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用氨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ADA),以探讨其对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脑炎(以下简称结脑,化脑,病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意义,现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均属我院1993年~1995年的住院病人共54例,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征,胸片,OT试验,脑脊液(CSF)常规和生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并参照有关标准,诊断为结脑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3个月~40岁,平均11.24±13.40岁;化脑7例,均男性,年龄2个月~30岁,平均5.86±5.29岁;病脑22例,男16例,女6例,年龄9个月~35岁,平均5.64±7.08岁,各组年龄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2.
五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疗效及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任德 《湖南医学》1996,13(6):336-337
  相似文献   
13.
氧氟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的临床观察衡阳市传染病医院(421005)王晓洋易任德余治清为探讨喹诺酮类药物对伤寒的疗效,作者于1993年3月至1994年4月对本院收治的伤寒56例分别采用环丙沙星与氧氟沙星治疗,现将临床观察结果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测170例伤寒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活性(U·L-1)为100.85±36.01;149例健康人为20.00±5.10;227例非伤寒发热患者为36.44±14.54~50.65±1.91。结果比较:伤寒组明显高于非伤寒组,非伤寒发热组明显高于健康组。以≥70为阳性,伤寒组阳性率为80.6%(137/170),健康组为0%,非伤寒组为7.9%(18/227),组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DA检测对伤寒诊断敏感性为92.1%,诊断正确率为87%。表明ADA检测对伤寒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种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疗效及体外抗菌作用衡阳市传染病医院易任德伤寒杆菌多重耐药的特点,使治疗伤寒药物不断更新,我院1989年以来,以不同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作临床疗效比较及体外药敏试验,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1989~1995年2月...  相似文献   
16.
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其它感染的病原学类型,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取肺结核患者入院后前3d晨痰或经纤支镜吸痰作细菌培养,用K-B法药敏试验。结果:阳性菌株8l株,其中G^-菌占74.1%,G^ 菌9.9%,白色念珠菌16.0%。G^-菌主要对第三代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苷类抗生素敏感。G^ 菌对万古霉素,红霉素敏感。结论:肺结核常合并下呼吸道其它病原菌感染,尤其是G^-菌感染,也常有真菌感染,经验性治疗可选第三代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氨基苷类,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选用万古霉素、红霉素。有真菌感染可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7.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测定及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氨试剂测定腺苷脱氨酶的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测定了 95例病人脑脊液腺苷脱氨酶 (ADA)活性 ,以探讨其对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意义。病人分为 4组 :结核脑膜炎 2 5例 ;病毒性脑膜炎 43例 ;化脓性脑膜炎 9例 ;其他疾病 18例。结果分别为 :(14.6 8± 9.5 3)u/L、(3.38± 0 .96 )u/L、(5 .2 3± 3.2 3)u/L及 (2 .99± 1.32 )u/L。结脑组与非结脑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若以 6u/L为阳性界限值 ,脑脊液ADA检测对结脑病人的特异性为 98.9% ,敏感性 96 .0 %。脑脊液ADA活性测定对于结脑与非结脑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改进后的脑脊液ADA测定方法更为简便、快速、灵敏 ,适合于临床常规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 N乙酰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 A G) 与肝硬变的关系。方法 用对硝基酚比色法检测106 例各型肝炎、70 例肺结核患者及78 例正常人血清中 N A G 活性。结果 3 组 N A G 活性分别为36 .6 ±14 .2 u/ L、25 .5 ±7 .3 u/ L、19 .0 ±4 .0 u/ L,肝炎组与肺结核组均显著高于正常人组( P< 0 .01) 。以正常人 N A G 的χ+ 2 s(27 u/ L) 为阳性界值,肝炎组与肺结核组阳性率分别为80 .2 % 、42 .9 % ,两组比较, P< 0 .01 。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变, N A G 阳性率分别是73 .5 % 、74 .4 % 、93 .9 % ,肝硬变明显高于急性和慢性肝炎。结论 血清 N A G 对肝病诊断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肝硬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用橘皮竹茹汤《济生方》加味治疗重症肝炎顽固性呕吐8例,有效率100%,痊愈率87.5%。本文方法对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争取抢救时间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