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近年研究结果表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有密切关系。采用组织化学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对32例早期胃癌标本进行HP染色。发现32例早期胃癌一半以上合并HP感染,且HP在早期胃癌的粘液腺癌和低分化腺癌中的阳性百分比显著高于中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22.
患者女 ,6 7岁。入院前 8个月乏力、消瘦 ,体检发现贫血。 2个月前乏力消瘦加重并出现下肢浮肿 ,尿少、夜尿多 ,B超显示腹主动脉两侧低回声 ,肿物直径分别为 1.4cm和1.1cm ,界限清楚 ,肾动脉从中穿过。腹部CT可见后腹膜广泛性肿大的淋巴结 ,互相融合 ,将腹主动脉及下腔血管包埋其中 ,脾脏无增大 ,于 2 0 0 0年 2月 13日入院。体检 :双侧颈前、锁骨上有数枚淋巴结肿大 ,约黄豆到花生米大小 ,无压痛、质中、光滑、边缘清 ,活动可。另于左腹下外侧也有一枚淋巴结蚕豆大小、性状同前。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 5 .84× 10 9/L ,淋巴细胞 …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叶状肿瘤(PTs)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5例伴有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采用SMA、vimentin、CD34、bcl-2、Ki-67、ER、PR、CK5、p63、E-cadherin和p12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5例伴上皮成分恶变的PTs均为女性,年龄26~58岁(中位年龄53岁),均以原有肿物短期内迅速增大而手术治疗。镜下表现为纤维上皮性肿瘤,上皮成分恶变为低级别导管原位癌(DCIS)3例,低级别导管原位癌及小叶原位癌(DCIS和LCIS)1例,小叶原位癌及浸润性小叶癌(LCIS和ILC)1例;间质成分为良性PTs 2例,交界性PTs 3例。免疫组化示恶变的上皮成分弥漫ER、PR(+),DCIS显示Ecadherin、p120膜(+),CK5(-);LCIS显示p120浆(+),E-cadherin(-)。PTs间质成分SMA和CD34均(+),2例bcl-2(+)。随访4~72个月,均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伴上皮成分恶变的乳腺PTs罕见,癌的免疫组化表达与普通型乳腺癌一样,但PTs内癌的预后稍好,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4.
患者女性,68岁。诊断系统性硬皮病12年,双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12年,口服甲泼尼龙片、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随访中发现左肺占位。CT提示双肺间质纤维化,左肺下叶背段见一团片影(图1)。行左肺下叶切除术。术后化疗和放疗。随访30个月,患者出现多次肺部感染,一直不定期复查胸部CT,术后24个月CT显示左上叶前段胸膜下新发斑片磨玻璃密度影,中心可见较多实性成分(图2),  相似文献   
25.
高颖  昌红  沈兵  石峰  张建英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01-103
目的探讨ADx—ARMS法对大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情况。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2年4~8月的大肠癌石蜡标本40例。应用ADx—ARMS法检测大肠癌石蜡标本中的K—ras基因7个热点突变,分析与年龄、性别、组织学分型以及病理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40例大肠癌样本中共发现K—ras基因突变14例,突变率约为35.0%。K—ras基因突变与年龄及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与患者性别(P〈0.05)及腺癌分化程度(P〈0.01)有关。结论ADx—ARMS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desmoplastic small round cell tumor,DSRC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1月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诊断的DSRCT临床资料,复阅病理切片,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荧光原位杂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检测,总结病理特征。结果: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29岁,部位均为腹腔,临床症状包括腹胀腹痛、腹水、大便习惯改变、排尿困难。病理大体上表现为大网膜或肠系膜多发灰白结节,组织学上表现为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小圆细胞巢及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肿瘤细胞中的Desmin和Vimentin呈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FISH检测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中位随访期为15个月,6例生存,1例死亡。结论:DSRCT发病率低,高度恶性,Desmin和Vimentin核旁点灶状阳性表达具有提示意义,EWSR1-WT1融合基因阳性具有确诊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中国无症状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primary hyperparathyroidism,PHPT)的患病率低于欧美国家且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无症状PHP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行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PHPT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n=124)和无症状组(n=26).结果...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化疗-放射治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化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肿瘤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患者.结果 患者右侧咽部异物感半个月,查体发现扁桃体肿大,活检明确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生发中心型),行6个疗程CHOP化疗34天22次局部放疗,10年后发现右筛窦占位,术后明确诊断为嗅神经母细胞瘤,随访2个月,死于双肺转移.结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放疗后继发嗅神经母细胞瘤诊断明确,继发肿瘤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9.
患者男 ,6 1岁。因声嘶 ,说话费力半年 ,于 2 0 0 0年 5月 2 4日以“左声带肿物性质待查”入院。半年前 ,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声嘶 ,无咽疼 ,咳嗽及痰中带血 ,呼吸顺畅。曾自服抗生素治疗 ,无效。且声嘶越来越重 ,伴有气短 ,说话费力、漏气之感。间接喉镜及纤维喉镜检查见左声带前半部隆起 ,表面光滑 ,无充血、糜烂 ,与对侧声带相贴 ,影响声带闭合 ,声门裂仅能开放后半部 ,约 0 .3cm宽。双侧喉室、室带、披裂无异常 ,活动好。患者全身情况良好 ,皮肤未发现结状肿块。胸透及腹部“B”超正常。入院后 ,于 2 0 0 0年 5月 2 6日在全麻高频通气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Stewart-Treves综合征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乳腺癌术后Stewart-Treves综合征,采用CD34,D2-40,CD31,FⅧ,CK,EMA,vimentin和Ki-67等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文献。结果 3例乳腺癌术后Stewart-Treves综合征患者均以患侧肢体水肿为首发症状,病变皮肤出现红斑或破溃,均有放疗史。镜下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不规则脉管,内衬细胞异型性明显,局部增生成片。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34、CD31、D2-40和vimentin弥漫(+),FⅧ灶性(+);Ki-67约30%(+)。结论乳腺癌术后出现淋巴管肉瘤很少见,与淋巴水肿相关,肿瘤细胞表达淋巴管内皮标记物和出现异型性是诊断关键,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