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39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0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54篇 |
特种医学 | 10篇 |
综合类 | 14篇 |
预防医学 | 87篇 |
药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51.
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基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VDR ,NRAMP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用聚合酶链反应_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PCR_RFLP)法检测VDR基因FoKⅠ和TaqⅠ位点 ,NRAMP1基因中INT4 ,D5 4 3N及 3'UTR位点的基因型别 ,并对肺结核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 ,应用SPSS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 0 0 1年 4月到 2 0 0 2年 6月 ,共有 110名肺结核病例 [平均年龄 (2 7.6 5± 12 .72 )岁 ]和 180名对照 [平均年龄 (2 7.2 6± 9.2 1)岁 ]纳入本研究 ,单因素分析表明病例组中FoKⅠ_ff,D5 4 3NG A及 3′UTRTGTG + del基因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OR值 (95 %CI)分别为 3.36 (1.4 3~ 7.89) ,2 .2 2 (1.0 3~ 4 .78)和 1.93(1.14~ 3.2 6 ) ,TaqⅠ与INT4位点各基因型在病例和对照中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中调整了接触史和卡介苗接种史两个因素后 ,FoKⅠ_ff,D5 4 3NG A及 3′UTRTGTG + del基因型仍与肺结核发病显著性相关 ,调整OR值 (95 %CI)分别为 3.15 (1.0 6~ 9.33) ,3.0 4 (1.12~ 8.2 7)和 2 .36 (1.2 0~ 4 .6 4 ) ,而TaqⅠ和INT4位点多态性与肺结核发病仍无显著关联。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VDR_FoKⅠ ,NRAMP1_D5 4 3N和NRAMP1_3′UTR位点多态性可 相似文献
52.
空间信息技术在传染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移动设备的传染病流行病学数据采集、管理与分析应用平台,实现空间信息技术在传染病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应用.方法:以北京市为例,系统收集包括北京市18个区县在内的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资料,经过整理分析后建立数据库.以eMbedded Visual C 作为系统开发软件,以移动式设备作为系统应用平台,构建北京市传染病发病情况以及相关数据的地理信息系统,将建立的数据库与北京市数字地图相关联,用户通过对地图的操作,实现对传染病流行病学资料的空间查询、分析和管理.结果:建立的北京市传染病流行病学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管理、信息咨询、全球卫星定位查询等七大功能,包含了北京市18个区县的地理环境、气象、人口、交通状况信息以及与传染病相关的发病情况、媒介宿主和医学动物的分布、医疗卫生机构的分布等方面的信息,用户通过点选、圆选、多边形选等方式可在数字地图上实现对数据的空间查询.结论:本系统的建立为我国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3.
热带病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人民增进健康和发展经济的主要障碍之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热带病研究和培训特别规划处(TDR),利用多种资源控制6种主要热带病—麻风病、疟疾、丝虫病(盘尾丝虫病和淋巴丝虫病)、血吸虫病、锥虫病)非洲锥虫病和恰加斯氏病)和利什曼病。 相似文献
54.
利用PCR和病原体分离技术对安徽黄山地区中华硬蜱及其宿主感染莱姆病螺旋体的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从40只黄山林区的中华硬蜱中获得了一株莱姆病螺旋体分离株,寄主动物及其他中华硬蜱均未获得阳性分离结果.以16s rRNA为靶标进行PCR检测,6.78%雌性和5%雄性中华硬蜱发现有阳性感染,2只草兔(92只)和1只麂子(16只)也发现有阳性感染;若蜱和其余宿主动物未发现阳性感染.阳性分离株和扩增获得的168 rRNA序列结果一致,同GenBank中的B.afzelii的系统发育关系最近,提示该分离株螺旋体属于B.afzelii.该结果与前期的实验传播结果提示中华硬蜱是我国南方莱姆病的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55.
3S技术在自然疫源性疾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S技术是指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 tem ,GIS)、遥感 (remotesensing ,RS)及全球定位系统 (globalpositioningsystem ,GPS)三者集成技术的简称 ,三者结合应用 ,RS和GPS向GIS提供和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 ,GIS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 ,以从RS和GPS提供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 ,并进行综合集成 ,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3S技术已逐渐应用于卫生管理决策和疾病监测中 ,尤其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为流行病领域的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方法与工具〔1~ 6〕,本文就 3S技术在自然疫源性疾病防制方… 相似文献
56.
1986年以来,我们先后对苍山县、滕州市、邹县的各一个乡镇进行调查确诊的333例乳糜尿患者进行了临床检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检验对象凡各乡镇在预备调查中发现的疑似乳糜尿肴经询问病史等确诊后,不论现症或非现症乳糜尿患者均作为临床检验对象。 相似文献
57.
目的在华北地区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高发区进行热点区域探测,分析影响不同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的气象因素。方法应用空间聚类分析方法对华北地区1994~2000年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高发区进行空间聚类分析,应用面板数据分析定量评价气象条件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等4种疾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华北地区自然疫源性疾病以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和乙脑为主,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17/10万、2.13/10万和0.23/10万。各省市8种传染病发病率存在差异,以河北、内蒙古发病率较高。不同类型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高发聚集区空间分布为非随机分布。气象因素分析显示,肾综合征出血热、斑疹伤寒发病率与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布病的发病率与平均最高气温呈负相关,斑疹伤寒、乙脑发病率与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与日照呈负相关。结论华北地区8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其流行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包括气温的极值)、湿度和日照对自然疫源性疾病发病率的影响较大。建议在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控中纳入对气象条件和自然疫源地气候的监测。 相似文献
58.
西尼罗病毒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建立西尼罗病毒 (WestNilevirus ,WNV)RT PCR检测方法 ,为WNV感染的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Vero E6细胞进行WNV培养 ,通过乳鼠脑内接种病毒培养液获得WNV感染脑组织。在病毒基因组E区和C区设计 3对引物 ,以WNV培养液 ,建立并优化病毒核酸RT PCR分析方法。然后 ,以此对感染蚊虫模拟标本和乳鼠脑组织进行检测。PCR产物测序后 ,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用RT PCR在WNV培养液中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核苷酸片段 ,并通过改变循环数 ,模板稀释倍数等参数对该方法进行了优化 ;将建立的方法用于检测感染蚊虫模拟标本和感染乳鼠脑组织 ,均检测出WNV目的基因片段 ,且扩增效果与病毒培养液无明显差异 ;套式PCR能显著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 10 8-10 9倍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WNVRT 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可用于WN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59.
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190 kD R.rOmpA基因序列对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检测作用.方法从立氏立克次体190 kD外膜蛋白A(R.rOmpA)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检测的方法,检测了683只蜱类标本和146个鼠类脏器标本,并随机抽取1株森林革蜱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克隆与序列测定.结果从蜱类标本和鼠类脏器标本中检测出了斑点热立克次体DNA片段;所测序列的分型结果表明与前苏联的DnS 14株型别一致,与我国曾经检测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株差异较大.结论190kD外膜蛋白A基因序列可用于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并可用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基因型或亚型之间的鉴别.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北京市北郊地区宿主动物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状况和病毒型别。方法夹夜法捕鼠,计算鼠密度,确定鼠种构成。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M片段部分序列并测序,并用Clustal X(5.0)和DNAClub软件对序列进行分析。检测结果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捕获宿主动物414只,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74.32%。其次为小家鼠,占22.72%。RT-PCR检测宿主带病毒率,海淀区褐家鼠为13.14%,小家鼠为0,昌平区褐家鼠为17.46%,小家鼠为3.57%。对6份扩增阳性标本进行序列测定并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它们均为汉城型(SEO)汉坦病毒。毒株基于M片段部分序列所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它们可分为两个小进化分支。所测序列在此片段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多数与标准株完全相同,少数有1.40%~2.16%的差异。结论 北京市北郊地区汉坦病毒的主要宿主动物是褐家鼠,不同宿主动物携带的汉坦病毒之间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