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设置对头部减影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5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行头部减影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100kV组脑组织CT值、背景噪声、脑动脉CT值和强化对比度均明显高于120kV组(P<0.01),两组间脑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强化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NRt=0.389,P=0.699;CNRt=0.698,P=0.488),同时两组间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及脑动脉显示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Z=-0.761,P=0.446;脑动脉显示效果Z=-1.298,P=0.194),而100kV组比120kV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6.3%(P<0.01)。结论运用100kV低管电压设置能明显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22.
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头颈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双能量去骨与减影去骨对头颈部血管CT成像(CTA)的差异,探讨头颈部双能量CT血管成像(DECTA)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患者行DECTA检查并行双能量去骨,对照组45例患者使用减影CTA检查并去骨,然后分别比较DECTA和减影CTA的图像质量、去骨所用时间及放射剂量,并观察DECTA上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的显示效果。结果:颅内动脉DECTA和减影CTA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Z=0.790,P=0.430),颈内动脉虹吸段和岩段DECTA图像质量优于减影CTA(虹吸段Z=-1.989,P=0.047;岩段Z=-2.014,P=0.044),而减影CTA显示颈根部动脉优于DECTA(Z=3.900,P〈0.001)。同时DECTA减少约24.0%的放射剂量。DECTA上共有28例发现有血管性病变,所有病变显示清晰,其中10例并与DSA或外科手术对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颈总动脉分叉处36个钙化灶中有8个钙化灶未在DECTA上显示。结论:DECTA显示头颈部血管总体良好,成功率高,且放射剂量明显减少,但对于颈根部动脉显示仍存在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23.
王一民  曹建新  杨诚  余婷婷   《放射学实践》2010,25(9):999-1002
目的:分析低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A)的图像质量,探讨低管电压扫描对减少冠状动脉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150例患者分成两组行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A组使用100kV管电压扫描,B组使用120kV管电压扫描。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同时分析并比较两组冠状动脉的整体图像质量。结果:A、B两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6.80±1.70)mSv和(13.01±2.61)mSv,A组辐射剂量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68,P=0.000)。A、B两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87±0.25)分和(2.92±0.17)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67,P=0.286)。结论:采用100kV管电压扫描行冠状动脉CTA检查能明显减小正常和略胖体型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同时图像质量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24.
曹建新 《家庭医学》2010,(10):52-53
秋天来了,天气逐渐转凉,我们的胃肠道也开始变得娇气起来。这是因为人体受冷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也随之下降,继而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加之秋季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而胃肠道问题有时也和心理压力和抑郁焦虑等症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只有全面了解胃肠功能紊乱,才能打好这场秋季“保肠护胃战”。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80 kV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低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40例疑有冠状动脉疾病且BMI在18.6~21.5 kg/m2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C组行双源CTCA检查,分别采用120、100和80 kV管电压.对每位患者的对比剂用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优良指数(FOM)进行评估.同时按3分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3分为优秀,2分为一般,1分为差).扫描长度、CTDIvol、DLP、ED、对比剂用量、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在3组间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集时间窗使用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3组间扫描长度及采集时间窗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扫描长度F=2.58,采集时间窗x2=0.77,P均>0.05).A、B和C组对比剂用量(碘海醇350 mg I/ml)平均值分别为(82.0±6.4)、(76.8±6.1)和(59.1±3.5)ml,相应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27.5±6.2)、(18.7±4.4)和(11.4±2.4)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27.7±92.4)、(295.4±77.1)和(183.9 ±41.3)mGy·cm,ED平均值分别为(6.1±1.3)、(4.1±1.1)和(2.6±0.6) mSv,3组间对比剂用量、CTDIvol、DLP和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剂用量、CTDIvol、DLP和ED对应的F值分别为383.08、248.13、221.05和234.81,p值均<0.01),与A和B组相比,C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下降27.9%和23.0%,ED分别下降57.4%和36.6%.A、B和C组图像噪声平均值分别为(22.6±2.2)、(26.1±3.0)和(29.1 ±3.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2,P<0.01).A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分别为(438.3±66.3)HU、(517.3 ±67.8)HU、19.5±2.8、23.0±3.0和92.9±31.0,左冠状动脉主干(LMA)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分别为(440.2±59.9) HU、(509.5±62.6) HU、19.6±2.6、22.7±2.9和90.1±29.7;B组RCA近段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34.2±68.8) HU、(628.9±70.0) HU、20.7±3.2、24.3 ±3.6和157.6±59.8,LMA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28.4 ±61.2) HU、(607.9±71.2) HU、20.4±3.0、23.5 ±3.4和147.6±57.6;C组RCA近段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602.1±78.8)HU、(696.8±83.3) HU、20.8±2.9、24.1 ±3.2和239.3 ±74.8,LMA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92.5±72.3) HU、(671.8±82.5) HU、20.5±2.5、23.2±3.0和221.8±65.7.C组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均未见下降.3组RCA近段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比较,相应的F值分别为106.06、119.90、4.69、3.70和127.50,P值均<0.05;LMA的CY值、对比度、SNR、CNR及FOM比较相应的F值分别为111.79、101.57、2.68、1.39和123.00,P值分别<0.01、<0.01、>0.05、>0.05、<0.01.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一般和差的节段数目分别为631、330和37个,B组分别为640、323和41个,C组分别为615、348和45个,3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P>0.05).结论 对于BMI≤21.5 kg/m2的患者,80 kV管电压行双源CTCA可完成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26.
红外线荧光内镜及红外线内镜观察消化道血管病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红外线荧光内镜 (IRFE)和红外线内镜 (IRE)对消化道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 ICG置入注射器中 ,模拟血管 ,覆盖猪肉片用 IRFE和 IRE观察荧光信号 ,分别评价 IRFE和 IRE的透视厚度 ;同时用 IRFE和 IRE观察了 2 0例食管静脉曲张 ,评价不同剂量 ICG静脉注射后 ,IRFE观察食管静脉的清晰度。结果 :IRFE的透视厚度明显优于 IRE,分别为 11.2 mm和 3 .2 mm;静脉注射 0 .0 1mg· kg- 1 和 0 .0 0 5 mg· kg- 1 ICG后 ,IRFE可看到清晰的荧光图像 ,但给予 2 .0 mg和 0 .2 mg· kg- 1 的ICG后 ,荧光信号太强 ,给予 0 .0 0 1mg· kg- 1 的 ICG后 ,荧光信号太弱 ,均无法看清食管静脉。结论 :红外线荧光内镜的观察厚度明显优于红外线内镜 ;红外线荧光内镜是诊断食管静脉曲张的一种新方法 ,而且只需小剂量 ICG,因此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7.
杜茎山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杜茎山属植物富含的苯醌衍生物,三萜皂苷等化学成分,以及其具有抗病毒,抗菌,溶血性及消炎,止痛,退热,镇静等作用,为全面评价该属植物的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肺心病患者心钠素与内皮素含量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及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以放免法观察肺心病患者血浆心钠素及内皮素含量的变化,并与健康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肺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心钠素含量(173.46±28.14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4.50±21.43pg/ml,P<0.01),内皮素含量(128.23±18.71pg/pg·m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1.48±11.72pB/pg·ml-1,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外周静脉血血浆心钠素含量增加对心脏有代偿保护作用,内皮素含量增加在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9.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脑动脉硬化患者的MR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U)表现及其在早期脑动脉硬化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9月在我院脑科中心同时行颅脑MRI和TCDU检查的81例患者,分为早期动脉硬化组(患者组)和无早期动脉硬化组(对照组)。常规MRI序列包括T1WI、T2WI、FLIAR,14例行MRS和MRA检查;TCDU检查包括大脑前、中、后动脉及椎基底动脉。对比分析MRI、TCDU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观察颅内中小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及病变分布特点。结果:81例中临床诊断为早期脑动脉硬化者60例(74.1%),其中58例FLAIR像显示脑内多发斑点状高信号影(272处),主要分布于额叶(39.7%,108/272),其次为基底节区(22.8%,62/272);14例行多体素MRS检查,其中10例为脑动脉硬化患者,均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区域NAA和NAA/Cr、NAA/Cho、NAA/MI下降。89例中TCDU检查提示有病变者59例(72.8%),其中观察组52例(86.7%,52/60),显著高于对照组(33.3%,7/21)。颅内动脉病变和脑实质内异常信号病灶之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MRI、TCDU诊断早期脑动脉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0.02和0.82±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RI对早期脑动脉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要高于TCDU,是早期脑动脉硬化影像学诊断的首选方法,TCDU可以作为早期脑动脉硬化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在脑内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个脑内胶质瘤的磁共振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表现。结果在21个低级别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2个肿瘤内有出血,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肿瘤内均无出血,且各种图像上肿瘤内均未发现静脉血管影。7个间变型胶质瘤中,SWI图像上发现3个肿瘤内有出血,6个发现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各有1个病灶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24个胶质母细胞瘤中,SWI图像上均发现有肿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常规扫描序列图像上分别发现9个肿瘤内有出血及4个肿瘤内静脉血管。SWI图像上胶质母细胞瘤内发现出血及静脉血管的肿瘤个数明显多于低级别胶质瘤(出血:Z=-2.154,P=0.031;静脉血管:Z=-6.633,P=0.000),且对胶质母细胞瘤内出血及静脉血管的检出情况,SWI图像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图像(出血:Z=-3.873,P=0.000;静脉血管:Z=2.236,P=0.025)。结论 SWI发现胶质瘤内微出血及瘤体血供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扫描序列,且对胶质母细胞瘤与低级别胶质瘤的诊断鉴别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