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80篇 |
免费 | 289篇 |
国内免费 | 16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56篇 |
口腔科学 | 56篇 |
临床医学 | 426篇 |
内科学 | 226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29篇 |
特种医学 | 1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74篇 |
综合类 | 841篇 |
预防医学 | 389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345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08篇 |
肿瘤学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81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108篇 |
2018年 | 127篇 |
2017年 | 81篇 |
2016年 | 88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226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29篇 |
2011年 | 134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14篇 |
2008年 | 90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26篇 |
2004年 | 116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78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8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6篇 |
1995年 | 43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50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41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目的:探讨以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C形臂检测下行经皮AF钉内固定、经椎弓根通道植骨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病人7例,其中T12 3例,L1 4例。结果:随访3~12个月,7例患者手术后脊柱生理弯曲恢复正常,椎体前缘高度恢复至95%~100%,无明显并发症发生。术后半年骨折获得良好愈合,椎体高度无继发性再丢失。结论:经皮AF钉内固定并椎体成形术为治疗胸腰椎骨折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2.
改变皮肤角质层厚度对其伏安特性的影响——对经络循行线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透明胶带逐层剥离皮肤角质层,使其变薄。用自行研制的伏土改一测量仪表对未剥离、5次剥离、10次剥离和20次剥离的皮肤进行测定,结果发现伏安曲线都存在一个电阻突然降低的击穿点及对应的击穿功率阈值(VIB),而随着剥离次数的成倍增加,VIB明显下降。笔者的分析表明,经络的低阻抗现象可能与VIB和角质层的厚度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并对其特异性、灵敏度与传统PCR进行比较。方法以痢疾志贺菌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paH)为靶序列,设计6条特异性引物(内引物、外引物和环引物各2条),优化LAMP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检测LAMP反应的灵敏度、特异性及模拟样品,同步与PCR进行比较。结果 LAMP法和PCR均能特异性地扩增出志贺菌靶DNA,而其他非志贺菌均未扩增出特有条带。检测细菌纯培养物和模拟食品的灵敏度LAMP法分别为5.3×101cfu/ml、6.8×101cfu/ml,PCR法分别为5.3×102cfu/ml和6.8×102cfu/ml。结论利用LAMP技术,可快速、灵敏、简便地检测痢疾志贺菌,与PCR方法比较,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耗时短,有望发展成为快速检测痢疾志贺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4.
目的:构建抗人CD25嵌合抗体稳定细胞株,并对表达产物进行相关鉴定。方法:构建CD25嵌合抗体稳定表达质粒VEC-VTacH和3.3-VTacL并稳定转染CHO-DHFR-细胞,经选择性培养、有限稀释法克隆和MTX加压选择后扩大培养构建的工程细胞,Protein A纯化回收目的抗体后分别进行质谱分析、蛋白质N端测序和平衡解离常数(Kd)的测定。结果:CD25嵌合抗体稳定细胞株的抗体表达水平约为3.74~7.07μg/ml,质谱分析结果表明其含有鼠源成分和人源成分,蛋白质N端测序表明其与亲本抗体N端序列完全一致,其Kd为2.35×10-10mol/L,而亲本抗体的Kd为1.88×10-10mol/L。结论:抗人CD25嵌合抗体保留了亲本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和亲和力。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埋藏后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对枕叶致痫灶的定位价值。方法:对19例经无创方法难以定位致痫灶的药物难治性枕叶癫痫(OLE)病人,开顷埋置硬脑膜下条状、栅格状电极和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记录发作间期及发作期脑电图(EEG)变化,确定发作起源区,再手术切除致痫灶。结果:16例埋置硬脑膜下电极,3例联合应用硬脑膜下电极和深部电极。颅内电极V-EEG监测36~192h(平均68h),均记录到发作间期痫样放电及发作期EEG情况。行枕叶致痼灶切除术后,平均随访24个月,13例发作消失(EngelⅠ级),4例偶发(EngelⅡ级),2例发作减少75%以上(EngelⅢ级)。结论:在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OLE中,开颅埋藏硬脑膜下电极、深部电极,行V-EEG监测,根据癫痫发作初始期异常放电的节律和范围,可精确定位致痫灶。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持续刺激致T 细胞功能耗竭的机制,探究补肾健脾方对T 细胞功能耗竭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BCG 初免,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持续刺激C57BL/6 小鼠,模拟结核分枝杆菌抗原在病人体内持续存在所造成的慢性感染病理过程,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在T 细胞耗竭模型基础上,给予补肾健脾方灌胃治疗。治疗3 周后检测不同实验组细胞免疫水平,包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以及细胞表面抑制性受体PD-1 的表达水平;利用ELISA 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利用CFU 菌落计数检测肺脏BCG 攻击后的抗感染免疫能力。结果:与抗原短暂刺激组相比,免疫耗竭未治疗组CD4+和CD8+ T 细胞数目显著下降(P<0.05),细胞表面PD-1 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γ明显降低(P<0.01);小鼠经BCG 攻击后,抗感染保护效果显著下降(P<0.01)。经补肾健脾方治疗后,脾脏CD4+和CD8+ T 细胞数目得到明显恢复(P<0.05),CD4+ T 细胞PD-1 的表达得到显著降低(P<0.01);脾淋巴细胞分泌IL-2 和IFN-酌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小鼠抗感染的能力显著性增强(P<0.01)。结论:通过结核抗原PPD 持续刺激成功构建T 细胞耗竭模型;补肾健脾方能逆转抗原持续刺激导致的小鼠T 细胞功能耗竭,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T 细胞功能耗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患者HCV-RNA载量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CV-RNA病毒载量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将其分为低载量、中载量以及高载量组,对各组进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检测以及补体C3、C4检测,分析丙肝患者病毒载量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丙型肝炎患者IgA、IgG、IgM表达量分别为[(3.95±0.72) g/L,(19.33±4.64) g/L及(2.93±0.50)g/L],高于健康对照组的表达量[(2.13 ±0.51) g/L,(11.25±2.63) g/L及(1.21±0.35) g/L],C3、C4表达量分别为[(0.82±0.19) g/L及(0.13±0.08)g/L],低于健康对照组[(1.20±0.31)g/L及(0.27±0.1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毒载量患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存在差异(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CV-RNA病毒载量与血清免疫球蛋白表达水平呈正相关,与血清补体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不同病毒载量丙型肝炎患者具有不同的免疫球蛋白及补体表达水平,应当尽量控制HCV-RNA病毒载量,从而减少免疫损伤. 相似文献
78.
目的:构建抗人CD25嵌合抗体基因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进行瞬时表达和初步鉴定。方法:采用RLM-RACE法克隆WuTac抗体可变区和信号肽序列,并利用基因拼接法构建嵌合抗体基因。用脂质体法瞬时转染三种哺乳动物细胞,并使用ELISA、FCM、WB、Dot blot和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结果:成功克隆WuTac抗体可变区和信号肽序列,并构建了抗人CD25嵌合抗体表达质粒。瞬时转染结果表明所表达的嵌合抗体保留了亲本抗体WuTac的抗原结合力。结论:成功构建了抗人CD25嵌合抗体基因,为其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