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南京市下关地区居民早发冠心病(pCAD)的现况及其高危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区内6个街道年满18周岁、居住满5年的18186例进行冠心病的现况调查.结果 根据社区居民提供的临床诊断信息,pCAD患者288例,现患率2.3%.其中,男59例,现患率1.1%,标化率0.8%,女229例,现患率3.1%,标化率1.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按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等因素调整,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及父母一方或双方患有高血压、冠心病时均可增加发生早发冠心病的风险.结论 pCAD是遗传、环境及行为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倡导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控制血压、体重是预防pEAD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不同心脏起搏方式对血脑钠素(BNP)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96例患者拟行人工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分为单腔起搏(VVI,n=42例)和房室双腔或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n=54例],术前及术后1、6个月按照NYHA法进行心功能分级及12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Holter检查。Triage快速测定BNP水平,平均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VVI组血BNP水平明显升高,高于DDD(R)组(P〈0.01),而DDD(R)组则下降;相关分析显示DDD(R)和VVI两组BNP水平与NYHA分级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59,均P〈0.05),与LVEF呈负相关(r分别为-0.71、-0.68,均P〈0.05);术后VVI组房颠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D(R)组,BNP水平与房颠的发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DDD(R)组和VVI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0.70,均P〈0.05。结论与生理性起搏[DDD(R)]相比,非生理性心脏起搏(VVI)可引起BNP明显升高,而且BNP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心脏起搏后预测房颠发生和心功能变化的敏感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RFCA)术前、术后患者心房血与外周血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酶的变化,评价外周血cTnT在诊断心肌微小损伤(MMD)中的敏感性。方法因心律失常行RFCA的患者120例,于术前、术后即刻采外周静脉血及心房血,术后24、48h采外周静脉血,行cTnT和心肌酶测定。结果RFCA前后,外周血与心房血cTnT均无显著性差异(P2〉0.05),术后心房血、外周血cTnT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外周血术后即刻cTnT最高,48h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RFCA所造成的心肌损伤为MMD,检测cTnT灵敏度明显高于心肌酶。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江苏南京某社区≥50岁人群发生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9年3月1日至4月30日,对南京市栖霞区某社区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社区老年人群开展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经12导联心电图诊断后的房颤患者为病例组,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4频数匹配后的非房颤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itc回归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5.
总结75例心房颤动行二代冷冻球囊消融术患者的护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观察病情变化并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备好手术设备及物品,做好病情观察与指导,同时在术中、术后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和预防,提高手术效果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无保护左主干冠状动脉(ULMCA)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76例ULMCA病变患者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支架置入,术前测定外周血hsCRP并依其水平分组,术后随访观察临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CAG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术前外周血hsCRP水平正常(<3.0 mg/L)组22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6.7%(1/15);hsCRP升高(3.0~3.9 mg/L)组33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11.1%(2/18);hsCRP明显升高(≥4.0 mg/L)组21例,术后再狭窄发生率30.0%(6/21).组间比较,P>0.05.结论 冠脉再狭窄发生率有随术前hsCRP升高而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与单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1 92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个体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 277例,分为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同时确诊非冠心病个体649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资料?结果:3组总体比较,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脂蛋白a?高血压?本次入院发病心脏彩超左心室射血分数?吸烟?每天吸烟量?饮酒及工作活动强度和平时锻炼频率在3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冠心病无糖尿病组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相比,BMI?空腹血糖?载脂蛋白A和每天吸烟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男性?年龄> 60岁?高血压?吸烟等因素可增加单纯冠心病发病风险,同时年龄> 60岁?BMI≥24?高水平总胆固醇和吸烟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与单纯冠心病组相比,女性?BMI≥24?高水平甘油三酯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结论:女性?BMI≥24?血脂水平异常和冠脉多支病变等因素可增加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发生风险?应开展针对性的人群预防,加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对提高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生活质量和改善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汤卫红  智宏  陈泳  王莉娜 《江苏医药》2013,39(3):275-277
目的 探讨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在早发冠心病(pCAD)和早期冠状动脉硬化(pCAL)人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患者371例分为三组:A组,134例,至少一支主要冠脉管腔狭窄≥50% (pCAD);B组,103例,冠脉管腔狭窄<50% (pCAL);C组,134例,冠脉正常.检测三组血清胆红素、尿酸及血脂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B组血清总胆红素(TB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 (ApoAl)和ApoA1/ApoB显著降低,而尿酸、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显著增高(P<0.05).与B组比较,A组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均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显示,TBIL和DBIL与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而尿酸与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中青年人群中出现血清低胆红素、高尿酸及血脂异常,提示可能为早发冠心病和早期冠状动脉硬化指征.  相似文献   
29.
任利群  叶行舟  智宏 《江苏医药》2007,33(4):388-389
目的 探讨不同起搏模式对老年患者心功能不全和房颤发生的影响.方法 126例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持续性房颤伴心室率过缓或≥2.5s长间歇26例,植入单腔起搏(VVI)9例,单腔频率适应性起搏(VVIR)1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和(或)房室传导阻滞100例,伴阵发性房颤24例,植入VVI 25例、房室双腔起搏(DDD)45例、房室双腔频率适应性起搏(DDDR)30例.术前,术后1、6、12个月行心功能分级(NYHA),12导联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和起搏器程控分析仪检查,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随访1年,持续性房颤无变化,阵发性房颤消除17例(DDD 11例,DDDR 6例),转为持续性3例(VVI),发生率(21%)较术前降低;心功能不全(Ⅱ~Ⅲ级)发生率VVI和VVIR组术后(58.8%和41.2%),较术前(17.6%和11.8%)明显增高(P<0.01或0.05);DDD和DDDR组术后(8.9%和3.3%)较术前(26.7%和23.3%)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VVI(R)组(P<0.01);平均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与术前比,VVI(R)组明显降低,DDD(R)组明显升高(均P<0.01或0.05).结论 老年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除慢性持续性房颤者)首选DDD起搏模式,以可减少术后房颤和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30.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性早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病因室性早搏(VPB)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心功能NYHAI~III级的VPB患者16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按2∶1分为治疗组(108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口服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慢心律150mg,每日3次,疗程4周。观察2组患者室性早搏的总有效率、症状改善率及安全性。并分析比较有器质性病因VPB亚组和无器质性病因VPB亚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症状改善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症状改善率55.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对无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改善和早搏次数的控制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91.2%对47.6%,P<0.05;85.3%对57.1%,P<0.05);对有器质性病因的VPB,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94.6%对60.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不同病因的室性早搏有明显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