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单cage和结合经皮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自2006年3月~2009年12月采用显微内窥镜辅助微创治疗腰椎失稳症133例,其中108例采用显微内窥镜下单cage椎间融合术(A组),25例采用显微内窥镜辅助下单cage结合单侧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SEXTA...  相似文献   
42.
背景:医学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不断对医学领域地渗透,尤其使脊柱外科在诊断和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朝着"精确化、个性化、微创化"方向发展,已成为临床骨科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目的:通过对数字技术在复杂骨科应用进展,明确研究突破口。方法:由第一作者在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中国知网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0/2011。检索词为"个性化的定位导航模板,数字解剖模型,螺钉内固定术,逆向工程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纳入标准为导航模板制备工艺及技术的研究、有限元相关理论的研究、实验及临床应用。排除标准为与此文目的无关、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同类研究。结果与结论:利用数字化技术重建的导航模板为骨科螺钉内固定的定位、定向固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通过数字化重建技术可以制作个体化导航模板,将模板紧密贴合于相应的解剖结构上进行导航穿刺,即可完成对术区的准确定位和定向。对复杂骨科手术,尤其是解剖结构畸形变的患者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为临床手术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3.
椎弓根技术在Hangman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科自1996年8月~2002年8月应用椎弓根螺钉治疗Hangman骨折10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背景:移植间充质干细胞预防和治疗椎间盘退变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将SOX-9和GDF-5共同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向髓核细胞转化,以期获得更大的髓核诱导和促增殖效应。 目的:探讨SOX-9和GDF-5基因共同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效果。 方法:提取、分离、纯化4周龄新西兰大白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5组体外诱导其向类髓核细胞分化,分别为未转染组、空载体转染组、SOX-9转染组、GDF-5转染组、共转染组。转染后第14 天采用RT-PCR检测SOX-9,GDF-5和Ⅱ型胶原的mRNA表达,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髓核细胞标记物KRT19表达。 结果与结论:共转染组SOX-9 mRNA表达高于转染SOX-9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共转染组GDF-5 mRNA表达高于转染GDF-5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共转染组Ⅱ型胶原表达高于转染SOX-9组、转染GDF-5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SOX-9转染组及GDF-5转染组KRT19呈阳性表达,共转染组呈强阳性表达,可见被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且双基因转染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类髓核细胞分化的能力和分泌细胞外基质的能力明显高于单基因转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分析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并发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的产生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6-09/2008-09发生的34例硬膜囊损伤和9例脑脊液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保守无效于术后22 d再次手术治疗外,全部治愈,无一例感染、慢性囊肿发生。结论:由于MED的特点,术中硬脊膜损伤的原因和预防与传统手术略有不同,但通过术中积极措施和术后保守治疗,大多数脑脊液漏均可预防或治愈。  相似文献   
46.
早在二千年前《内经》就记载:“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在针刺麻醉中循经取穴,针刺“得气”是针麻成功的重要因素。故研究“得气”发生的规律及物质基础,不仅对解决针麻镇痛原理具有重要价值,并对认识经络实质及提高针刺疗效也是一个重要环节。针刺穴他时,受针者产生一种胀、麻、酸、重等感觉,此感觉沿某种方向传导,同时施术者有手下针紧感,称为“得气”,又称“针感”。究竟“针感”产生于穴位的何种组织?  相似文献   
47.
高血压患者自我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武汉市部分高血压患者血压监测与非监测者在血压控制、心血管危险分层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确诊为高血压、病史 >1年的 2 4 97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入选 2 6 0例进行问卷调查。能坚持每周测 3d ,每天测 2次血压者为自测组 ,其余为非自测组。将 2组患者不停止治疗的情况下统一测量血压连续 2d ,每天 2次 ,诊断标准及心血管危险分层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为准。结果 :2 6 0例中符合自测组患者仅 32例 ,非自测组 2 2 8例 ,自我监测率为 12 .3% ;平均收缩压 (SBP)自测组为 12 6 .34± 6 .10mmHg ,非自测组为14 5 .0 7± 11 0 0mmHg ,平均舒张压 (DBP)自测组为 80 .6 9± 5 .0 6mmHg,非自测组为 90 .4 3± 6 .11mmHg。高血压控制、分级及心血管危险分层 ,2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武汉市自我血压监测的患者血压控制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低危 ,而非监测患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心血管危险分层多为高危和很高危。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观察温补脾肾法治疗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温补脾肾方治疗。治疗12周。观察2组症状积分,比较治疗前后促甲状腺激素(TSH)、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血清总甲状腺素(TT4)、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3.3%,对照组7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面浮肢肿、纳呆腹胀、性欲减退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SH、FT3、FT4、TT3、TT4、TPOAb、TGAb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TSH、FT3、FT4、TT3、TT4、TGAb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TSH、FT3、FT4、TT3、TT4、TPOAb、TGA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TG、TC、LDL-C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均能改善血脂情况;治疗后治疗组TG、LDL-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TG、LDL-C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温补脾肾法能明显改善脾肾阳虚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临床症状,甲状腺激素水平、血脂等均有较明显的改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