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病人,女,49岁.慢性支气管炎15年急性发作2 d.给予加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商品名:澳莱克,地奥集团成都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070306,国药准字H20052021)100 ml缓慢静脉滴注,2次/d.静滴约20 min时,自觉皮肤发痒,但没引起医护人员注意,随后小腿伸侧出现散在的米粒大小鲜红色斑丘疹.无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  相似文献   
12.
边防官兵常年在外执勤巡逻,胃病发病率较高.我们依托驻地县医院,对来自边防一线和二线共365名官兵进行胃内镜检查,并同时取胃黏膜活检.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病人,男,35岁.因急性膀胱炎静滴盐酸洛美沙星(Lomefloxacin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湖北武汉怡奥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产品批号20040311-1)0.4 g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内缓慢静脉滴注,约75 min滴完,患者随即离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晚期轻链(AL)型淀粉样变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例于2017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患者。收集患者治疗前基线临床资料及治疗随访资料,分析患者的血液学、器官缓解情况,预后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45~73)岁,男女比例2.3∶1,9例为初治,11例为复发难治,梅奥2004分期为Ⅱ/Ⅲ期。4例患者于第1个疗程死亡,其余16例患者中位接受3(1~10)个疗程化疗。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血液学总缓解率均为80%,≥非常好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45%、60%及60%,中位血液学起效时间为13(6~28)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心脏缓解率分别为20%、30%及40%,中位起效时间为91(30~216)d,1年总生存率为48.4%。至末次随访,9例(45%)患者死亡,1个月内死亡率为25%,Ⅲb期患者1个月内死亡率为40%。3级以上血液学不良反应以淋巴细胞减少最为常见,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注反应及感染。结论达雷妥尤单抗治疗初治及复发难治晚期AL型淀粉样变可快速诱导高水平的血液学缓解,但Ⅲb期患者仍有较高的早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探究淋巴瘤细胞对单核细胞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分化的影响以及TAM对淋巴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及免疫磁珠分选获得初治淋巴瘤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利用Transwell嵌套建立单核细胞与淋巴瘤细胞株HUT-78的共培养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TAM细胞CD68、CD163的表达,应用细胞计数法绘制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曲线,ELISA法检测共培养体系中细胞因子IL-10、VEGF的含量.结果表明,单核细胞与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CD68、CD163、CD68&CD163(+)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P<0.05),在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升高程度未见显著差异,且二者的单核细胞及其分化而来的巨噬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淋巴瘤细胞的生长无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患者细胞共培养组IL-10、VEGF水平明显低于单核细胞和淋巴瘤细胞单独培养组之和(P<0.05),而在健康志愿者无此现象.结论:淋巴瘤细胞能促进外周血单核细胞向M2型巨噬细胞分化,在作用程度上,患者及健康志愿者未见显著差异.由患者单核细胞转化而来的TAM在共培养体系中的作用类似M1型巨噬细胞,能有效抑制共培养体系中总IL-10和VEGF的分泌.  相似文献   
16.
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是一种较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疾病[1]。根据患者肿大淋巴结分布和器官受累情况不同,本病可进一步分为单中心型和多中心型(multicentric CD,MCD)。单中心型CD一般仅累及单个淋巴结区域,治疗主要依靠手术;MCD则累及多个淋巴结区域,多有全身症状,治疗以药物为主。MCD的临床表现存在较大异质性[2-3],  相似文献   
17.
正病例摘要患者男,60岁,因"口干、多饮、多尿3年余,骨痛3个月"于2014年1月22日入住北京协和医院。现病史患者于2010年7月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多饮、多尿,每20分钟需饮水1次,每次约200 ml,喜冷饮,伴尿量增多(每日6 L),夜尿5~6次/d。于当地医院查尿比重1.005~1.008,血钠149.5 mmol/L,余大致正常;行禁水-加压试验后诊为"中枢性尿崩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Longa 改良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实验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 依达拉奉阳性对照组(3.24 μmol·kg-1),模型+ 牡荆苷(1.62、3.24、6.48 μmol·kg-1)不同剂量组,大鼠缺血2 h 再灌注1 h 后腹腔注射给药,连续给药时间为1 d 和3 d。2,3,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测大鼠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脑组织含水量,相应试剂盒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水孔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阳性细胞表达,RTqPCR检测Toll 样受体4 (Toll-like receptor 4,TLR4)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mRNA 表达水平,ELISA 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含量,HE 染色观察大鼠神经细胞的形态。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出现明显的梗死灶,含水量明显增多,SOD 活性明显降低,ROS 和MDA 含量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给药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抗炎作用显著,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病理形态,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与依达拉奉对照组相比,牡荆苷中、低剂量组作用较弱(P<0.01,P<0.05);牡荆苷高剂量组与依达拉奉作用相当,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牡荆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抗氧化应激和抗炎作用实现。  相似文献   
20.
Erdheim-Chester病(Erdheim-Chester disease, ECD)是最常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 1930年由Jakob Erdheim和William Chester首次报道, 目前全球有约1 500例已知病例。ECD高发年龄为50~70岁, 男性略多, 主要累及骨骼、肺、腹膜后、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垂体、眶后组织及皮肤等。骨骼受累者主要表现为双侧长骨骨干和干骺端对称性骨皮质硬化, 仅50%的患者存在骨痛。胸膜或肺实质受累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等, 肺功能可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功能减低, 胸部CT可表现为胸膜增厚、胸腔积液、小叶中央结节影、磨玻璃影或肺囊肿等。腹膜后纤维化患者可因肾周脂肪和肾周筋膜对称浸润出现"毛肾"现象, 病变可包绕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狭窄、肾积水、慢性肾功能不全。大血管受累患者病变可累及主动脉干分支, 可出现腹痛、胸痛、背痛。ECD可累及心脏, 右心房或房室沟占位最常见。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是不良预后因素, 临床表现受病灶部位影响, 不同部位病变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垂体受累导致的尿崩症是ECD患者最常见的内分泌表现。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