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双夹心ELISA法和硝酸盐还原法分别检验68例过敏性紫癜(HSP)患儿和30例正常健康儿童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显示:HSP单纯型、腹型和(或)关节型、肾型急性期血清TNF-α、NO水平(116.58±17.56pg/ml,48.67±4.03μmol/L,117.90±13.97pg/ml,50.61±4.21μmol/L,126.86±25.52pg/ml,58.65±8.76μmol/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1.23±4.36pg/ml,30.06±5.69μmol/L);恢复期TNF-α水平(25.91±2.78pg/ml)虽有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NF-α与NO呈显著正相关(P相似文献   
12.
盆腔螺旋CT检查用于小儿阑尾炎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检查在1~6岁儿童阑尾炎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意义。方法分别对0~3岁,3~6岁两组儿童正常阑尾测值并作为对照依据,对疑似阑尾炎患儿采用局限性螺旋CT扫描技术进行检查,与正常值相比较,并经手术验证,观察其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结果手术视野下72例0~3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4.9m±0.8m,70例3~6岁组正常阑尾腔外径为5.1m±0.9mm,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100%,假阳性率为0,假阴性率为4%。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显著提高了症状不典型的急性阑尾炎的术前确诊率,并降低了阑尾炎的漏诊率,螺旋CT对早期诊断儿童阑尾炎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儿胆道横纹肌肉瘤罕见,多因梗阻性黄疸就诊。我院近期收治胆总管横纹肌肉瘤破裂致急性胆汁性腹膜炎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消化道重复畸形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出消化道重复畸形新的分型方法,以利于早期的临床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肠重复畸形268例:肠梗阻型37例,腹块型58例,腹膜炎型49例,出血型52例,异位开口型16例,其他56例。结果 全部经手术治疗,死亡5例(占1.8%),多因中毒性休克,按此分型,使诊断率提高到60%以上。结论 该临床分型有利于提高诊断率,对治疗和预后判断亦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蕈式引流管造瘘在小儿回肠末端穿孔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收住的4例急腹症患儿(均为男孩,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2岁9个月),我们采取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均发现有回肠末端穿孔,穿孔距离距回盲部从1.5cm至3cm不等,术中我们均采用了蕈式引流管经回肠末端穿孔原位造瘘.结果 本组4例患儿均在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有发热,体温38.0℃以下,第三天正常,且有肛门排气、排便,肠蠕动恢复,第四天拔出胃管给予流食,第六天正常饮食,因为采用了减张缝合,平均住院2周,住院期间,蕈式引流管远端和引流袋连接,有少量稀水便和气体排出,使用蕈式引流管体外造瘘均痊愈出院,出院后2个月复查,患儿饮食及大小便正常,引流管无明显粪便排出,经体表拔出引流管,再经1周体表皮肤愈合,随访半年,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小儿回肠末端穿孔(距回盲部约10 cm)采取一期吻合困难的患儿,常规采用回肠远端封闭,回结肠吻合;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或者采用穿孔修补,其近段回肠造瘘,这几种术式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小儿的生理、心理发育.然而蕈式引流管在回肠末端穿孔中的应用使回盲部免予切除,使患儿免于回肠造瘘后并发症的影响及第二次手术带了的双重打击,因此值得临床探讨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24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探索快速诊断、合理治疗的方法。方法对24例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过程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均一期行腹腔冲洗胆总管囊肿外引流术,3个月后行二期囊肿切除、肝总管空肠R0ux-Y吻合术,预后良好。结论胆总管囊肿自发性穿孔是小儿胆总管囊肿较为严重的并发症。胰胆合流是胆总管囊肿穿孔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明显降低并发症,术前腹腔穿刺对诊断有很大帮助,术中造影可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17.
18.
19.
0 引言 肺动脉高压是先心病中严重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直接影响手术效果 .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Von Wille-brand因子 (VWF)是已经明确反映肺高压时血管内皮受损的指标之一 [1 ] ,同时肺高压与内皮素家族系列及其受体也明显有关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2 0 0 1重度肺高压患者 2 0 (男 13,女 7)例 ,年龄 2~ 8岁 ,体质量 10~ 2 1kg,静息时紫绀 1例 ,活动时紫绀 6例 .同时选择 2 0例膜部缺损 <5 mm,无肺高压患者作为对照组 .其中 ,干下型室缺 4例 ,余为膜周型 ,其大小 1~ 2mm,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1例 ,左上腔静脉 2例 ,房间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胆管自发性穿孔的病因,探讨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9例小儿胆管自发性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手术治疗29例,二次胆管重建术16例,治愈28例,死亡1例。结论:小儿胆管自发性穿孔表现不典型,一旦确诊须手术,胆管内"T"管引流术是惟一治疗方法,病因与胰胆合流有关。期胆道重建术是避免胆道反复感染及影响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