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6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背景与目的:研究新型抗乙肝病毒药物Bay41-4109的肝毒性机制.材料与方法:用典型诱导剂苯巴比妥作为对照,观察大鼠连续5d灌胃给予Bay41-4109后肝脏脏器系数的变化,并对肝脏进行组织学检查;用MTT比色法进行HepG2细胞毒性实验.然后利用大鼠和人的全基因组芯片,分析Bay41-4109对大鼠肝脏和人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初步功能分析,采用RT-PCR对部分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Bay41-4109和苯巴比妥均引起大鼠肝脏脏器系数显著增高(P<0.05),肝组织局部出现小的灶性坏死;Bay41-4109引起大鼠肝脏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药物代谢及脂肪和能量代谢有关,其中有26个基因的改变与苯巴比妥一致.体外研究发现Bay41-4109在IC20和IC50浓度下引起HepG2细胞发生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与脂肪、氨基酸、能量代谢有关,与大鼠肝脏基因芯片结果一致.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能得到验证.结论:Bay41-4109的肝毒性与药物代谢酶表达异常以及脂肪能量代谢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2.
目的 调查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从而更好地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患者48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感染情况,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8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8例,感染率26.6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共80例占62.50%;共检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7株、革兰阴性菌74株、真菌18株,分别占62.18%、22.69%、15.13%。结论 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率随入院时间的延长、骨髓抑制程度增加而呈上升趋势,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及时的采取有效预防治疗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酸钠(SNCTD)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逆转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1)采用CCK法筛选出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即对细胞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并检测出顺铂及与无毒浓度SNCTD联合对耐药细胞株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2)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1、2倍无毒浓度SNCTD对细胞内罗丹明123的蓄积情况;(3)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1、2倍无毒浓度SNCTD处理细胞48h后耐药相关基因mdr1mRNA、MRP1mRNA、GST—PimRNA表达,并检测药物处理72h后GST—PimRNA的表达。结果(1)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为5μg/ml,无毒浓度SNCTD与顺铂联合应用可使A549/DDP细胞对顺铂的IC50值下降为4.32μg/ml,逆转倍数为1.97倍;(2)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48h后细胞内罗丹明123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3)5、10μg/ml SNCTD处理耐药细胞株48h后mdr1 mRNA、MRP1 mRNA表达均明显减弱(P〈0.05),而且10μg/ml SNCTD处理组减弱强度亦明显大干5μg/mlSNCTD处理组(P〈0.05),呈现浓度依赖性;而GST—PimRNA表达并无明显变化(P〉0.05),72h后GST—PimRNA表达也未出现下降(P〉0.05)。结论SNCTD可以逆转A549/DDP细胞的耐药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耐药相关基因mdr1、MRP1的表达,影响膜蛋白外排泵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85.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 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 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去甲斑蝥酸钠(SNCTD)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DDP的逆转作用及其对耐药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⑴采用CCK法筛选出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即对细胞抑制率<10%的药物浓度),并检测出顺铂及与无毒浓度SNCTD联合对耐药细胞株的IC50。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无毒浓度SNCTD组、单纯DDP处理组及联合用药组用药48h细胞形态的变化。⑶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用药48h后正常细胞组、无毒浓度SNCTD组、DDP组及DDP+SNCTD组对A549/DDP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⑴SNCTD对A549/DDP的无毒浓度为5μg/ml,与DDP联合用药降低A549/DDP的耐药逆转倍数为1.97。⑵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组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而联合用药组比单纯DDP作用后细胞形态明显变差。⑶无毒浓度SNCTD处理耐药细胞后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单纯DDP处理后细胞阻滞在S期,联合用药后S期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结论]SNCTD对A549/DDP具有耐药逆转作用,与DDP联用对耐药细胞有协同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