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鼻窦冠状位CT在诊断和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0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冠状位CT表现,根据鼻窦冠状位CT上显示的肿瘤侵犯范围制订治疗方案。结果:所有鼻腔鼻窦肿瘤均经鼻内镜下取病理确诊,其中鼻腔鼻窦鳞癌占30.0%(15/50),黑色素瘤占14.0%(7/50),腺样囊性癌占14.0%(7/50),嗅神经母细胞瘤占8.0%(4/50),淋巴瘤占14.0%(7/50),其他恶性肿瘤占20.0%(10/50)。鳞癌多侵犯上颌窦,占66.7%,鼻腔鼻窦黑色素瘤多发于鼻腔,侵犯筛窦达71.4%,嗅母细胞瘤多起源于鼻腔,侵犯筛窦达100.0%,鼻腔鼻窦淋巴瘤侵犯鼻腔双侧达28.6%,在各鼻窦均可有发生和侵犯。根据鼻窦冠状位CT病变范围选择术式,鼻内镜下切除肿瘤为30.0%(15/50)、鼻内镜下仅取病理为26.0%(13/50)、鼻内镜辅助经上颌窦手术为14.0%(7/50)、鼻内镜辅助鼻侧切20.0%(10/50)、上颌骨和或眶内容物手术分别为10.0%(5/50)。结论:鼻窦冠状位CT能清楚显示病变范围和累及部位,对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2.
选取脑脊液鼻漏病人9例,术前行鼻内镜检查及高分辨率薄层CT辅助定位,Messerklinger术式探查漏口,分别取大腿内侧肌肉、颞肌、鼻中隔黏骨膜、下鼻甲黏膜做为修补材料,进行鼻腔鼻内镜下脑脊液鼻漏修补术.9例手术均获成功.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鼻窦肿瘤特别是额、筛窦肿瘤手术并发脑脊液鼻漏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鼻窦肿瘤术后并发脑脊液鼻漏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中有7例在术中发现瘘孔。修补采用额肌瓣2例,阔筋膜和肌肉一例,EC耳胶和鼻中隔粘骨膜3例,TJ骨水泥1例。另7例术后抽纱条后发现脑脊液鼻漏,经保守治疗行降脑压、抗炎等自愈。无一例并发颅内感染。结论鼻窦肿瘤手术中应详细检查,发现瘘孔行一期修补术。  相似文献   
94.
喉全切除环咽吻合喉重建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改进Arslan手术,减轻术后误咽、提高拔管率,总结1989年 ̄1995年我院行喉全切除环咽吻合喉重建术27例,按UICC1987年标准T1bNo8例,T2N017例,N3N02例,全部病例均为双侧声带病变,病变较轻一侧声带受累在1/2以上。  相似文献   
95.
跨声门癌局部生长扩展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跨声门癌局部扩展及颈淋巴转移的组织病理学,将30例跨声门癌的喉体标本及35侧颈廓清大体标本行火棉胶包埋,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显示:跨声门癌以喉室为中心向声门上区、声门区呈基本均等态式浸润扩展。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3.3%(13/36)。潜在性转移为30.0%(6/20)。将颈淋巴结分为四类,颈部转移淋巴结分为三型、四期。随着颈淋巴结增大,转移率增加,聚融型淋巴结增多,破膜率增加。结  相似文献   
96.
CD4+ T辅助细胞包括T辅助细胞1型(Th1)、Th2、Th17和Treg等。Th2细胞在变应性疾病中的重要免疫作用一直得到了较广泛认可。IL-9也一直被视为一种Th2型细胞因子,在变态反应中贡献突出。最近的研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产IL-9的CD4+ T辅助细胞,这种新型亚群被命名为Th9细胞亚群,其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研究还很少,本文将就Th9细胞以及其产生的特异性细胞因子IL-9在变应性鼻炎中的研究进展做以阐述。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ECM)抗原的表达及其在声门上型喉鳞癌中的屏障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抗Ⅳ型胶原纤维(CTⅣ)单克隆抗体、抗层粘连蛋白(LN)单克隆抗体、抗纤维连接蛋白(FN)单克隆抗体以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免疫组化法观察这3种抗原在声门上型喉鳞癌中的表达分布情况,以评价ECM包绕癌巢的完整性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方式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低分化和肿瘤弥散浸润的喉鳞癌组织中,3种抗原表达缺人率明显高于分化良好及肿瘤边界良好的组织(P<0.01)。3种抗原表达缺失者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率高于表达完整者,二者之间有较强相关性(P<0.01)。结论:ECM 3种抗原表达的完整性可以用来评价声门上型喉鳞癌细胞分化程度及喉鳞癌组织浸润能力,也可作为预测声门上型喉鳞癌发生颈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98.
激光声带切除术后新声带形成的临床观察和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激光声带切除术后新声带形成的过程和机理。方法 应用激光切除 4只家犬两侧声带黏膜、声韧带及部分声带肌 ,保留前联合 (模拟AbitbolⅡ型术式 ) ,8个月后观察喉的大体结构及新声带组织结构。对 10 0例声门型喉癌应用激光声带切除术的患者 ,根据声带切除深度和范围分为 3型 ,通过术后连续随访 ,观察新声带形成过程。结果 激光声带切除术 8个月后的家犬均有新声带形成 ,HE染色见黏膜表面为鳞状上皮 ,其下有新生的韧带样结缔组织及疏松的肌纤维。 10 0例患者中Ⅰ型 16例 3个月后全部恢复喉的正常结构 ,Ⅱ型 86 % ( 5 4 6 3例 )的患者术后 4个月恢复喉的正常结构 ,形成新声带。 2 1例Ⅲ型患者均无新声带形成。结论 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形成的新声带组织结构接近正常声带 ,残存的声带肌可能是新声带形成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9.
背景基线三酰甘油血糖指数(TyG)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关于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目的探讨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的影响。方法开滦研究自2006年开始,每2年进行一次随访。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连续参加2006、2008、2010年度3次健康体检、三酰甘油及血糖值均完整并且无恶性肿瘤病史以及CVD史者作为观察对象。以2010年度健康体检时点为随访起点,终点事件为发生CVD或死亡,随访结束时间为2017-12-31。采用SAS Proc Traj程序建立研究对象TyG轨迹模型并分组,依据TyG纵向轨迹分为:低-稳定组、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观察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TyG纵向轨迹对新发CVD的影响。结果纳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4 258例,低-稳定组13 150例(24.24%)、中低-稳定组28 488例(52.50%)、中高-稳定组10 808例(19.92%)、高-稳定组1 812例(3.34%)。4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BMI、心率、TyG2006、TyG2008 、TyG2010、HDL-C、LDL-C、UA、hs-CRP、TG、FBG、ALT、吸烟、饮酒、体育锻炼、高血压、糖尿病、服用降脂药物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对象随访(6.73±1.12)年,共发生CVD 2 26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499例,脑卒中1 800例。4组患者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与低-稳定组相比,中低-稳定组、中高-稳定组、高-稳定组是发生CVD的影响因素,HR(95%CI)分别是1.29(1.14,1.46)、1.40(1.20,1.63)、1.76(1.41,2.20);与低-稳定组相比,各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HR(95%CI)分别是1.48(1.10,1.98)、1.91(1.36,2.69)、2.03(1.22,3.36);发生脑卒中的HR(95%CI)分别是1.23(1.07,1.42)、1.27(1.07,1.50)、1.63(1.27,2.08);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HR(95%CI)分别是1.25(1.08,1.45)、1.35(1.12,1.60)、1.77(1.37,2.30)。结论TyG纵向轨迹水平升高是新发CVD的危险因素,且独立于基线TyG水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在实施经皮胆道引流造影术(以下简称PTCD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给予超声定位与X光引导技术的推广价值和应用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82例行PTCD手术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82例患者术中影像学辅助技术将其分成单纯X光定位(设为参照1组18例)、单纯超声定位(设为参照2组14例)及超声定位联合X光引导技术(设为研究组50例)的干预,比较三组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曝光时间、平均穿刺次数、对比剂使用量、胆道出血发生率显著短于/少于/低于参照1组和参照2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参照1组及参照2组梗阻性黄疸患者之间对比的以上指标之间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TCD手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过程中给予超声定位联合X光引导技术干预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提高手术治疗的操作便利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减少术中并发症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达到预期的手术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