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柴芍六君子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大鼠海马、下丘脑、胃组织及血清中五羟色胺表达的影响,探讨柴芍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多潘立酮组和柴芍六君子汤组,每组15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用复合病因造模法造成FD模型,连续21d。灌胃14d后腹主动脉取血,离心制备血清样本,取胃、海马及下丘脑组织。测定胃排空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五羟色胺(5-HT)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下丘脑及胃组织中5-HT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胃组织5-H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组织5-H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柴芍六君子汤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柴芍六君子汤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血清、胃组织中5-H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柴芍六君子汤组和多潘立酮组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组织中5-H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柴芍六君子汤能显著提高FD大鼠胃排空率,降低下丘脑、海马、胃组织及血清中的5-HT含量,减轻胃肠高敏状态,恢复胃肠正常动力,这可能是其治疗FD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
循证医学(EBM)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而针灸学属于传统经验医学。从脾胃病辨证分型、针灸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针灸治疗脾胃虚寒证的临床研究进展。指出关于治疗脾胃虚寒证应参考循证针灸学思维,加强研究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基于严谨的科学证据之上的最优化,最安全,最有利于病人的针灸方案。最大可能的排除干扰因素,证明灸法等单一作用于某一疾病某一证型确实有效,并做出对其量效及时效关系的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观察温和灸不同灸治时间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血清前列腺素E2(PGE2)、生长抑素(SS)、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变化,探讨艾灸温补效应的量效规律及对患者血清胃肠激素的调整作用。方法:将84例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患者随机分到温和灸20min组(A组)、温和灸40min组(B组)、药物组(C组)。观察3组治疗前后的PGE2、SS和EGF含量的变化及不同时点的临床疗效。结果:①3组治疗后比较,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1个月后随访时A组总有效率(100%)、B组总有效率(92.9%)均高于C组(67.9%)(P<0.05);②在浅表性胃炎症状积分方面,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时,3组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A组低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治疗后,3组血清PGE2含量均明显升高,与各组治疗前比较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组血清EGF含量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3种治疗方法均有明显疗效,且在远期疗效上,灸法组明显优于药物组,温和灸20min组及40min组疗效相当,灸法可能通过调节胃肠激素来治疗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