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18篇 |
专业分类
口腔科学 | 48篇 |
临床医学 | 9篇 |
内科学 | 19篇 |
外科学 | 12篇 |
综合类 | 40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通过评价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非拔牙矫治骨性Ⅱ类错骀的牙颌面结构变化,初步探讨其矫治机制。方法13例直丝弓技术结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矫治者为实验组,非拔牙设计;15例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Ⅱ类颌间牵引矫治者为对照组,拔牙设计。两组均为矢状Ⅱ类、垂直均角骨面型,伴轻、中度牙列拥挤,年龄15~32岁(平均23.6岁)。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两组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变化值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矫治后SNA、ANB角减小,SNB角增大,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矫治后U1-NA、L1-NB减小,U1-L1角和FMA角增大,矫治前后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丝弓技术配合微植体支抗和多曲唇弓技术可通过A点后退、上牙弓整体内收及在牙弓中获得间隙来矫治骨性Ⅱ类错骀并改善其矢状向不调,并有控制下颌垂直高度,利于下颌逆时针旋转和B点前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软或硬塑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附2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软或硬塑下颌前移口腔矫治器(OA)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疗效分析。方法 使用软或硬塑下颌前移OA治疗OSAS患者20例,3个月后复查主观症状及多导睡眠图(PSG)。结果 软、硬塑下颌前移OA以及合并统计患者的耐受率分别为83%、75%、78%,鼾声、睡眠憋醒、白日嗜睡等症状改善或消失,PSG五项监测指标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明显好转。结论 软或硬塑下颌前移OA是治疗OSAS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通过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分析初步评价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的矫治机理,为临床应用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对12例成人错(牙合)畸形患者(年龄21~49岁)进行了矫治,其中安氏Ⅰ类轻度牙列拥挤4例,安氏Ⅱ类1分类深覆(牙合)深覆盖5例;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3例;非拔牙病例8例,拔牙病例4例(单个下颌牙)。不用排牙实验和复杂的托槽间接粘接技术,不使用不锈钢方丝,只使用热激活超弹性镍钛圆丝、不锈钢圆丝或澳大利亚钢丝,配合颌间牵引及链状皮圈等其他辅助装置用于调整上下颌间关系、关闭拔牙间隙及作一些简单的控根运动。通过7项代表颌骨及牙齿垂直向及矢状向变化的X线头影测量指标来评价该技术矫治前后患者颅颌牙面的变化情况。结果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除上前牙唇倾度外,其余头影测量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后上下切牙间角从矫治前109°提高到矫治后126°,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安氏Ⅲ类前牙反(牙合)矫治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表明上前牙唇倾度和上下切牙间角的变化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在获得绝对隐形矫治目的的同时,也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11~19个月。结论应用2D舌侧自锁矫治技术除安氏Ⅰ类牙列拥挤外,安氏Ⅱ类和安氏Ⅲ类错(牙合)矫治后前牙唇倾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其对成人轻度骨性错(牙合)的掩饰性治疗及牙弓内非大范围移动牙齿的非拔牙病例或个别拔牙病例的矫治均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上气道形态的特点及差异,探讨颅面形态与上气道结构的关系.方法:选取成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135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0例,女性75例.对每张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测量并分别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垂直骨面型者上气道矢状径的差异.结果:男女各垂直骨面型组男性仅在上气道鼻咽段(PNS-Ba、PNS-R),女性仅在PNS-Ba存在组间差异(P<0.05~0.001),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腭咽、舌咽段上气道矢状径在各垂直骨面型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V-LPW均为男性大于女性(P<0.05~0.001).结论:矢状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者上气道矢状径存在某些差异,此可能为临床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存在性别差异及颅颌形态特征的解剖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5.
固定矫治技术配合微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口腔正畸临床应用微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用微种植体支抗和固定矫治技术对10例伴17颗上颌伸长磨牙的各类错畸形进行了矫治,共种植微螺钉34枚,种植于伸长磨牙的颊侧近远中牙槽间隔,种植后即刻用结扎丝结扎,2周后负载,并对种植体支抗压低磨牙所需的时间、采用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计算和评价,对强支抗病例及磨牙牙周情况较差不宜作为支抗牙的病例,种植于伸长磨牙的近中的微螺钉还可用做后续支抗关闭拔牙间隙。结果17颗上颌伸长磨牙均获得了有效压低,平均压低2.8mm±1.3mm,压低时间平均3.2±0.7个月,压低后的磨牙颊舌向转矩正常,未出现舌尖伸长现象,10例错畸形病例也获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微种植体支抗可有效压低伸长磨牙,且由于配合了固定矫治技术,微螺钉只需种植在伸长磨牙的颊侧近远中牙槽骨,压低过程中磨牙的颊舌向转矩在固定矫治的过程中可得到有效控制,对强支抗等特殊要求病例,压低作用完成后的微螺钉还可作为支抗内收前牙及关闭拔牙间隙。 相似文献
86.
错畸形的正畸矫治一般对象是儿童及青少年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 ,成年人错畸形患者要求正畸治疗者逐年增多。 1988~ 2 0 0 1年我科收治成年人错畸形患者 2 84例 ,经正畸治疗 ,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4例中 ,男 5 3例 ,女 2 31例 ,年龄 18~ 4 4岁 ,平均 2 6 .6 6岁。其中 18~ 30岁 2 4 9例 ,31~ 4 4岁 35例。上下前牙列拥挤 188例 ,占 6 6 .2 0 %。前牙反者 78例 ,占 2 7.4 6 % ,其中个别前牙反 4 6例 ,多数前牙反 32例。前牙间隙 18例 ,占 6 .34%。1.2 矫治方法1.2 .1… 相似文献
87.
88.
89.
目的 分析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的矫治特点 ,探讨其作用机理 ,总结其临床治疗时机、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 用多曲方丝弓技术对 13例安氏Ⅱ类错进行深覆、深覆盖、前牙唇向开展和调整磨牙关系的矫治。结果 13例安氏Ⅱ类 1分类和Ⅱ类 2分类错均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多曲方丝弓技术对安氏Ⅱ类错的矫治机理独特 ,只要充分认识其矫治原理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取得患者配合 ,即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不同牙根发育阶段的牙齿与正畸治疗中出现的牙根吸收的关系。方法选择运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完成的患者112例,其中成人患者32例,青少年患者80例。青少年患者按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又分为牙根发育完成组和牙根发育未完成组两组。分别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48颗双尖牙进行牙根形态观察以确定其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发育状况及牙根吸收等级。利用SPSS11.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前牙根发育未完成组的牙齿多数在正畸治疗中牙根继续发育完成,牙根形态正常,较少出现根吸收。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及成人组的牙齿在正畸治疗后出现不同比例的牙根吸收,三组间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牙根发育完成组与成人组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出现的根吸收多为轻度根吸收。结论正畸治疗前牙根是否发育完成对正畸治疗中牙根是否出现吸收有明显的影响。牙根一旦发育完成无论青少年或成人正畸治疗的根吸收风险均增加,但根吸收的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