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83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77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家兔胸部冲击伤后早期心肌损伤时,血浆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特点及其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自动化双位点荧光酶免疫定量检测法,观察兔胸部爆炸冲击伤后5min、30min、3h、6h、12h血浆cTnI水平及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家兔伤后30min血浆cTnI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6h达峰值(P<0.01),伤后12h以后又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浆cTnI水平与心肌损害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血浆cTnI水平在胸部爆炸冲击伤后心肌损伤程度的诊断中是一个敏感而特异的指标。  相似文献   
72.
1临床资料2000~2005年我院共进行了原位心脏移植27例和原位心肺移植1例,供心均取自脑死亡者,均为男性。经供体外周静脉推注2.5 mg/kg肝素抗凝并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500 mg,纵劈胸骨,倒“T”型剪开心包,分离上下腔静脉和主动脉并放置阻断带,先阻断上下腔静脉,数个心动周期心脏排空后,随即阻闭升主动脉,由主动脉根部灌注冷的晶体心肌保护液,并迅速切开右上肺静脉,从心脏表面用冰屑降温,主动脉远端保留阻断带及冷灌针以供继续灌注。供心取出后,以冰盐水纱布包裹后置入密封的冰水容器中转运,首次间隔15 m in重复冷灌1次,4℃停搏液冷灌量为500m…  相似文献   
73.
目的通过比较电视辅助胸腔镜与正中胸骨切开心脏间隔缺损手术在疼痛、呼吸功能、血液系统改变及术后恢复等方面的差异,来明确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的安全性及其优缺点。方法抽取行VATS和MS的患者各120例,为VATS组和正中胸骨切开术(MS)组。比较两组间术后疼痛,术后恢复的迅速程度,血液细胞记数改变,失血量以及输血量和呼吸功能等。结果二组间在主动脉阻闭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无明显差异。在5岁以上VATS组患者101人中,用吗啡类止痛药物的16人,而MS组84人中有24人使用吗啡类止痛药物(P<0.05)。两组间动脉分析氧分压,养合指数以及呼吸机辅助时间无显著差异。VATS组手术时间长于MS组,而其ICU滞留时间短(P<0.01)。VATS组患者手术后失血及输血量少于对照组。结论VATS同MS同样安全可靠,虽然其手术时间长,但与MS组相比较,其术后恢复较快,术后疼痛轻,并且其失血及输血量少。  相似文献   
74.
目的评估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intermittent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IPPV)在电视胸腔镜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西京医院心脏外科2003年1月2007年6月,132例电视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患者的麻醉和机械通气管理模式,统计分析了麻醉诱导后、建立胸腔镜系统体外循环前、体外循环后、手术结束时动脉血气结果和终末潮气CO2分压(PetCO2),进行自身对照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可以耐受单腔气管插管,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下的胸腔镜手术,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胸腔镜心内手术操作期间Pet-CO2和动脉血CO2分压(PaCO2)较麻醉诱导略有升高,仍在正常范围,O2分压(PaO2)有显著降低(P<0.05),也在正常范围,手术结束时均恢复到正常。结论单腔气管插管可适用于1岁以上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胸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各消化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非糖尿病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C组,n=50)和强化胰岛素治疗组(IT组,n=50)。IT组患者术中血糖控制在6.1~10.0 mmol/L(110~180 mg/dl),术后控制在3.9~8.3mmol/L(70~150 mg/dL);C组患者术前、术后没有胰岛素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CPB开始后及CPB结束0 h、6 h、12 h、24 h和48 h(T1-T7)测定两组患者的胃液、胃黏膜pH、胃液红细胞以及促胃液素(Gastrin)的改变并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在CPB开始时即略有下降,CPB结束后6h达到最低,CPB结束后48 h时接近术前水平,CPB结束开始各时间点对照组较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胃液RBC以及促胃液素含量在CPB开始时即开始升高,CPB结束后6h达高峰(P<0.01);此后下降,至CPB结束后48 h时尚未降至术前水平。在此过程中,对照组明显高于强化治疗组。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显著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患者的胃液pH、胃黏膜pH(phi)的降低以及促胃液素的分泌,防止胃肠道出血。  相似文献   
76.
我国主动脉夹层检出率和病例数逐年增加,发病年龄年轻化,误诊或漏诊报道多,手术和介入干预治疗比例相对不高,住院和手术前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发病危险因素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尚不清楚。介入、手术和"杂交"手术等新技术发展迅速,但缺少相应行业技术规范。随着对医疗结果评价研究的重视,通过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及前瞻性循证医学研究,明确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危险因素和防控方案,评估不同诊疗技术优缺点和临床疗效,对主动脉夹层诊疗新技术进行规范,以不断提高我国主动脉夹层整体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77.
陈亮  易定华  马涛 《医学争鸣》2009,(16):1534-1535
生物瓣(BPV)术后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争议很多,一些研究结论值得注意,但缺少多中心前瞻随机性试验支持.抗凝治疗其相关出血可以通过降低INR时间,可与此血栓(TE)增加的多少仍有争议.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术后早期预防TE是必要的,也有研究认为术后应单独应用抗血小板治疗.目前不同医学会推荐的抗凝方案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8.
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分析12例一侧肺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右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9例,左肺动脉异常起源主动脉3例;病变为单纯一侧肺动脉起源异常6例,另6例伴有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和法乐氏四联症。1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和异常起源肺动脉环缩术外,11例行矫治术,利用心包与人工材料补片(6例)、人工血管(4例)或同种管道(1例)连接。结果: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分别是术后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术后随访8~84(48±19)月,晚期死亡1例,于术后3年死于右心功能衰竭。余均存活,无远期并发症,肺动脉瓣上、吻合口及肺动脉分支亦无明显狭窄。结论:超声心动图、右室造影和主动脉造影或超声心动图结合多排CT检查是诊断一侧肺动脉异常起源于主动脉的有效方法,手术方式首选与伴发畸形一期矫治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79.
目的设计新型无支架猪主动脉瓣,改进其植入方法,并进行体外流体力学测试,评价其性能及可行性。方法6枚无支架猪主动脉瓣,根据植入缝合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单层缝合组:采用本实验中设计的新型改良单层缝合无支架猪主动脉瓣;双层缝合组:采用我科此前自行研制的新型无支架猪主动脉瓣;每组取直径为23mm、25mm和27mm瓣膜各1枚。术后用体外脉动流测试仪按照ISO5840的评估标准,分别检测两组瓣膜在心排血量(CO)为2.0L/min、3.5L/min、5.0L/min和7.0L/min的平均跨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EOA)和反流百分比等体外流体力学指标。结果单层缝合组瓣膜平均植入时间50min,双层缝合组70min。流体动力学测试结果显示:单层缝合组23mm瓣膜和27mm瓣膜在CO为5.0L/min时跨瓣压差均小于双层缝合组(13.51±0.51mm Hg vs.14.44±0.99mm Hg;7.36±0.19mm Hg vs.7.53=0.28mm lHg;P〈0.01),EOA大于双层缝合组(1.87±0.06cm^2 vs.1.76±0.08cm^2,2.26±0.07cm^2 vs.2.16±0.05cm^2;P〈0.01);其余测试条件下两组指标的测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型改良单层缝合尤支架猪主动脉瓣具有天然的结构,表现出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改进后的单层缝合植入方法,缩短了植入时间,体外脉动流测试显示其平均跨瓣压差、EOA、反流百分比等体外流体力学数据与双层缝合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该实验为今后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13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期更好地掌握手术时机和指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7/2008-09我院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患者134(男91,女43)例,年龄9mo~68岁,病史16d~27mo.继发于先天性心脏病102例,风湿性瓣膜病29例,无基础心脏病3例.临床主要表现包括发热、气急、寒战、贫血、水肿、皮肤瘀斑和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128例患者有心内膜赘生物形成,血培养阳性29例(29/112).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通过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同期处理瓣膜病变和修复心内畸形.术后继续应用抗生素6~8wk.结果:手术死亡1例,早期死亡8例.125例痊愈出院.随访92例,随访时间2~96(68.6±19.1)mo,感染均未见复发.心功能恢复至Ⅰ级73例,Ⅱ级19例.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应做到早期诊断,适时而妥善的外科手术和内科联合治疗可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