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杭白菊萃提液对小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雪玲  胡晓彤  王琦  陈齐兴  方向明 《浙江医学》2002,24(9):526-527,530
目的:探讨杭白菊萃提液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取小牛主动脉进行体外血管平滑肌细胞培养,加入杭白菊萃提液,流式细胞仪下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现象。结果: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到当杭白菊萃提液浓度达到100μg/ml时,细胞凋亡率为3.375%,比对照组(4.425%)明显减少(P<0.05),且随着杭白菊萃提液浓度的加大,该作用增强,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杭白菊萃提液具有抑制小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冠脉搭桥与瓣膜置换术后肺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影响冠状动脉搭桥 (CABG)术后早期肺功能的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将入住ICU病房的CABG病人 2 4例及瓣膜置换病人 2 7例的呼吸参数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  ( 1)CABG组病人在给予较高的氧流量 ,才能维持与瓣膜置换组相近的动脉血氧分压 (PaO2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2 )CABG组呼吸机支持通气超过 2 4小时的有 11例 ,占 45 8%,远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3)CABG组痰液性状改变、怀疑并发肺部感染、需更改抗生素的有 10例 ,占 41 7%,远远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4 )CABG组住ICU时间 >6天 ,有 10例 ,明显高于瓣膜置换组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CABG术后肺功能损害较重 ,宜进行密切监测和有效地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镇静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肺内分流率、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镇静组,镇静组给予丙泊酚,维持患者镇静水平于RamsayⅢ~Ⅳ级;对照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用药前及2h后抽取肺动脉混合静脉血和动脉血行血液气体分析,同时记录心率、血压、呼吸频率、气道阻力。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数、血压、血乳酸、肺静态总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率、呼吸频率、氧摄取率和气道阻力镇静组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静脉血氧分压镇静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镇静可以降低机械通气患者的氧摄取率和气道阻力;对氧合指数、肺静态总顺应性和肺内分流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变化。方法前瞻、随机抽取符合入选条件的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20例。入选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均给予口服含乳果糖10g、甘露醇5g的测试液,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6h后尿中乳果糖和甘露醇水平,计算出它们的比值(L/M);留取尿液的同时抽取血液标本测定血浆D-乳酸和血清前降钙素(PCT)水平。观察并对比脓毒症患者和健康志愿者以上指标,并对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脓毒症患者的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水平较健康志愿者明显偏高(P<0.001);而脓毒症患者的尿L/M比值、血浆D-乳酸和PCT呈正相关(P<0.01或P<0.001)。结论脓毒症患者的肠道黏膜通透性明显增加,肠道黏膜通透性的增高程度与脓毒症的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美国每年发生严重脓毒症人数〉750000,病死率高达30%~50%,每小时有25例患者死于严重感染或感染性休克,是目前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首要致死原因,病死率在所有疾病中位居第10位。  相似文献   
16.
杭白菊对小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杭白菊提取液对小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凋亡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小牛主动脉进行体外 VSMC培养 ,加入杭白菊提取液干预 ,用膜联蛋白 Annexin检测法 ,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VSMC的凋亡现象 ,同时取上清液在分光光度仪下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结果 :1在流式细胞仪下观察到加入杭白菊提取液后 VSMC凋亡数量减少 ,随着杭白菊提取液浓度的加大 ,细胞凋亡从 (4.4 2 5±0 .6 2 4 ) %降至 (2 .875± 0 .6 4 0 ) % ;2随着杭白菊提取液浓度的增加 ,SOD值由 (1.6 83± 0 .149)× 10 4 U/ L升高到(2 .2 97± 0 .2 30 )× 10 4 U/ L、MDA值由 (16 6 .4 5 4± 5 6 .80 5 ) μmol/ L下降至 (73.0 6 8± 2 7.2 0 3) μmol/ L。结论 :杭白菊提取液具有抑制小牛 VSMC凋亡及抗氧化作用 ,并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液体复苏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黏附分子及血流动力学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液体复苏对重症脓毒症患者黏附分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38例重症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快速液体复苏组和常规补液速度组。记录液体复苏时间、液体用量以及阿拉明用量监测液体复苏前后:①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②组织灌注指标,如血乳酸水平;③黏附分子指标,包括血浆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常规补液速度组复苏时间与快速液体复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与常规补液速度组比较,快速液体复苏组液体用量较多,阿拉明用量较少(P均<0.05);与常规补液速度组比较,快速液体复苏组复苏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均增高,心率、血乳酸、血浆P-选择素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浓度均降低(P均<0.05),且较复苏前均有所改善。结论 重症脓毒症患者尽早进行液体复苏可改善其内皮细胞功能,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液体复苏改善血流动力学状态、改善组织灌注有关。  相似文献   
18.
伊曲康唑针剂对危重病人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各种介入性操作的大量开展,致使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日益增加。IFI的临床特点是诊断困难,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IFI对病人的危害已成为关注的焦点。本研究旨在观察伊曲康唑针剂在ICU抗IFI的疗效;同时进一步了解危重病人真菌感染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II,APACHE-II)对成人复杂腹腔感染(complic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c IAI)死亡预测的准确性。方法检索Medline、CENTRAL、Embase、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2017年5月有关APACHE-II对c IAI患者的死亡预测的研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The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Meta Disc 1.4软件进行异质性检验、效应量的合并和亚组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1 289例患者。纳入的各研究间存在异质性(I2=73.2%,P0.000 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回归分析以探讨异质性来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的异质性可能是研究地点(外科和非外科)的不同造成的。合并效应量结果表明,合并灵敏度为0.80(95%CI:0.76~0.84),合并特异度为0.61(95%CI:0.58~0.64),合并阳性似然比(PLR)为2.61(95%CI:1.80~3.77),合并阴性似然比(NLR)为0.28(95%CI:0.18~0.45),汇总的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标准误(SE)=0.04。亚组分析显示,外科组SROC曲线的AUC为0.90(SE=0.04),高于非外科组的AUC值[0.80(SE=0.10)]。漏斗图和Deek's检验提示纳入的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 APACHE-II对成人c IAI具有较高的死亡预测价值,且对外科患者的预测准确性比非外科患者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脓毒症(sepsis)患者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分析其与免疫功能、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死亡率的关系。方法对收治ICU的15例Sepsis患者进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观察Sepsis患者TPN前后PA、白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分析PA与白蛋白、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收治15例Sepsis患者中PA均明显下降;但T细胞亚群下降不明显,免疫球蛋白中补体C3、补体C4有下降,其余下降不明显。结论血清PA的检测可能是预测Sepsi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以及死亡率的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