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基于模糊空间的骨膜显微图像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图像的目标描述往往是带有模糊性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模糊逻辑理论渐被引入医学图像处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而采色医学图像和灰度图像具有不同的空间表达和模糊描述方式,其分析处理方法也有区别。我们阐述了一种基于模糊空间的彩色色骨膜显微图像识别,提出用模糊算法进行彩色图像增强、特征撮和自动分割,完成了对骨膜显微图像中的骨细胞的分割过程。通过对多幅实际采集的彩色图像进行处理,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是一种  相似文献   
22.
骨髓增殖性疾病是一组克隆性干细胞疾病,特点是骨髓中髓系细胞程度不等的增殖,导致外周血某一系明显增高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既往单用药物治疗起效较慢,毒副作用较大,并发症较多。近2年来我科采用血细胞分离术联合小剂量羟基脲或干扰素治疗31例骨髓增殖性疾病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对象与方法1.对象:2004~2005年我科住院患者31例,经血常规、骨髓穿刺、染色体及融合基因等检查,均符合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断标准[1]。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0例,男4例,女6例,中位年龄68岁,2例患者发生脑梗塞,1例…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探讨其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收集在医院确诊的90例化疗后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留取口腔、痰、尿、血液等,进行真菌培养;依患者的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焦虑的影响。结果 90例感染患者中,最常见的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占50.00%,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27.78%;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临床缓解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48,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为(36.67±3.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70±4.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5)。结论白血病化疗后深部真菌感染主要致病菌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特定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焦虑情况,对治疗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4.
血液肿瘤患者由于本身疾病所致的免疫缺陷、化疗强度的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开展等,导致真菌感染比例不断增加,其中念珠菌是最常见的致病真菌。我们回顾性总结血液科确诊的12例血液肿瘤并发念珠菌血症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可能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5.
2型糖尿病(T2DM)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在血管病变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新近研究表明,血栓性疾病不仅在组织水平,而且在细胞水平已处于高凝状态[1],组织因子(TF)是凝血过程的始动因子,以往认为主要来源于血管内皮,而现在发现外周血细胞中单核细胞能自身合成的TF,血小板亦含有TF[2],后两种细胞含有的TF在T2DM患者血栓形成中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研究不多.  相似文献   
26.
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鹏飞  钱申贤 《浙江临床医学》2006,8(7):688-688,690
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传统试验如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等,因受急性时相反应影响,在合并感染和慢性疾病情况下,鉴别缺铁性贫血和慢性病性贫血时不够理想。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erum Soluble Transferritin Receptor,sTFR)是近来开展的新的铁代谢指标,在铁向细胞内转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作者测定59例贫血患者的sTFR,以探讨其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7.
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时引起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导致横纹肌溶解、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较为罕见.现将我科诊治的ATRA治疗APL时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habdomyolysis.RML)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侵袭性假丝酵母菌感染是造成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死亡或者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慢性播散性假丝酵母菌病(chronic disseminated candidiasis,CDC)是其中一种特殊的临床和病理类型,虽然从1969年Bodey等首次描述这一疾病以来已经过去了40年,但很多临床医师对它仍然较为陌生,现将我科诊断的4例发生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的CDC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观察国产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 对7例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给予国产rhIL-11治疗,按25 μg·kg-1·d-1剂量每日皮下注射,连续使用10~15 d。结果 7例中良效1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43 %。毒副作用主要有:呼吸困难、周围性水肿、心律失常,另有一例出现少见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结论 国产rhIL-11对部分血小板减少症有效,老年患者尤其伴心肺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30.
施鹏飞  俞巧平 《浙江医学》2002,24(3):151-151
例1患者男性 ,56岁 ,发现腹股沟肿块3年余 ,反复鼻出血1月于2001年3月27日入院。体检 :贫血貌 ,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 ,口腔粘膜可见数个紫癜。颈部、腋窝、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 ,最大为6cm×6cm×7cm ,活动度差 ,无压痛。心肺听诊正常 ,肝脾肋下未及。室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数7.10×109/L,中性粒细胞占0.44 ,淋巴细胞占0.40 ,血红蛋白量64g/L ,血小板数3.0×109/L,血沉116mm/h。血清总蛋白量87.2g/L,白蛋白量34.9g/L,白蛋白/球蛋白为0.7。血IgG19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