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小檗碱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以0.5mmol/L软脂酸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予以小檗碱进行干预,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培液中的葡萄糖消耗量,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印迹检测IκB激酶B(IKKβ)、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磷酸肌醇3激酶p85(PI-3K p85),葡萄糖转运子4(Glut4)的蛋白表达和IKKβ 181位丝氨酸(IKKβ Ser181)、IRS-1 307位丝氨酸(IRS-1 Ser307)的磷酸化。结果0.5mmol/L软脂酸作用24h使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降低41%,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抑制67%,IKKβSer181和IRS-1 Ser307的磷酸化增加,IRS-1和PI-3K p85蛋白的表达减少;同时加入小檗碱或阿司匹林则可逆转上述效应。但软脂酸、小檗碱、阿司匹林对3T3-L1脂肪细胞IKKβ蛋白、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KKβ Ser181磷酸化实现的。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檗碱降低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β样淀粉蛋白(Aβ)的作用机制,为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用链脲佐菌素静脉注射+高脂、高热饲料喂养2周的方法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20只,随机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小檗碱治疗组(盐酸小檗碱剂量:187.5 mg·kg-1·d-1)各10只;另设正常对照组大鼠10只。2型糖尿病组和小檗碱治疗组继续用高脂高糖饮食饲养6周后处死,分离血清及脑组织,分别测定Aβ、乙酰胆碱酯酶(AchE)、丁酰胆碱酯酶(BchE)活性、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清AchE、BchE、Aβ、FBG、FINS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脑组织Aβ也呈升高趋势,但AchE、BchE活性明显下降;小檗碱治疗组血清AchE、FBG、Aβ显著下降,FINS水平也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AchE、BchE活性显著增高,Aβ含量明显升高,提示2型糖尿病与阿尔茨海默病存在着共同的分子基础,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小檗碱能降低FBG、Aβ水平,可能通过抑制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因此,对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阿尔茨海默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小檗碱对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PI-3K p85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3T3-L1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PI-3K p8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以0.5 mmol/L软脂酸与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mol/L胰岛素诱导3T3-L1脂肪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予以小檗碱进行干预,同时以阿司匹林作为阳性对照,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 p85蛋白的表达.结果:0.5 mmol/L软脂酸作用24 h或25 mmol/L葡萄糖加0.6 nmmol/L胰岛素作用18 h分别使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抑制67%和60%,Westem blot显示PI-3K p85蛋白表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加入小檗碱则可逆转上述效应使P1-3K p85蛋白表达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并且PI-3K p85蛋白的表达与小檗碱的剂量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结论:小檗碱可以明显改善游离脂肪酸和高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小檗碱提高PI-3K p85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4.
Numerous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thepresence of inf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HP) inthe stomach is link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pepticulcer (PU) especially duodenal ulcer (DU) . The rateof HP ( ) reached 80 % in the patient with DU.The eradication of HP may accelerate the healing ofthe ulcer and reduc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of theulcer. Heat shock proteins (HSPs) are proteinscontrolled by gen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maintaining the normal shapes and functions of thecells…  相似文献   
25.
薏苡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薏苡仁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患者静脉注射薏苡仁注射液100ml/d,20d为1疗程,并与20例栓塞加化疗的患者进行对照,统计其对临床症状,肿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薏苡仁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但对肿块的缓解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薏苡仁注射液是一种疗效显著、安全的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IKKβ及胰岛素信号转导分子在高糖诱导3T3-L1 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加胰岛素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以2-脱氧-[3H]-D-葡萄糖摄入法观察葡萄糖的转运率,用Western blot检测IKKβ蛋白,IKKβ Ser181磷酸化,IRS-1蛋白,IRS-1 Ser307磷酸化,PI-3K p85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结果:仅高糖加胰岛素模型组,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转运减少55%,同时IKKβ Ser181 磷酸化、IRS-1 Ser307磷酸化的表达显著增加,IRS-1蛋白和PI-3K p85蛋白的表达显著减少,而IKKβ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只有在胰岛素存在的条件下,高糖才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激活IKKβ Ser181,使其下游的IRS-1和PI-3K p85蛋白表达减少抑制葡萄糖转运有关,而与IKKβ蛋白及GLUT4蛋白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27.
黄芪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体内SIL-2R、IL-8及Ig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黄芪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RRI)过程患者体内白介素-2 受体(SIL-2R)、白介素-6(IL-6) 和免疫球蛋白(Ig) 的变化.方法:将60例RRI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 法测定60例RRI患者血清SIL-2R 和IL-6;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Ig.结果:RRI患者SIL-2R,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Ig 水平低于正常组,治疗后2组SIL-2R、IL-8均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Ig水平明显上升,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L-2R、IL-8及Ig参与了RRI 的免疫发病机制,黄芪可提高RRI患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小檗碱(berberine,BBR)对高糖高脂应激条件下的NIT-1胰岛β细胞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采用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1)和软脂酸(0.25 mmol·L-1)诱导NIT-1胰岛β细胞建立高糖、高脂模型,予以小檗碱处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水平,通过电镜观察自噬体的形成;然后予以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动剂AICAR,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Rapa)进行干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AMPK的活化、自噬相关蛋白结节性硬化复合物1(TSC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蛋白3(LC3-Ⅱ)的表达。结果:在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β细胞中,小檗碱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和自噬体的形成,促进自噬相关蛋白TSC1,LC3-Ⅱ的表达,并活化其上游的AMPK。结论:小檗碱在高糖高脂的应激条件下可能通过促进自噬来发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小檗碱调控AMPK-TSC1/LC3-II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29.
2018年我国最新癌症报告显示,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肿瘤中居第2位。胃癌是全球第5大常见癌症,2018年新发病例超过1000000例,其中估计有783000例死亡(相当于全球每12例胃癌病例就有1例死亡),居癌症死亡率的第3位[1]。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病理过程,是人口、生活饮食、遗传、感染和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尽管本病的全球发病率在下降,但近90%胃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是进展期,使患者错失最佳手术期。即使患者接受了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明确指出癌症的早期预防控制、早期筛查诊断和早期精准治疗是降低癌症发病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因此,筛选早期胃癌特有分子靶点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2],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高效可行途径。肝细胞核因子4α(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 4α,HNF4α)是细胞核受体之一,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转录因子,其在促进胃癌发生发展、影响胃癌预后等方面的作用正逐渐受到重视,可能成为胃癌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的重要分子靶点之一。本文就HNF-4α与胃癌致病因素、癌前病变、病情进展、侵袭转移及诊断预后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健脾益气中药对大鼠胃黏膜保护和修复的机制,观察大鼠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采用乙酸致溃疡大鼠模型,以S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溃疡周围胃黏膜的EGFR并进行图像分析,用镀铜镉还原比色法测定血清NO3-/NO2-代表血清NO水平.[结果]模型组胃黏膜EGFR表达较对照组增加(P<0.01),中药组进一步升高(P<0.01).模型组血清NO3-/N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中药组血清NO3-/NO2-则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中药健脾益气方通过EGFR和NO促进胃粘膜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