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观察碘[(131)Ⅰ]肝癌单抗放免治疗剂对荷人肝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并确定抑制率分别为30%和50%时的有效剂量和半数有效量(ED(50)).方法:Mather高效碘标法制备碘[(131)Ⅰ]肝癌单抗放免治疗剂,尾静脉注入荷人肝癌裸鼠体内,设低、中、高(1.85×107,4.62×108和1.39×109Bq/kg)3个剂量,并设阴性(生理盐水)、阳性(表阿霉素)对照组.结果:中剂量和高剂量的抑瘤率均大于30%,且和阴性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三组剂量的对数值和抑制率的线性关系为:Y=38.261gX-276.52,其相关系数(r)为0.9869,由此得到有效量和半数有效量分别为1.04×104Bg/kg和3.40×108Bg/kg.结论:该制剂能有效地抑制肝癌生长,可望进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92.
93.
针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学生创新观念淡薄、平台建设不足、培养目标单一、培养模式封闭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建设开放的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基础与临床长期稳定的开放性、协作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合作机制,提高了研究生创新能力,促进了医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
人脾脏树突状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云新  曲萍  杨安钢 《医学争鸣》2005,26(10):881-883
目的:探讨从手术切除脾脏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方法.方法:采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脾淋巴细胞,4h后弃悬浮细胞,加入含rhGM—CSF和rhIL-4的RPMI-1640完全培养液,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er,FCM)检测细胞表型.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结果:所获脾脏DC与献[1]报道的血液中DC有相同的表型特征.细胞表面CD80,CD83,CD1a,HLA—DR分子表达较高;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呈不规则形状,膜表面向外伸出许多树枝样细长突起.结论:我们建立了一种从人脾脏中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可从脾脏中获得数量较多、纯度较高的DC.为人脾脏DC的研究提供了实用的技术方法,为进一步研究人脾脏DC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同时为DC瘤苗的来源开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95.
影响MTT比色试验的关键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0 引言 M1Tr比色试验即四唑盐比色试验,是一种检测细胞存活和生长方法的试验.MTT比色试验操作非常简单,一般涉及试剂的准备、接种细胞、培养细胞、呈色、比色、结果判断和结果报告及解释等方面,其中任一步操作不当都会影响测定结果,现将测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6.
<正> 自甲氰咪胍用于临床以来,在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关于甲氰咪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在临床上产生的不良反应,近年来国内外学术杂志都有许多报道。以下对该药与部分药物相互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作详细论述。一、与心得安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7.
98.
江苏纪女士问: 我女儿6岁多了,马上就要上小学一年级了,可遇事还是特别爱哭.比如,在外面受了点小委屈,不知道应变,就知道哭.  相似文献   
99.
灸神阙穴对雌性大鼠寒凝血瘀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妇科寒凝血瘀证形成机理和灸神阙穴对其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冰水法刺激健康雌性大鼠诱发寒凝血瘀证的动物模型.采用灸神阙穴作为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其寒凝血瘀证的改善情况以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结果:灸神阙穴可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情况,治疗组血清中SOD与No含量分别为(101.55±5.06)U/mL、(127.04±22.73)μmol/L,明显的高于模型组SOD(94.35±5.17)U/mL以及NO的含量(94.64±25.72)μmol/L(P<0.05).结论:妇科寒凝血瘀证时SOD活性和NO含量表现不足,灸神阙穴可以提高血清中SOD活性和NO含量,从而有助于妇科寒凝血瘀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改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利用连续贴壁法分离获得CD14 前体细胞,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连续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都多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培养的DC。培养1周的DC高表达CD1a、CD40、HLA-DR、CD80、CD86。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状态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连续贴壁法可分离培养数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人外周血来源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