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肝胆外科手术常发生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术后肝功能恢复及预后与之密切相关。虽然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复杂多样,但线粒体结构功能障碍是重要的参与者。本综述旨在总结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线粒体变化、线粒体自噬和凋亡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为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ATP含量和脑梗死体积、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桂哌齐特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9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桂哌齐特处理组,应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HPLC法、TUNEL法及TTC染色分别测定脑组织ATP的含量、凋亡细胞数目及脑梗死体积。结果大鼠缺血20、60min和再灌注15、60min脑ATP含量较基础水平降低,再灌注15、60min处理组脑ATP含量较模型组升高;再灌注22h、70h处理组凋亡细胞数目低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缩小。结论大鼠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早期脑ATP含量均降低,梗死灶周边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桂哌齐特显著阻止脑梗死范围进一步扩大与其改善再灌注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状态抑制细胞凋亡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回顾总结同期完成的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及尸体供肾移植51例的临床经验,分析不同肾脏来源的肾脏移植术后疗效,为开展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2年2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接受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51例受者、接受尸体供肾移植3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肾脏来源受者的性别、年龄、HLA位点配型、手术情况、术中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免疫抑制方案、肾功能恢复情况及长期随访资料进行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意义.结果 51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手术均获成功,其中1例术后7个月因骨髓抑制、重症感染自动出院后死亡.人/肾1a存活率为98.07%;尸体供肾移植手术成功,1例因术后5月多囊肾破裂大出血死亡,3例在术后1a内因重症肺部感染死亡,人/肾1a存活率87.10%.结论 2种不同来源的肾脏移植在并发症以及人/肾1a存活率等指标上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优于尸体供肾移植.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术前准备充分,配型好,术后并发症少,人/肾存活率高,肾脏来源较为广泛,为肾脏衰竭患者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4.
目的 探讨单向倒刺缝线在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室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109例患者,其中使用免打结倒刺线与普通缝线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比较患者手术时间、胆道缝合时间、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传统缝线68例,单向倒刺缝线41例.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普通缝线组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为术后有少量胆漏,经腹腔引流管充分引流后治愈.倒刺线组无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P=0.603)、术中出血量(P=0.069),术后住院时间(P=0.08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胆管切口缝合时间(P=0.015);手术时间(P=0.023),倒刺线组均低于传统缝线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向倒刺缝线用于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是可行的,可以降低腹腔镜下缝合难度,缩短缝合及手术时间,缩短学习曲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总结分析5a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评估选择经验.方法 50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供体,除6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其中男17例,女33例.所有供体术前进行系统评估,开放手术取肾,右肾15例,左肾35例.结果 50例供体术后10d出院,1例发生切订脂肪液化.随访24个月,尿常规、血压、肾功能正常.结论 术前对供体进行仔细伞面综合评估,术中操作精细是亲属活体肾移植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6.
117.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腺苷含量和烯醇化酶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艳  罗祖明  孙爱民  叶丽川  高励  张仲  曾仲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863-1865,T002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桂哌齐特对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脑腺苷含量及烯醇化酶表达的动态变化。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模型组大鼠脑缺血及再灌注后4个时间点脑腺苷含量均较基础水平(1.01&;#177;0.14)μmol/g增高(P&;lt;0.05);桂哌齐特组缺血后20min为(3.26&;#177;0.30)μmol/g,60min时为(1.91&;#177;0.20)μmol/g,较模型组[分别为(2.40&;#177;0.38)μmol/g,F=92.572,P&;lt;0.05;(1.27&;#177;0.17)μmol/g]显著升高(F=92.572,43.051,P&;lt;0.05),再灌注后15min及60min呈现增高的趋势(P&;gt;0.05)。烯醇化酶的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均明显降低(P&;lt;0.05),桂哌齐特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lt;0.05),且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腺苷含量急骤升高,但持续时间短暂。桂哌齐特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加内源性腺苷含量从而增强腺苷的脑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8.
背景:在肝移植过程中,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移植肝原发性无功能一直困扰着广大移植专家学者。血红素氧化酶1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目的:对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方法: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2年1月至2009年12月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有关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文章,英文检索词为"hemeoxygenase-1,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liver graft",中文检索词为"血红素氧化酶1,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排除研究目的与课题无关及内容重复的研究,共保留34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血红素氧化酶1可能是哺乳动物体内分布最广、保护作用最重要的基因。血红素氧化酶1及其催化产物组成了机体重要的内源性保护系统,参与多种疾病及病理过程,通过抗氧化、抗炎、抗凋亡等多种机制发挥组织器官保护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能。血红素氧化酶1对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如何通过转基因手段将其应用于临床,保护移植肝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移植肝成活率,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也是未来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9.
宋飞  李昆  曾仲 《国际外科学杂志》2008,35(12):826-828
肝脏缺血后处理是指肝脏在长时间缺血后,在再灌注之前进行一次或数次短暂重复的缺血再灌注,能提高肝脏对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近几年被证实为一种有效、可控制的新的减轻再灌注损伤的方法.肝脏缺血后处理的保护机制与保护肝窦内皮和肝脏细胞超微结构,减轻活性氧引起的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减轻细胞内及线粒体内钙超载,调控凋亡基因,改变线粒体离子通道开放状态等有关.本文就缺血后处理的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0.
脑卒中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存活者中50%-70%病人遗留瘫痪、失语等严重残疾。我们对本院收治的33例脑卒中病人进行瘫痪肢体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3例均为2005年1-12月于我院神经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