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9篇 |
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45篇 |
内科学 | 31篇 |
特种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62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17篇 |
中国医学 | 10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8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9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对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只(其中假手术5只),心肌梗死组10只。心肌梗死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假手术兔只穿线不结扎。8周后,酶解法制备心房肌单个细胞,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以及离子通道电流的变化。结果心肌梗死后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无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的L型钙电流(-8.68±1.43)pA/pFVS(-5.85±1.17)pA/pF,P〈0.05),钠电流(-52.99±5.31)pA/pFVS-36.75±3.81)pA/pF,P〈0.05)以及瞬时外向钾电流(13.87±1.26pA/pFVS7.67±0.93pA/pF,P〈0.05)显著减小,延迟钾电流无明显变化。结论兔心肌梗死后心房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无显著变化,L型钙电流,钠电流以及瞬时外向钾电硫显著减小,可能是心肌梗死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离子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 为了探讨自体和异体输血对机体白细胞和红细胞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3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输血组(A组)和异体输血组(B组),手术前后分别测定T细胞(CD3、CD4及CD8),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R3),红细胞免疫粘附促进因子(RBC-IAP)和抑制因子(RBC-IAR),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异体输血者的CD3、CD4及CD4/CD8下降明显(P〈0.05),,RBC-CR 相似文献
53.
[目的] 通过大豆异黄酮的活性物质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抑制前列腺癌PG-3和LNCaP细胞增殖和对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大豆异黄酮治疗和预防前列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0、10、20、40、60、80和160μmol/L剂量组的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处理前列腺癌细胞,细胞存活率用MTT方法检测,α雌激素受体(ERα)、β雌激素受体(ERβ)、雄激素受体(AR)和血管上皮生长因子(VEGF)等基因的mRNA表达用RT-PCR进行检测。[结果] 染料木黄酮和大豆苷元对PC-3、LNCaP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在160μmol/L的浓度时,染料木黄酮、大豆苷元作用72h后,PC-3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2.28%和44.88%,LNCaP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25.48%和43.14%,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发现对.PC-3细胞的VEGF、ERα和ERβ基因表达下调,AR基因处理前后没有检测到;对LNCaP细胞的VEGF和AR基因表达下调,ERα和ERβ的表达并无影响。[结论] 大豆异黄酮能抑制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效应,存在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雌激素受体基因可能直接在大豆苷元抑制PC-3细胞的增殖中参与作用,而染料木黄酮抑制PC-3细胞和染料木黄酮及大豆苷元抑制LNCaP细胞可能主要是通过Akt通路影响VEGF和AR等基因而实现。 相似文献
54.
情报研究在整个医学科学体系内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地位,并有一般医学科研所不能起到的独特作用。情报研究贯穿于医学科研工作的全过程。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报研究在医学科研规划管理中起选题定向作用选题定向就是确定研究工作的内容和对象。选题是科研工作的起 相似文献
55.
56.
目的对外科手术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领域的经典引文文献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科研发展历程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方法检索截止到2012年10月30日的科学索引SCI数据库(SCI Expanded)收录的英文文献,获得有关2型糖尿病外科治疗领域的50篇经典引文文献,并对其引用频次、类型、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机构、国家和登载杂志进行分析。结果 50篇经典引文共被引用12 138次,平均每篇文献242.76次,引用次数在242次以上的有13篇。最高引用频次为1 751次,为2004年Buchwald H发表在JAMA杂志上的有关减肥手术的综述分析,即对收录的136个研究共计22 094例患者资料进行的Meta分析。经典引文最早发表于1990年,1990~1999年10年期间发表了10篇文献,2000~2009年10年期间发表了40篇文献。有10篇综述,2篇社评,38篇原创论著;原创论著中基础研究20篇,临床研究18篇,其中临床腹腔镜手术研究11篇。50篇文献发表在18种高水平学术期刊杂志上,其中在《外科学年鉴》(Annals of Surgery)和《肥胖学研究》(Obesity Research)上发表篇数最多,各有10篇文献。50篇经典引文来自14个国家,最多来自美国(22篇)。发表2篇经典引文文献的研究机构有美国弗吉尼亚医科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和美国东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参与发表3篇论文的作者有两位,为Cummings DE和Rubino F。结论有关外科治疗2型糖尿病的经典引文,主要是1990年后由欧美科研人员和机构发表在以美国为主的高水平学术杂志的文献。 相似文献
57.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个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患者免疫系统本身存在功能紊乱或低下,且临床上常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简称“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以控制疾病活动,所以患者机体特异和非特异免疫功能均下降,容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其中结核病是常见的疾病之一,SLE合并肺外结核并不少见,且病情重,进展快,治疗效果差,伤口不易愈合,SLE以激素治疗为主,而结核病一般不宜使用激素,治疗上存在矛盾和难度。笔者分析23例SLE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治疗难点、手术相关因素与时机、治疗效果,以增强对SLE合并肺外结核的认识,同时希望与临床工作者就手术治疗时机进行探讨,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各病理阶段的MRI和CT表现特点,比较两种检查方法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均经手术切除和病理学检查的颈淋巴结结核患者资料,其中45例MRI和36例CT资料。手术切除区域淋巴结影像特点与病理对照分析。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对病理各阶段的准确性。结果:手术区域淋巴结结核病理改变核心以第三、四阶段为主,各阶段病变并存。45例MRI检查组和36例CT检查组提示手术区域淋巴结第一至四阶段病变例数分别为25、19、42、45、16、6、18和36例;相应检查组提示病理各阶段例数25、22、45、45、16、14、34和36例。两种检查的第一、四阶段与病理结果完全一致,MRI和CT对第二、三阶段的准确度分别为87%、93%、43%和53%。结论:MRI较CT更能全面、客观反映颈淋巴结结核不同病理阶段的特征,尤其是对病理变化发展的第二、三阶段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
60.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BDNF与NGF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变化及相应的脑组织细胞形态,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Pulsinlli法建立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动态测定脑组织NGF、BDNF含量,石蜡切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结果: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DNF、NGF表达均增高.模型组于灌注2 h上升,6 h达高峰,24 h回落;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光镜下观察,假手术组无异常神经细胞,模型组各亚组中异常神经细胞于缺血再灌注2 h时明显增加,6 h受损最轻,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异常神经受损程度变重.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导BDNF、NGF表达,有利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