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临床医学 | 15篇 |
内科学 | 5篇 |
皮肤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47篇 |
综合类 | 68篇 |
预防医学 | 19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40篇 |
肿瘤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8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血清中HBV DNA定量与乙肝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FQ-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535例门诊病人的血清HBV DNA含量和HBV-M,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BsAg(+)、HBe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88.8%(207/233),平均拷贝数为1.0*10^8/ml;HBsAg(+)、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31.6%(50/158),平均拷贝数为6.2*106/ml;HBsAg(+)、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21.7%(15/69),平均拷贝数为1.8*106/ml;HBeAb(+)、HBcAb(+)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6.2%(1/16),平均拷贝数3.2*103/ml;全阴性组血清HBV DNA检出率为5.0%,平均拷贝数为2.0*103/ml;其他组合,HBV DNA检出率为0.结论 对临床HBV感染、复制及传染性的判断,除乙肝标志物ELISA检测外,加做HBV DNA FQ-PCR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2.
133.
本文报告在B超引导下利用国产穿刺针对877例911个病灶进行了1260次穿刺活检的体会。877例中男580例,女297例,年龄6~80岁。病灶范围最小1.5cm×1.2cm,最大15cm×20cm。911个病灶进行了1260次穿刺,1095次穿刺物涂... 相似文献
134.
135.
目的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自2009-05—2012-12诊治的绝经后妇女105例,分为对照组(正常组)35例,试验组(骨质疏松组)70例,试验组又分为2个亚组,各35例:试验1组(单纯骨质疏松组)和试验2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骨密度(BMD),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OPG、RANKL浓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检测血清25(OH)D、P1NP和β-CTX的浓度。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判定骨折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患者年龄、血清RANKL、P1NP和β-CTX水平高于对照组,体重指数(BMI)、BMD和血清OPG、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2组患者血清RANKL、β-CTX高于试验1组,血清OPG、P1NP、25(OH)D低于试验1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169)、血清β-CTX水平(OR=35.597)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血清高RANKL水平(OR=17.024)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警因素。结论绝经后妇女随着年龄增大、血清β-CTX水平上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血清高RANKL水平是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36.
目的探讨保留骨骺的转移性骨生长术在儿童骨肉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早期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用保留骨骺的转移性骨生长术治疗3例骨肉瘤患儿。其中男1例,女2例;年龄10~14岁。病程2周~3个月。肿瘤位于股骨远端1例,胫骨近端2例。按照San-Julian影像学肿瘤分型均为Ⅱ型,Enneking骨肿瘤外科分型均为ⅡB型。行新辅助化疗,手术截除部分骨骺,保留关节面下部分骨骺,予以Ilizarov支架外固定并进行转移性骨生长治疗。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认手术边界是否安全,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骨转移生长长度、速度、轴线、骨愈合,患肢长度、功能。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示3例患儿均获得安全手术边界。1例股骨远端伤口Ⅰ期愈合;2例胫骨近端伤口愈合不良,换药4周愈合。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分别为12、18、24个月。随访期间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发生。2例外支架固定10个月后出现针道感染,经换药、抗感染治愈。转移性骨生长长度分别是18.0、9.5、16.0 cm,延长速度分别是2.57、2.07、1.20 cm/月。1例出现延长偏移,给予麻醉下调整。2例于停止延长8个月后获骨性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1例转移性骨生长欠佳,给予回缩促进骨痂生长。末次随访时,3例患儿下肢全长较健侧短缩1.0~1.5 cm,骨盆取骨区无异常;2例膝关节屈曲度分别达90°和120°,1例仍有外支架,功能测量不满意。结论采用保留骨骺的骨转移性生长术治疗儿童骨肉瘤,通过自体骨段延长的方式修复骨缺损,为儿童保肢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7.
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患者多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创伤性髋关节脱位在流行病学上有所变化,由于影像学的进步,不少学者在脱位的分型及治疗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对改善治疗预后也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39.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31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目的: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观察31例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特点,并对X线、CT、MRI检查进行评价。结果: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以青年女性多见,多有外伤史,病程长,症状进行性加重,关节多无明显受限,易出现骨关节破坏。X线、CT、MRI检查有特征性表现,其中MRI是诊断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敏感性指标,结论: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并不少见,典型者据临床表现及X线可作出诊断,必要时行MRI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探讨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23例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改良S-P切口入路,将股骨头脱位后,直视下彻底清除病变滑膜组织,并予股骨头植入血管束。结果 随访6个月-11年,平均随访3.78年,所有病例术后髋关节疼痛缓解,功能改善,无复发,亦未发生股骨头坏死,11例随访4年以上者髋臼缘有骨赘增生,其中7例时有关节轻度疼痛,无1例因关节疼痛或髋关节功能不良而要求行髋关节置换。结论 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有独特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采用彻底清除滑膜及血管束植入的方法。既可防止复发又可预防股骨头坏死,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