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眼科学   112篇
药学   2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vitreous los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initial continuous 350 cases of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350 cases of 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 were reviewed. Vitreous loss rate related to each risk factors (gender, age, laterality of the eye,type of cataract, IOL power,success of capsulorhexis,coordinafion of the patients, etc) were measured. Chi-square and Logistic analysis were used to identify the differ-ence of each rate. Results In the ECCE group, 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among each risk factor. In the Phaco group,type of cataract,IOL power and capsulorhexis successful or not affected the vitreous loss rate. Grade IV nuclear,unsuccessful capsulorhexis, IOL power ≥ 24.5D, IOL power ≤ 15.0D and grade Ⅰ nuclear are the risk factors related to the vitreous loss rate,while grade Ⅱ nuclear is a significant protect factor (p <0.05). Conclu-sion The trainees are suggested to choose patients with emmetropia,cataract with grade n nuclear and relative young age and to perform phacoemulsification with successful capsulorhexis.  相似文献   
53.
超声乳化术与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超声乳化术中技术参数和患者眼解剖因素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评价42例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测量眼解剖因素眼轴长、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核分级,术中记录超声乳化能量及时间,并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测量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平均损失率分别为10.1%、12.6%;并发现对超声乳化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影响最强的因素均是核分级,其次为超声乳化时间,即核分级越高或超声乳化时间越长,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越多。浅前房也可能与3个月时角膜内皮损伤有关(P=0.056)。结论:核分级高及超声乳化时间长是角膜内皮损伤的最危险因素,因此提高手术技巧,将会缩短超声乳化时间,降低角膜内皮损伤。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在角膜交联中的长期安全性。方法选取健康新西兰白兔22只,分为实验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以及正常对照组(2只),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其中实验组应用2 g·L-1京尼平在室温下频繁滴眼40 min,阳性对照组应用体积分数0.1%戊二醛在室温下频繁滴眼40 min,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观察动物外眼及眼前节情况,分别在滴眼后1 d、7 d、14 d、30 d、90 d每组处死2只动物(正常对照组在滴眼后7 d处死2只动物),取右眼眼球,先后进行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实验组对角膜、结膜的刺激作用轻于阳性对照组。各组角膜层次结构清晰,初步观察实验组及阳性对照组相同深度的角膜基质细胞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滴眼后1 d、7 d、14 d、30 d、90 d,阳性对照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437±55)mm-2、(2478±81)mm-2、(2272±69)mm-2、(2574±118)mm-2、(2481±93)mm-2,均小于实验组(2713±89)mm-2、(2613±100)mm-2、(2620±98)mm-2、(2749±92)mm-2、(2678±89)mm-2和正常对照组(2645±90)m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实验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0)。各组兔眼角膜结构排列整齐,细胞形态正常,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正常对照组更紧密。结论 2 g·L-1京尼平溶液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交联剂,具有刺激性低、对角膜基质及内皮细胞无明显损伤等优点,初步认为是一种安全的角膜交联剂。  相似文献   
55.
杨松霖  晏晓明 《医学争鸣》2005,26(18):1657-1660
目的:研究RANTES和MCP-1在大鼠角膜缘移植模型中的动态表达,探讨其与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关系.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同种异体移植组(AG组)、自体移植组(SG组),并以健康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用定量竞争性RT-PCR的方法,在术后(POD)1, 4, 7, 11, 14, 21和30 d分别检测各组大鼠RANTES和MCP-1 mRNA的含量,并观察大鼠眼表变化,判断排斥反应的发生. 结果:术后5 d开始AG组出现排斥反应,8~10 d达到高峰. RANTES和MCP-1 mRNA含量术后均大幅增加(P<0.05),RANTES于POD7达峰,MCP-1于POD11达峰,随后均持续下降. POD1, 4 AG组与SG组RANTES与MCP-1 mRNA含量无差异,POD7~30均有明显差异. 结论:动态检测RANTES和MCP-1 mRNA含量,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角膜缘移植排斥的诊断和对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56.
非甾体类抗炎剂滴眼液与角膜融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滴用非甾体类抗炎剂(NSAIDs)滴眼液出现角膜融解的病例时有报道,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包括NSAIDs对环氧酶的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角膜中表达的增高、角膜知觉的减退及其中所含防腐剂、溶剂与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等。此外,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眼表疾病等也可能与该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 观察角膜层间烧灼联合错位角膜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有明显眼痛且视功能差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28人(28只眼),其中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6只眼,单纯白内障摘除术后2只眼,白内障针拨术后1只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3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2只眼,闭角型青光眼绝对期1只眼,眼外伤2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1只眼。对28只眼均行角膜板层切开,层间烧灼,错位角膜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术后随诊观察6~ 32个月,平均18月。结果 术后28只眼中25只眼(89.3%)术后疼痛感消失,3只眼(10.7%)疼痛明显缓解。术后1月8只眼(28.6%)视力提高,20只眼(71.4%)视力同术前。羊膜于术后5 ~45天脱落或溶解,平均28.8天。 术后26只眼(92.9%)角膜上皮在1月内愈合,角膜大泡完全消失,2只眼(7.1%)角膜大泡范围明显缩小。28只眼角膜基质水肿均减轻。随访6~ 32个月均未发现症状复发,角膜大泡复发或其他并发症出现,患者原有残存视力保留或提高。结论 角膜层间烧灼联合角膜错位神经根切断及羊膜覆盖术是缓解视功能差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疼痛症状的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8.
黄林英  晏晓明  荣蓓 《眼科》2010,19(3):174-178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人血清滴眼液在重症干眼大鼠中的治疗效果.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Sprague-Dawley (SD)大鼠28只.方法 28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4),重症干眼组(n=24),使用0.2%苯扎氯铵溶液点眼1周制作重症干眼模型.然后将重症干眼大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n=6),20%血清组(n=6),50%血清组(n=6),100%血清组(n=6),使用相应浓度的血清滴眼液治疗28天,观察各组大鼠在制模后第0、7、14、21、28天的泪液分泌情况和眼表的改变.主要指标应用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干眼程度.结果 重症干眼组与正常组大鼠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chirmer试验(2.12±1.50 mm vs 8.67±2.36 mm,P=0.000),角膜荧光素染色分级(4.0 vs 0.33±0.58,P=0.008).结膜印迹细胞学分级(1.76±0.52 vs 0.33±0.58,P=0.000).20%血清组大鼠较阴性对照组在第7、21天泪液分泌增ta(P=0.003,0.035);第7、14、21、28天角膜荧光素染色减轻(P=0.001,0.006,0.021,0.001);第14、21、28天印迹细胞学分级减轻(P=0.015,0.002,0.01). 50%血清组较阴性对照组在第7、14、28天角膜荧光素染色减轻(P=0.025,0.023,0.004);第14天印迹细胞学分级减轻(P=0.046). 100%血清组较阴性对照组在第28天角膜荧光素染色减轻(P=0.021),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浓度人血清滴眼液均有助于重症干眼大鼠角膜上皮的修复,其中20%的人血清滴眼液效果最理想,可以增加泪液分泌,减轻结膜和角膜上皮的损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瞬态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在2~5岁儿童视力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对179名(355只眼)2至5岁城市的正常儿童,进行图形视力和瞬态图形视觉诱发电位视力(PVEP-A)检测,并作对比研究.图形视力由儿童图形视力表进行单眼裸眼视力测试后得到,PVEP-A则是采用水平条栅翻转刺激诱导视觉诱发电位的方法检测.采用χ2检验及秩和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将PVEP-A结果转换为国际标准视力,并与图形视力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79名儿童检测结果显示,图形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递增,且全部受试儿童图形视力均≥0.4.PVEP-A检测值也与年龄分布呈正相关,受试儿童PVEP-A均达到3.4 c/d或以上.测试组间的PVE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瞬态PVEP-A与图形视力有较好相关性(r=0.673),且两眼PVEP-A差与两眼图形视力差的相关性系数r为0.664.显示受检儿童的PVEP-A发育早于图形视力.结论 应用PVEP进行客观视力评估是一种目前较为方便、稳定、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重建碱烧伤眼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诱导分化条件,观察负载人MSCs的羊膜移植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的疗效.方法 传三代人MSCs分组培养,不同条件刺激后种于羊膜表面.碱烧伤后1个月大鼠随机分A、B、C和D组:A组(A1、A2、A3、A4)移植不同条件诱导的人MSCs,B组移植人角膜缘干细胞(LSCs),C组移植羊膜,D组未治疗.术后观察眼表并评分,2周和1个月时行印迹细胞学(IC)检查,1个月时切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溴脱氧尿嘧啶(BrdU)、ABCG2、K3/K12、Cx4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结果 术后A、B组较C、D组角膜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减少、透明度增加(P<0.05).IC检查示A、B组未见杯状细胞,C、D组可见杯状细胞.A、B组均形成3层以上上皮细胞,C组3层左右,D组为1~2层.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查示:A、B组角膜表面可检测到BrdU、ABCG2阳性细胞;A组Cx43均为阴性,A4组中有2个标本K3/K12为弱阳性,其余A组标本均为阴性,B组K3/K12、Cx43均为阳性;A、B组VEGF均较低,C组较强,D组最强.结论 人MSCs与人LSCs相同,可成功重建碱烧伤大鼠眼表.其眼表重建功能可能与抗炎和抗血管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