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7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在颅内动脉瘤中的表达意义。 方法以正常血管(n=23)作为对照,检测动脉瘤(n=29)中黄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采用t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比较。 结果颅内动脉瘤标本中XO的活性为(20.66±7.45)U/gprot高于正常血管局部组织中XO的活性(5.32±0.98)U/gprot(P<0.01);颅内动脉瘤标本中MDA的含量为(8.35±5.06)nmol/gprot,高于正常血管局部组织中MDA的含量(3.61±0.52)nmol/gprot(P<0.01)。 结论在动脉瘤组织内有大量表达的活性氧,XO是产生活性氧的一个重要来源。XO源性活性氧可能在动脉瘤的病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总结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42例患者接受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综合应用选择合适患者、良好的微导管塑形、"回撤式"微导管进入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方式、柔软弹簧圈等方法。 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动脉瘤完全栓塞35例(占83.6%),近全栓塞4例(占9.5%),不完全栓塞3例(占7.1%)。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两例,术中出血率为4.8%(2/42)。 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单纯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可行性,通过综合多种技术手段,能明显降低术中动脉瘤破裂率。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介入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本组43例58处病变,狭窄性36处,闭塞性22处,采用球囊成形、支架成形、腔内旋切和内膜下血管成形等多种介入手段干预、治疗。结果58处病变:单纯球囊成形8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7例(15例自膨式支架,4例弹簧式支架),均成功;单纯腔内旋切6例,辅助支架成形的11例(15例自膨式支架,1例弹簧式支架),手术失败1例;单纯内膜下血管成形3例,辅助支架成形的8例(13例自膨式支架,2例弹簧式支架),手术失败4例。31例临床症状明显改善,18例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5例疗效欠佳。4例患者因术后缺血再灌注损伤行切开解压后好转,2例因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膝关节以下离断术。术后平均随访10.5个月(2~33月),2例术后6月症状复发未予进一步治疗,1例术后1年再次介入治疗,余患者疗效稳定。结论股-腘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程度的病变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手段,临床治疗效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各种栓塞技术在复杂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适应证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治疗的72例复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常规可脱弹簧圈技术、球囊再塑形技术、支架载瘤动脉成形术及载瘤动脉闭塞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72个,完全或近全栓塞率为83.3%,部分栓塞率9.7%,永久性致残率2.8%,死亡率1.4%。20例患者随访2~13个月,平均6.5个月,均无颅内出血或再出血。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复杂颅内动脉瘤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选择,各种新型栓塞技术、栓塞材料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步积累将使复杂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导丝留置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采用导丝留置技术快速准确判断血管闭塞特征,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导丝留置技术均成功准确判断病变血管闭塞特征.13例(87%)闭塞血管即刻再通,其中10例脑梗死溶栓后血流分级(TICI)评分达3分,5例2b分;2例因血栓负荷量大、闭塞节段长,多次取栓效果不佳,血管再通失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术前19.2±7.0改善至术后1周6.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10例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导丝留置技术可安全、方便快捷、准确地判断出闭塞血管特征,减少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106.
风湿病类似于中医的痹证,是指风寒湿等邪混合侵袭人体,闭阻气血所发的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则关节变形,累及脏腑的一类病证。  相似文献   
107.
姜守军  白卫星  陈文霞 《中草药》2002,33(5):449-45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于导致急性脑血管病.颈椎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本病的两大基础病因,虽然治疗方法很多,但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8.
三维DSA栓塞治疗脑动脉瘤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瘤(cerebral aneurysm,CA)破裂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以往,DSA是诊断CA的金标准,但由于血管重叠和位置关系,有时会发生漏诊.近来,随着三维DSA的应用,CA的检出率和栓塞治疗成功率越来越高[1,2].2004年11月至2005年6月,作者采用Philips Alleura型三维DSA系统诊治SAH患者40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初步探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应用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64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67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患者(12个动脉瘤)同时采用尾端套叠式"Y"型支架技术治疗。术后3个月进行临床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评估患者的临床预后。术后5~6个月复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采用Raymond分级评估动脉瘤的闭塞情况。结果67个动脉瘤置入的74枚Neuroform Atlas支架均成功释放,术中发生操作相关并发症1例。67个动脉瘤的术后即刻DSA显示,56个(83.6%)动脉瘤完全闭塞(RaymondⅠ级),4个(6.0%)动脉瘤瘤颈残留(RaymondⅡ级),7个(10.4%)动脉瘤瘤体残留(RaymondⅢ级)。术后1例患者因脑疝死亡,2例发生脑梗死。术后失访3例,60例患者完成3个月随访,其中mRS 0分53例,1分4例,2分2例,3分1例。术后5~6个月,53例患者(55个动脉瘤)完成影像学随访,其中动脉瘤闭塞达RaymondⅠ级50个(90.9%),Ⅱ级2个(3.6%),Ⅲ级3个(5.5%),且均未发现支架内狭窄或迟发性血栓事件。结论初步发现,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的闭塞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10.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人群发病率达0.4%~7.3%。单发或多发,一般在正常体检或偶有临床症状检查时检出。亦有并发症出现时或解剖标本时检出。不断发展的影像学技术为我们诊断肝血管瘤,尤其在病灶定位(部位、大小、数目、范围、程度)等方面,提供了准确的信息。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创伤大,并发症多。而以微创、痛苦小、并发症少等优点的介入方法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通过对30例肝血管瘤的介入治疗病例的分析,探讨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