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89篇
中国医学   46篇
肿瘤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太白楤木的保肝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齐墩果酸为阳性药对照,发现太白木心匆木根皮水煎剂及总皂甙对CCl4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2.
乌梅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乌梅始载《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是由蔷薇科植物梅ArmeniacamumeSteb.果实经加工而成的,它既是常用的中药,又是可口食品的原料;不仅具有敦肺、涩场、生津、安蛔等功效,而且还具有抗病毒性肝炎、抗肿瘤、抗疲劳等作用[1]。虽然以梅及其它制品的化学成分研究报道较多,但以乌梅为原料的成分研究报道不多。由于乌梅多以果肉火药,为此,对乌梅果肉进行了较系统的成分分析,从中分离提纯得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并与标准品或文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Ⅰ)、棕榈酸(Ⅱ)、柠檬酸三甲酯(Ⅲ)、熊果酸(Ⅳ)、3-羧…  相似文献   
53.
商陆皂苷甲对兔滑膜细胞产生IL-1和TNF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研究商陆皂苷甲(EsA)对脂多糖(LPS)刺激兔滑莫膜细胞产生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影响。方法:用胸腺细胞增殖法和甲L929细胞作靶细胞的生物测定法,分别检测与EsA共育的受LPS刺激的兔滑膜细胞培养上清中IL-1和TNF的含量。结果:EsA在5-40μg/ml范围内能明显抑制LPS诱导兔滑膜细胞产生IL-1和TNF,结论:EsA可抑制滑膜细胞产生IL-1和TNF的作用提示其可能有助于消除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炎症。  相似文献   
54.
从采自文本北海的褐藻果叶马尾藻(Sargassum carpophyllum)中分离得到一个结构新颖的甾体化合物,经IR,MS,2DNMR等波谱技术中,确定为:24-乙基-3-乙氧甲酰基-3-羟基-A-失碳-5-,24(28)-胆甾二烯-2-酮。这是首次报道从天然界获得A-nor甾体羧酸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55.
太平洋侧花海葵中的化学成分(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太平洋侧花海葵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 ,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9个化合物 :正十六烷 ( ) ,正十三醇 ( ) ,棕榈酸 ( ) ,硬脂酸 ( ) ,棕榈酸甲酯 ( ) ,花生酸甲酯 ( ) ,1 - O-蜡酰甘油酯 ( )以及 2 S,3 R,Δ4 (E) ,Δ8(E) -十八碳鞘氨醇 -正十六碳酰胺和其同系物 2 S,3 R,Δ4 (E) ,Δ8(E) -十八碳鞘氨醇 -正十四碳酰胺的混合物 ( 和 ) ,其中 和 的混合物对稻瘟霉的最小菌丝变形浓度为 6 3 mg· L-1。结论  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葵中获得 ,( 和 )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  相似文献   
56.
铁刀木中一个新的色酮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铁刀木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薄层色谱分离铁刀木的化学成分,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刀木树干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I),蔗糖(II),正二十八醇(III),2-甲基-5-(2′-羟丙基)-7-羟基色酮-2′-O-β-D-吡喃葡糖苷(IV),3,3′,4,5′-四羟基二苯乙烯(V)。结论化合物II,III,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IV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7.
香榧假种皮中的木脂素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香榧假种皮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自85%乙醇提取物中分得3个木脂素化合物,应用光谱技术(IR,EI-MS,1HNMR,13CNMR,DEPT,2D-NMR),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结构。结果3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素(I),二氢脱水二聚松柏醇(II),(7,8-cis-8,8′-trans)-2′,4′-二羟基-3,5-二甲氧基-落叶松脂素(III)。结论 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III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联用技术测定总合草苔虫中抗癌活性成分的方法。方法正交设计法考察了影响草苔虫内酯4 (bryostatin 4)超临界流体萃取效率的主次效应及最佳萃取条件,并以HPLC定量检测bryostatin 4。结果SFE萃取的最佳条件为:压力40 MPa,温度45℃,改性剂量1mL,萃取体积15 mL。结论SFE-HPLC可用于检测总合草苔虫中的草苔虫内酯成分,该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中国南海紫伪黑手参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运用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4个甾醇苷单体并分别鉴定为:24-甲基-5α-胆甾烷-7,22Z-二烯-3β-O-β-吡喃木糖苷(Ⅰ),24-甲基-5α-胆甾烷-7,24(28)-二烯-3β-O-β-D-吡喃木糖苷(Ⅱ),24-甲基-5α-胆甾烷-7-烯-3β-O-β-D-吡喃木糖苷(Ⅲ)和24-乙基-5α-胆甾烷-7-烯-3β-O-D-吡喃木糖苷(Ⅳ)。结论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海参中获得单体。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中药土贝母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方法:采用稻瘟霉模型生物活性追踪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波谱解析和化学手段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个具有诱导稻瘟霉菌丝变形活性的双糖链皂苷:3-O-α-L-吡喃阿拉伯糖(1→2)-β-D-吡喃葡萄糖-贝萼皂苷元-28-O-β-D-吡喃木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酯苷(Ⅰ)。结论:Ⅰ为新天然产物,对K-562和BEL-7402肿瘤细胞显示显著的细胞毒性,但对1%兔红细胞无溶血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