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海洋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是具有生物活性多样性的天然产物宝库,近年来从海藻、海绵、海鞘、珊瑚、海洋微生物等多种海洋生物中陆续发现了大量的具有抗病毒活性的新次生代谢产物,结构类型包括了萜类、甾体、生物碱、肽类、大环内酯和脂肪酸衍生物等,许多化合物的结构十分特异。本文对来自海洋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了综述,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可借鉴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92.
目的:对新种太白木(AraliataibaiensisZ.Z.WangetH.C.Zheng)根皮的皂苷成分继续进行研究。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进行分离,根据皂苷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确定为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Ⅰ),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丁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Ⅱ)和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癸酯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Ⅲ)。结论:皂苷Ⅱ和Ⅲ为新化合物,分别命名为太白木皂苷Ⅳ(taibaienosideⅣ)和太白木皂苷Ⅴ(taibaienosideⅤ),皂苷Ⅰ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3.
手术切除的正常儿童扁桃体,经抗生素杀菌后,制成1×10~7分散的细胞悬液,不加或加1~2种诱生剂,单独或混合培养2~3日后,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上清液中的干扰素效价及干扰素类型。结果证明人扁桃体细胞单独培养不加任何诱生剂,可自发产生IFN-γ。加中国商陆皂甙(ES)或其单体及美州商陆(PWM)皆可诱生出IFN-γ,后者比前者效价高。以PWM及莨菪硷联合诱生者与单以PWM诱生者效价无差别,但以PWM加短小棒状杆菌(C。P)疫苗或以PWM加刀豆素A(Con-A)诱生者反比单独以PWM诱生者效价低。人扁桃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加或不加中国商陆皂甙或PWM均可诱生IFN-γ,但加PWM诱生的效价略高。文内讨论了上列各法诱生IFN-γ效价差异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4.
对中国假鹰爪属中草药进行了资源调查及原植物鉴定,对假鹰爪、毛叶假鹰爪、大叶假鹰爪和云南假鹰爪进行了系统的生药学研究、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活性研究.研究获得了结构新奇之黄酮及类黄酮类化合物,特别是获得了3种全新骨架(新结构类型)之化合物.对所得五十余种化学成分进行了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活性筛选.部分化学成分显示了较强的抗肿瘤和抗艾滋病毒活性.其中,先导化合物毛叶假鹰爪素C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显著细胞毒活性(ED50<4.0μg/ml)并具有逆转多药耐药性产生的作用.该项目结合中医药理论,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从中国民族民间药物中发现了新型抗肿瘤先导化合物,所发现的全新化合物丰富了中药化学的内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同时为开发创制我国新型天然抗癌药物,开发西南部中药资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产业化发展提供科学基础和先导模式.  相似文献   
95.
海洋药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天然产物宝库。占地球面积 71%的海洋中生活着约 40万种生物 ,占地球生物物种的 80 %。生长在海洋这—特殊环境 (高盐、高压、缺氧、缺少光照等 )中的海洋生物 ,在其生长和代谢过程中 ,产生并积累了大量具有特殊化学结构并具特殊生理活性和功能的物质 ,是开发新型海洋药物和功能食品的重要资源。目前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发展方向。研究开发海洋天然产物 (海洋药物、功能食品、生物材料等 )对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发展国民经济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 pacifica)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得到了1个对稻瘟霉显示活性的组分,并鉴定为4个神经酰胺的混合物:N-羟乙基-N-十四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a),N-羟乙基-N-(9Z-十六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b),N-羟乙基-N-十六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c)和N-羟乙基-N-(13Z-二十二烯酰)-(2S,3R)-十八碳鞘氨醇-4(E),8(E)-二烯(d).结论化合物a~d均为新的神经鞘氨醇化合物.  相似文献   
97.
黑乳海参皂苷nobiliside A的体外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黑乳海参(Holothuria nobili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E.cbinodermata)海参纲(Holothuroidea)椐手目(Aspidochirotida)海参科(Holotburiidae)动物。该物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福建东山岛到西沙群岛海域。我们对其体内的皂苷类成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本文报道从黑乳海参体内分离得到的海参苷nobiliside A的抗真菌及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8.
土茯苓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李伊庆  易杨华  汤海峰  肖凯 《中草药》1996,27(12):712-714
从土茯苓Smilaxglabra根茎中分得9个化合物,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槲皮素(Ⅱ),上茯苓甙(Ⅲ),琥珀酸(Ⅳ),棕榈酸(Ⅴ),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Ⅵ),胡萝卜甙(Ⅶ)及豆甾醇和谷甾醇的混合物(Ⅷ,Ⅸ)(化合物Ⅰ另文报道)。Ⅲ为一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为5,7-二羟基色原酮-3-O-α-L一鼠李糖甙,命名为土茯苓甙。Ⅵ和Ⅷ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9.
叶瓜参中的三个海参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叶瓜参体内的化学成分,寻找结构新颖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对叶瓜参体内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三个三萜皂苷化合物,分别为frondosideA6(1),frondoside A(2)和frondoside A1(3)。结论:化合物1为一个新的三萜皂苷。  相似文献   
100.
目的研究可疑翼手参体内的活性成分。方法对乙醇提取物的极性较小部分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方法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特性和光谱数据确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4个脑苷脂类化合物: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正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Ⅰ)、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二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Ⅱ)、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三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Ⅲ)、1-O-β-D-吡喃葡萄糖-(2S,3R,4E,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氨基]-13-甲基-4,8-十六烷-二烯-1,3-二醇(Ⅳ)。结论4个脑苷脂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此种海参体内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