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65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2005年住院精神疾病患者药物治疗时点调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精神药物的应用情况及其演变。方法:采用一日法对上海精神卫生中心679例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药物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将其结果与2004年和2002相比较。结果:精神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精神药物的使用正在逐渐增多;精神药物的使用剂量基本都在安全范围之内。结论:精神药物应用的多样性已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72.
抗抑郁治疗反应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抗抑郁治疗反应具有预测价值的临床因素和生物学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3.
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174.
抑郁症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的研究显示抑郁症病人特定脑区神经病理改变.神经影像学研究表明"边缘-皮质-纹状体-苍白球-丘脑"[1]通路在抑郁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功能影像学资料与抑郁症的核心临床特征相关研究一致,但由于抑郁症是一类异质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形式多样,目前尚未找到相应的生物学标记,因此有很多神经影像学研究结果往往不一致,很难以某些脑区的异常结果来概括所有抑郁症的神经病理学发病机制,这使得传统的神经影像学研究遭遇瓶颈.近几年来,随着计算医学和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为了突破这种研究孤立脑区的局限,学者们开始着手从网络水平上整体性探求抑郁症的发病机理.目前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正方兴未艾,本文就基于脑影像学的脑网络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5.
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门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4例入组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且符合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标准。所有患者接受为期8周的阿立哌唑开放性治疗,在基线、治疗2、4和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4周开始起效,治疗8周,有效率为55.4%。治疗4和8周,患者PANSS总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2.44,P<0.05;t=3.61,P<0.01),PANSS阳性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3.53,P<0.05;t=3.89,P<0.01),PANSS阴性分减分率有统计学意义(t=3.19,P<0.05;t=4.02,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焦虑、头晕头痛、失眠、恶心呕吐、嗜睡等。结论:阿立哌唑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探讨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基因与亚综合征抑郁的关系.方法 应用TaqMan探针及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亚综合征抑郁组(64例)与正常对照组(64例)外周血白细胞Bcl-2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17,HAMD17)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结果 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0.34±0.11)vs (0.41±0.13),P<0.01],亚综合征抑郁组Bcl-2表达水平与HAMD17评分的相关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P>0.05).结论 Bcl-2基因低表达可能与亚综合征抑郁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77.
目的 研究抑郁症首次发作(以下简称首发)患者对不同性质情绪线索的差异脑激活反应,以探讨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偏向性"的脑活动特征.方法 14例抑郁症首发患者与14名配对健康对照者,接受国际情绪图片系统中正性-中性-负性三组图片刺激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任务为组块设计;以文拉法辛(75~150 mg/d,口服)治疗患者,随访12周;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减分率评估疗效;用神经功能影像分析(AFNI)软件处理影像数据.结果 (1)文拉法辛治疗8周时有效率为58%;12周时有效率为92%,HAMD17总分减分率为60%.(2)两组均激活的脑区包括双侧额中回、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左侧丘脑、双侧岛叶、双侧颞叶、双侧杏仁核和海马.(3)在正性/中性图片激活的脑区中,患者组双侧额中回(右侧0.11%,左侧0.09%)及左侧丘脑(0.31%)激活强度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0.98%,1.17%和1.32%;P<0.05);左侧岛叶(1.03%)及双侧杏仁核(右侧0.47%,左侧0.11%)的激活强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45%,-0.34%和-0.49%;P<0.05).对于负性图片,患者组左侧额中回(2.77%)、左背外侧前额叶皮质(0.18%)、左侧岛叶(1.36%)、左侧颞叶(0.33%)和右侧杏仁核(0.44%)的激活强度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91%.-0.32%.0.91%,-0.31%,-0.29%;P<0.05);患者组左侧丘脑激活强度(-0.79%)低于对照组(1.15%;P<0.05).(4)治疗后,对于正性图片,患者组左侧、右侧额中回及左侧丘脑激活增加为1.21%,1.14%及1.23%(P<0.05).对于负性图片,左侧额中回(2.05%)、左外侧前额叶皮质(-0.42%)及左侧岛叶(0.73%)的激活降低(P<0.05);左侧丘脑(1.53%)激活增加(P<0.05).结论 前额叶、左侧岛叶、左侧颞叶、杏仁核和左侧丘脑对不同性质情绪诱导线索的异常激活,与抑郁症首发患者偏向性情绪障碍相关;文拉法辛对前额叶、左侧岛叶和丘脑的异常激活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8.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临床上最主要的重性精神病。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学者为寻找病因而作了不懈的努力,证明遗传因素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对该病易患基因的连锁分析也作了大量研究,但迄今尚无明确结论。本文围绕精神分裂症分子生物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9.
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BPD)是一种高致残率的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躁狂相与抑郁相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患病率约为1%~1.5%[1].双相障碍病因复杂,迄今不明.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双相障碍与心血管疾病、肥胖和糖尿病等躯体疾病的共病率较高[2],而这些躯体疾病均可能与人体内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失衡有关,由此推测氧化应激可能参与双相障碍的发生过程.  相似文献   
180.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60例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并随机进行国产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博乐欣组,n=31)或进口文拉法辛胶囊治疗(怡诺思组,n=29),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不同焦虑程度患者的疗效,分析抑郁和焦虑症状首次缓解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3周后,博乐欣组和怡诺思组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后,两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7.4%和65.5%。不同焦虑程度患者HAMD-17基线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周后HAMD-17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段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症状首次缓解时间与首次发作存在诱因和HAMD-17基线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HAMA基线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焦虑症状首次缓解时间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首次发作存在诱因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文拉法辛对抑郁症伴焦虑症状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