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4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81.
目的评价念珠菌乳胶免疫层析法检测试剂盒(以下简称念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中念珠菌的性能和种属特异性。方法采用涂片/革兰染色法和念试剂检测354例怀疑为念珠菌阴道炎妇女阴道分泌物和9种属22种阴道常见感染微生物,并与涂片/革兰染色法半定量比较,评价念试剂的临床标本检测性能及种属特异性。结果与涂片/革兰染色法相比,念试剂的灵敏度为93.81%,特异度为99.10%,准确性97.31%,阳性预期值为98.14%,阴性预期值为96.90%;与涂片/革兰染色法半定量相比,该念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中的念珠菌在标本中念珠菌浓度较低时仍然具有较高的特异度、可接受的灵敏性;在种属特异度评价,6种念珠菌阳性,其他16种阴道常见感染微生物均为阴性。结论念试剂检测阴道分泌物中念珠菌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种属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7年5月-2012年10月20株鲁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TMl0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仪及配套试剂NMIC/ID-4进行药敏试验,检测其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0株鲁氏不动杆菌从男性标本分离出的有12株占60.0%,女性8株,占40.0%;科室分布以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内科、泌尿科、ICU为主,分别占25.0%、15.0%、10.0%、10.0%、10.0%;标本分布以痰液和尿液为主,分别占50.0%和25.0%;鲁氏不动杆菌仅40.0%为多药耐药菌,该菌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拉定的耐药率高,>90.0%;对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较敏感,耐药率<40.0%。结论鲁氏不动杆菌在男性患者、痰液标本及呼吸内科中检出居多,目前耐药性尚不严重,对β-内酰胺类的抗菌药物普遍耐药,临床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四环素类等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湖北地区2665株5种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分析湖北地区1998年10月至1999年12月分离的2665株5种革兰阴性杆菌临床株的14种类型抗菌药物(WHO细菌耐药性监测规定)药敏试验(K-B法)。结果:①除变形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率尚低外,其余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不同细菌的耐药率及其高低顺序不同,亚胺培南(IMP)耐药率最低(1%-3%),头孢他定(CAZ),阿米卡星(AMK)次之,氨曲南、环丙沙星(CIP)、奥格门丁9AUG)的耐药率有明显上升且耐药率较高。②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耐药率较本地区先前的报道有明显上。③肠杆菌属和枸橼酸菌属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明显低于AUG。结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治疗应在药敏监测下合理用药;本文数据可作为选药参考,不同细菌选药顺序不同;综合考虑,应首选AMK,CIP,次选CAZ,严重感染可选用IMP。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 β-内酰胺酶(AmpCs)的简便、实用的方法.方法应用"多底物协同-拮抗法"(MSSAT)检测30株阴沟杆菌(E.cl)和42株不动杆菌(Aci)的ESBLs和AmpCs.结果 MSSAT法检出各种ESBLs产酶株53株(E.cl 25株,Aci 28株);各种AmpCs产酶株52株(E.cl 19株,Aci 33株),其中高诱导型10株(E.cl 8株,Aci 2株),部分去阻遏型12株(E.cl 5株,Aci 7株),完全去阻遏型30株(E.cl 6株,Aci 24株);同时产ESBLs+AmpCs产酶株37株(E.cl 15株,Aci 22株),其中ESBLs+高诱导型4株(均为E.cl),ESBLs+部分去阻遏型6株(E.cl 5株,Aci 1株),ESBLs+完全去阻遏型27株(E.cl 6株,Aci 21株).结论 MSSAT法能同时检测ESBLs+AmpCs及其不同型,且准确、简便、实用.在同时产ESBLs+AmpCs的细菌中,E.cl以产诱导型AmpCs为主,Aci则以产非诱导型AmpCs为主.同时产ESBLs+AmpCs的细菌大部分取自痰标本.  相似文献   
85.
4种酶抑制剂分类检测碳青酶烯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EDTA、二巯基乙酸(2MA)、克拉维酸(CLAV)和舒巴坦(SUL)4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建立分类检测碳青酶烯酶(CHBls)的简便实用方法. 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多抑制剂协同法(MDMIST)分类检测46株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临床分离株(铜绿假单胞菌2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2株,黄杆菌属7株,不动杆菌属5株,普罗威登斯菌属2株)的CHBls. 结果对多数菌,2MA检出率最高,但在铜绿假单胞菌以EDTA最高;CLAV、SUL检出率没有2MA、EDTA高;2MA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普罗威登斯菌属、黄杆菌属中检出率最高,EDTA在铜绿假单胞菌中最高,SUL在不动杆菌最高;不同底物间,一般IMP检出率最高,但在黄杆菌属,CAZ最高;在3种细菌,存在IMP敏感/MER耐药表型,该表型多为SCHBLs,少数为其他机制. 结论 MDMIST简便实用; 不同酶抑制剂在不同种菌间及同种菌中的检出率不同;不同菌所产的CHBLs的优势类型不同;不同底物检出率不同.  相似文献   
86.
白细胞介素 (IL) 12是一种多功能免疫促进因子[1] ,主要由Th1细胞产生 ,先前对其抗肿瘤的基础和临床 ,尤其是应用于肿瘤的免疫疗法有大量研究 ;近年来 ,发现肿瘤细胞也可表达IL 12。IL 13由Th2细胞产生 ,是多功能免疫抑制因子[2 ] ,为探讨IL 12、IL 13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关系 ,我们应用即用型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SP法 )观察胃癌上皮细胞及其浸润淋巴细胞 (TIL)白细胞介素 12和白细胞介素 13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 :10例胃腺癌组织及其对照癌旁组织 ,均用石蜡标本 ,所有标本术前未经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87.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内毒素结合蛋白(LBP)与肝脏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99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LBP水平,其中3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入院后2~4周复查LBP。结果肝炎组LBP值(79.62±45.52)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50.22±31.44)ng/ml(P=0.001)。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LBP值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重度及正常人(P<0.05)。慢性重型肝炎治疗后好转组LBP值明显低于病死组及治疗前LBP值(P<0.01),抗菌治疗组LBP值明显低于未抗菌治疗组及治疗前(P<0.01)。抗菌治疗组好转率64.3%(11/17)明显高于未抗菌治疗组25.0%(4/16)。LBP与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血红蛋白呈负相关,与血清总胆红素、Ⅲ型前胶原、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结论慢性肝炎患者血清LBP增高与肝脏损害程度密切相关,治疗后LBP值下降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8.
鳞状细胞癌抗原和癌胚抗原联检在肺癌临床上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 30余种肺癌的标志物[1] ,但没有一种标志物像甲胎蛋白 (AFP)与肝癌的关系确切 ,能作为诊断、鉴别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的可靠指标。鳞状细胞癌抗原 ,(SCCA)是肺癌的标志物之一 ,其在肺鳞癌患者的阳性率文献报道从 1 6%~ 53.5%不等 [2 ] ,我们检测了部分肺癌患者血中 SCCA的含量 ,并结合癌胚抗原 (CEA)探讨两者单检及联用在肺癌临床上的意义。资料和方法一、对象  2 3例肺鳞癌 ,1 8例肺腺癌患者均为病理确认 ;2 0例良性疾病 (支气管炎、肺炎 )患者作为对照组 ,取血清待检。二、SCCA、CEA检测  SCCA为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血中一氧化氮(NO)水平与中风间的关系,探讨急性脑梗死(AIS)和急性脑出血(AHS)鉴别诊断的实验室方法。方法 应用亚硝酸钠内标重氮比色法检测30例AIS患者、30例AHS患者和20例正常者(对照组)血中NO水平。结果 ①AIS组血中NO水平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HS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IS组非常显著高于AHS组(P〈0.01)。②以血中NO量700nm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