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2篇 |
免费 | 269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54篇 |
妇产科学 | 20篇 |
基础医学 | 304篇 |
口腔科学 | 34篇 |
临床医学 | 384篇 |
内科学 | 610篇 |
皮肤病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144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9篇 |
外科学 | 226篇 |
综合类 | 1629篇 |
预防医学 | 457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411篇 |
24篇 | |
中国医学 | 578篇 |
肿瘤学 | 9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0篇 |
2023年 | 131篇 |
2022年 | 132篇 |
2021年 | 147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61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35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98篇 |
2013年 | 234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288篇 |
2010年 | 236篇 |
2009年 | 247篇 |
2008年 | 248篇 |
2007年 | 249篇 |
2006年 | 226篇 |
2005年 | 252篇 |
2004年 | 189篇 |
2003年 | 171篇 |
2002年 | 131篇 |
2001年 | 122篇 |
2000年 | 111篇 |
1999年 | 98篇 |
1998年 | 71篇 |
1997年 | 61篇 |
1996年 | 67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56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40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42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12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2篇 |
1976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儿童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及其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并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的65例儿童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RFCA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心动过速患儿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2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25例,房性心动过速4例(其中1例合并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8例。RFCA治疗总成功率为92.3%(60/65),其中左侧房室旁道及AVNRT患者成功率最高,分别为100%与96%。2例患者于术后出现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经用激素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无血管损伤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发生。随访6~48个月,3例复发(占4.6%),均再次手术获得成功。结论 AVRT和AVNRT是儿童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类型,用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993.
995.
起搏器囊袋破溃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常见原因及合理的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的12例起搏器囊袋破溃的基本资料,比较不同处理措施的临床疗效。结果①12例患者平均年龄75.3岁,男性7例,女性5例,其中11例合并高血压、心衰及糖尿病。3例为早发型、9例为迟发型囊袋破溃。②随访(31.6±6.8)个月。8例在对侧安置新的起搏系统,2例取出原起搏器,2例原电极与原起搏器被深埋在患侧胸大肌深面。所有患者新的起搏系统工作良好。③所有患者原电极未拔除。6例残余电极前浅埋皮下者,半数残余电极刺破皮肤。4例残余电极和2例原电极深埋者,均达到完全痊愈。结论起搏器囊袋破溃原因复杂,加强局部清创、深埋残余电极等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7.
目的:了解婴幼儿保健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方法:对在预防保健科建卡进行儿童保健的0~3岁婴幼儿数量、族别、城乡比例进行总结,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辖区建卡进行儿童保健的婴幼儿比率低,维、汉,城、乡参加体检的婴幼儿数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改善辖区婴幼儿保健现状需多方努力.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建立测定非布司它血浆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方法,研究非布司它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分别尾静脉(10 mg/kg)或口服(50 mg/kg)给予BALB/c小鼠非布司它,然后用LC—MS法测定血浆中非布司它浓度.用DAS软件计算非布司它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而绝对生物利用度(F)根据静注和口服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之比来计算.结果非布司它在0.01~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P〈0.01),样品在血浆中的回收率大于85%,日内和日间RSD小于15%.小鼠静注10 mg/kg非布司它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半衰期、血浆分布容积、血浆清除率分别为:(62.91±4.68)mg/(L.h)、(12.35±1.06)h、(3.45±0.83)L/kg、(0.12±0.074)L/(h.kg);小鼠口服50 mg/kg非布司它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药时曲线下面积、半衰期、达峰时间、峰浓度分别为(130.97±9.36)mg/(L.h)、(10.68±1.63)h、(1.5±0.11)h、(15.32±2.64)mg/L,在小鼠体内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1.64%.结论用LC-MS联用方法测定的非布司它在小鼠体内血药浓度准确、可靠.非布司它药动力学参数详尽,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分析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的危险因素及其合理的处理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西南医院心血管内科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的46例介入诊疗术后股动脉PSA的基本资料,比较压迫修复法和凝血酶注射法的临床疗效。46例年龄(62.1±13.5)岁,男性16例,女性30例。其中43例合并高血压病或冠心病或糖尿病,32例术后应用抗凝药,4例行同侧股动脉/静脉穿刺。结果 21例行压迫修复疗法,14例成功(成功率66.7%),3例(14.3%)出现严重并发症。25例行凝血酶注射疗法,所有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PSA发生后住院时间及随访结果:压迫修复疗法患者的住院时间高于凝血酶注射疗法患者[(3.8±10.5)d vs(1.5±0.6)d,P<0.05]。所有患者随访至少3个月。1例压迫修复好转出院患者,半个月后再次出现PSA。随访期间无局部感染、化脓等并发症。结论 PSA发生原因复杂,凝血酶注射疗法较压迫修复疗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00.
木合塔尔·吾布力卡斯木 《新疆医学》2011,41(7):47-49
目的:探讨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疗效。方法:回顾2005年10月~2010年10月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9I例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用患者痊愈出院,术后未应用镇痛药,随访半年至6年,两例复发。结论:疝环填充末无张力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腹股沟疝手术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操作简单、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等优势,特别适于老年人复发性腹股沟疝。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