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7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新时期背景下,医院构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医疗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已成为必然趋势。通过构建医疗质量控制信息平台,对病历质量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高值耗材应用管理等实现全方位监管,使原本难以把控的医疗流程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医护人员、医院管理层能够适时掌握医疗质量动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医疗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2.
信息化是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江苏省人民医院依托智慧化的数据管理平台,构建了包含数据采集、质量监测、查询分析、评价预测、平台管理等功能的三级公立医院绩效上报与评价系统。系统应用后,数据上报质量和工作效率提高,促进了医院绩效考核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193.
目的 在中国北方农村人群的前瞻性队列中,独立验证并比较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对模型在一级预防中的实际应用进行评价。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0年6月至8月参加基线调查并随访至2017年1月的6 483例基线调查时未患心血管病的40~79岁北京房山农村人群,采用最新发表的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in China, China-PAR)脑卒中模型和美国弗明汉脑卒中风险评分(Framingham stroke risk profile, FSRP)模型,分别计算预测的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通过Kaplan-Meier方法调整获得5年实际观察到的新发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计算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率的比值,以评价验证队列中是否存在风险的高估或低估。采用区分度C统计量、校准度卡方值,以及校准图评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在本验证队列6 483例研究对象平均(5.83±1.14)年的随访时间内,共出现新发脑卒中事件438例。再校准后的China-PAR脑卒中模型和FSRP模型在男性中预测准确性较好,区分度C统计量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09(0.675~0.743)和0.721(0.688~0.754),校准度卡方值分别为5.7(P=0.770)和13.6(P=0.137),但在女性中高估了脑卒中的5年发病风险,再校准后的China-PAR和FSRP模型分别高估了11.6%和30.0%;China-PAR和FSRP模型的区分度接近,C统计量及其95%可信区间在女性中分别为0.713(0.684~0.743)和0.710(0.679~0.740),校准度卡方值分别为12.5(P=0.188)和24.0(P=0.004)。另外,只有China-PAR脑卒中模型的校准图显示其预测风险与实际发生率的一致性较好,特别是在男性人群。结论 China-PAR脑卒中模型对于中国北方农村人群脑卒中5年发病风险的预测优于FSRP模型,特别是在男性中更准确。  相似文献   
194.
195.
目的:调查北京市房山区农村人群心血管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分布,并探讨该人群中主要危险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强度。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青龙湖镇32个行政村40岁以上人群进行横断面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检测收集心血管疾病患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资料,采用分层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计7 577名研究对象中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血脂紊乱、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6.5%、4.1%、10.7%、39.5%、56.7%、44.0%和13.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调整变量后比较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冠心病的现患比值比(prevalence odds ratio,POR),发现高血压与脑卒中的关联更强(POR=2.780, 95%CI: 2.146~3.602),而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关联更强(POR=2.671, 95%CI: 2.121~3.363);按性别分层后各危险因素及数量性状指标与脑卒中的关联存在明显差异,在女性中主要是超重/肥胖(POR=1.652, 95%CI: 1.122~2.433)、体重指数(POR=1.048, 95%CI: 1.002~1.096)、收缩压(POR=1.017, 95%CI: 1.005~1.030)和血糖水平(POR=1.093, 95%CI: 1.048~1.140),而在男性中主要是血脂紊乱(POR=1.615, 95%CI: 1.124~2.319)、总胆固醇(POR=3.932, 95%CI: 1.533~10.086)和HDL C水平(POR=0.072, 95%CI: 0.022~0.236)。 结论:本研究人群中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影响脑卒中和冠心病的高患病率,不同危险因素对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影响程度以及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96.
目的观察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肝癌H22的体内及体外作用及机制。方法复制H22实体瘤及腹水瘤小鼠模型,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CTX对照组及斑蝥酸钠维生素B6低、中、高剂量组。实体瘤各组计算抑瘤率、胸腺指数,放免法测定血清IL-2、TNF-α水平,流式细胞仪进行T细胞亚群及细胞凋亡率检测;腹水瘤各组进行腹水瘤细胞存活率测定、生存期和生命延长率观察及外周血WBC、RBC、HGB、PLT、ALT、AST、BUN指标的检测。取荷瘤后小鼠腹水体外培养48小时,观察不同浓度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对H22细胞杀伤率。结果实体瘤实验显示,注射液中、高组及CTX组瘤重均低于模型组,各药物组肿瘤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注射液各组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大,抑瘤率和肿瘤细胞凋亡率逐渐增加;模型组小鼠血清TNF-α浓度较正常组显著上升(P〈0.01),CTX组和注射液高剂量组有所回落,近于正常组(P〉0.05);荷瘤小鼠各组胸腺指数、血清IL-2均有下降,CD4低下,以CTX组下降幅度最大,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注射液各组小鼠血清IL-2水平升高,接近正常组,与CTX组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CD4、CD4/CD8升高。腹水瘤实验显示,各药物组腹水瘤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小鼠生存时间一定程度延长,注射液高剂量组生命延长率达23.7%;各药物组WBC、RBC、HGB、PLT、AST、BUN较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CTX组和注射液低组ALT升高(P〈0.05)。体外抑瘤实验则显示注射液随浓度提高则杀伤作用增强。结论斑蝥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具有抗肝癌H22作用,及调节免疫功能作用。对小鼠的造血系统及肝、肾功能方面初步观察未显示出特殊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7.
目的:观察金福安汤(太子参、苇茎、生薏仁、桃仁、壁虎、生南星、生半夏、浙贝母、山慈菇、丹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Ⅰ组)、化疗组(Ⅱ组)和中西医结合组(Ⅲ组),每组20例,各组均治疗1个疗程,比较各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Ⅱ组相比,Ⅰ组和Ⅲ组在咳嗽、血痰、胸痛、气短、乏力等方面有较好的有效性(P0.05或P0.01)。Ⅰ组和Ⅲ组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与Ⅱ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瘤体有效率最高,Ⅲ组次之,Ⅰ组最低;Ⅲ组瘤体稳定率最高,与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Ⅲ组CD 4+水平、CD 4+/CD 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1),CD 8+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Ⅱ组CD 4+水平、CD 4+/CD 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Ⅰ组、Ⅲ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治疗后未见明显毒副反应,Ⅲ组发生毒副反应较Ⅱ组明显减轻(P0.05)。结论:金福安汤具有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主要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稳定瘤体,提高免疫功能,对化疗药物增效减毒、毒副反应少等作用。  相似文献   
198.
卒中后抑郁(PSD)是一种生物心理社会疾病,会影响在任何时间点发生卒中的个体。缺血性脑卒中(IS)中幸存者PSD的患病率为20%~60%。PSD预后较差,若早期不加以干预或治疗,严重者可导致残疾。免疫反应和炎症反应在I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IS引起的炎性标志物升高可能在抑郁症状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较多学者对神经炎症与PSD的关系研究较多,现就神经炎症在PSD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PSD的综合诊疗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9.
匡泓俊  唐健  付珊珊  曹洋  钟峰 《中医学报》2022,37(3):661-672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戒断烟草依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 EMbase、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自建库到2021年1月31日针灸戒断烟草依赖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  相似文献   
200.
目的 探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在胸上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放疗科行VMAT治疗的22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临床资料。摆位完成后采用CBCT X射线图像引导获得扫描图像,与数字重建放射影像(DRR)进行匹配,得到3个方向的平移摆位误差和3个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并进行误差纠正,纠正后再次扫描6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纠正前、后的摆位误差。结果 纠正前,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Y(头、脚)、RZ(胸、背)方向;纠正后,平移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Z(胸、背)、Y(头、脚)、X(左、右)方向,旋转方向摆位误差最大值从大到小依次为RX(左、右)、RZ(胸、背)、RY(头、脚)方向,均很小;纠正后,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旋转摆位误差均小于纠正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CT X射线图像引导技术运用于胸上段食管癌VMAT的摆位验证中可以明显减小摆位误差,提高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