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根据舒芬太尼目标浓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ng·mL-(1A组)、0.2ng·mL-(1B组)、0.4ng·mL-(1C组)、0.8ng·mL-(1D组),每组1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单用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2.74μg·mL-1、3.87μg·mL-1;舒芬太尼靶浓度从0.2ng·mL-1升至0.8ng·mL-1,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从2.67μg·mL-1降至1.58μg·mL-1、意识消失时从3.90μg·mL-1降至2.61μg·mL-1;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的量效关系均呈直线关系;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均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比较,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也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表现为相加作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时可明显降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的血药浓度,推荐临床应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小儿脑瘤切除术病儿麻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脑瘤切除术的病儿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右美组)和对照组,每组16例.麻醉前10 min静泵注右美托咪啶1μg/kg,并以0.5 μg/(kg·h)的速率维持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诱导前、气管插管前、插管后3 min、切皮时、拔管前以及拔管后3 min,观察并记录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结果 右美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低于诱导前(P<0.05),其他各点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波动大(P<0.05).对照组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于插管后3 min、切皮时与拔管后3 min较右美组高(P<0.01).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提高小儿脑瘤切除术麻醉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测定依托咪酯乳剂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应室靶浓度(EC50和EC95).方法 选择23例ASAⅠ或Ⅱ级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雷米芬太尼,血浆浓度与效应室浓度达到平衡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乳剂0.3 mg/kg,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琥珀胆碱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2 min内最高的SBP和/或HR高出基础值15%为气管插管反应阳性.雷米芬太尼靶浓度按改良序贯法增加或减少0.5 ng/ml.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EC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 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为3.06 ng/ml,95%CI为2.56~3.47 ng/ml;相应的EC95为3.85 ng/ml,95%CI为3.45~6.64ng/ml.结论 复合依托咪酯0.3 mg/kg诱导时雷米芬太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EC50和EC95分别为3.06 ng/ml和3.85 ng/ml.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离体条件下水溶性纳米凝脂聚合物(water-soluble lipopolymer,WSLP)运载小干涉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沉默N-甲基-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 1,NMDAR1)基因的可行性,为在体条件下研究W...  相似文献   
75.
术中全麻唤醒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附5例报告)   总被引:39,自引:9,他引:39  
目的 初步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为深入研究脑功能区微创手术提供经验。方法 对5例脑功能区脑内占位病变病人进行喉罩插管、全麻下神经导航解剖定位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题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再在全麻下关颅。结果 5例病人均顺利经过喉罩插管下全麻一术中唤醒一再全麻,其中3例安全经历术中拔管和再插管。唤醒后脑功能区经采用神经电生理技术得到定位,脑内病变得到最大程度切除,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发生,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均明显恢复,其中3例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无手术并发症,病人术后无痛苦回忆。1例术前频繁发作癫痫唤醒后出现癫痫发作。结论 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皮质电刺激及皮质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病人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6.
于英妮  施冲  陆建华  曾因明 《广东医学》2011,32(16):2105-2107
目的 探讨离体条件下水溶性纳米凝脂聚合物(water soluble lipopolymer,WSLP)运载小干涉(siRNA)沉默PC12细胞NMDAR1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在先前合成了WSLP的基础上,将合成的WSLP与siRNA连接形成WSLP/NMDAR1/siRNA.实验分为3组:阴性转染组,只用NMDAR1...  相似文献   
77.
患者,男性,31岁,体重60kg,因双膝关节反复肿痛、活动受限3年余,加重3 d入院,诊断为双膝关节滑膜炎,拟在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双膝关节镜探查术.  相似文献   
78.
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两种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准确性.方法 择期手术患者18例,年龄21~64岁,ASA Ⅰ或Ⅱ级,均采用舒芬太尼、异丙酚及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和维持.随机选择6例患者行体重修正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研究,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8 ng/ml)10 min,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4 mg/L),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2~0.8 ng/ml),术毕前30 min停止输注.分别于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前、输注舒芬太尼1、3、5、10、20、40、60、90、120和150 min时取桡动脉血3 ml/次,采用ELISA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计算偏离度、准确度,中央室容积(V1)与体重(m)作直线回归分析,并修正药代动力学参数.余12例患者选用上述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行临床麻醉,计算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系统的偏离度、准确度、分散度、摆动度.结果 采用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为16.7%、准确度为42.0%;体重修正后参数为:V1(L)=0.147 m+2.82,K10=0.064 5 min-1、K12=0.108 6 min-1、K21=0.024 5 min-1、K13=0.022 9 min-1、K31=0.001 3 min-1;采用体重修正后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偏离度、准确度分别为4.0%、22.3%,较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时小(P<0.05),分散度、摆动度分别为-4.4%/h、20.4%.结论 舒芬太尼Gepts药代动力学参数的中央室容积偏大,体重修正后嵌入靶控输注系统,可提高靶控输注的精确度及稳定性,可维持较准确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用于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术后镇痛效果。方法:60例行后路脊柱内固定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手术后使用氟比洛芬酯分别联合芬太尼(FF组)或舒芬太尼(FS组)进行镇痛,观察并记录6、24、48h镇痛、镇静和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均可获得满意镇痛效果。FS组24hVAS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S组6h Ramsay评分显著低于FF组(P〈0.05)。F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FS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芬太尼或舒芬太尼均可为后路脊柱手术后患者提供满意的镇痛效果,且联合舒芬太尼的患者更为舒适。  相似文献   
80.
何洹  施冲 《广东医学》2008,29(10):1708-1709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效应室浓度瑞芬太尼对Narcotrend脑电监测分级及指数的影响。方法 50例ASA1~2级,行下肢手术患者,不用术前针,随机分为5组(I~V),每组10例,对应不同的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1,2,3,4 ng/ml)。所有患者常规监测HR,MAP,RR及Narcotrend指数(NT),选择腰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布比卡因10 mg,控制麻醉平面T8以下,平面固定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I~V组分别设定瑞芬太尼血药浓度为0,1,2,3,4 ng/ml。分别记录给药前(T1)、血药浓度于效应室浓度平衡后5 min(T2)、10 min(T3)、30 min(T4)时的HR,MAP,RR,NI及OAA/S评分,比较组内给药前后及各组是否有差异。结果III~V组HR,OAA/S评分,IV~V组的MAP与给药前相比明显下降, IV~V组的NI与用药前比也有明显差异,但没有影响Narcotrend分级。结论 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在临床常用浓度下有一定的镇静作用,但不会影响Narcotrend对麻醉深度的分级。 [关键词] 瑞芬太尼 效应室浓度 Narcotr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