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9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陈世稳  周嫣  方志欣  黄敏方 《广西医学》2011,33(10):1296-1297
目的 观察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牙列拥挤的效率.方法 选择牙列拥挤伴深覆牙合 患者82例,分别采用差动直丝弓和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每组41例,比较两组牙齿排齐整平所用的时间差异.结果 差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中重度拥挤深覆牙合 时间快于传统直丝弓矫治技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无论哪种矫治技术,随着...  相似文献   
112.
周靖  方志欣  周嫣  陈世稳 《广西医学》2012,34(11):1469-1471
目的探讨安氏Ⅱ类错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前后上气道矢状径的变化。方法选取青少年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患者40例,拔牙与非拔牙组各20例,拔牙组均拔出4颗双尖牙,两组均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上气道矢状径相关指标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拔牙组矫治后骨性鼻咽,后鼻棘点-颅底点距离(PNS-Ba)较矫治前增加(1.21±2.4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上气道相关测量项目矫治前、矫治后拔牙组及非拔牙组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相关测量项目矫治前后的差值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安氏Ⅱ类错畸形青少年通过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矢状径大小短期内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探讨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方法:将30例3~6岁乳前牙反伴口腔不良习惯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采用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观察比较两组病例前牙反治疗和口腔不良习惯破除成功率、疗程、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结果:两组前牙反矫治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诊次数、椅旁操作时间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01),对口腔不良习惯的矫治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fant traniner矫治器是矫治乳前牙反同时破除口腔不良习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4.
韦玲  方志欣 《中国美容医学》2014,(12):1037-1039
<正>肌激动器类矫治器(Activators)主要用于矫治生长发育高峰前期或高峰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其在正畸临床上的应用历史悠久,且至今仍广泛应用,广受国内外学者关注,但对其作用机理以及疗效等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就Activators功能矫治器的矫治机制、临床疗效及稳定性等进行阐述。功能矫治器一般分为三大类,Activators是其中之一,是由瑞典人Andresen在1908年发明的[1]。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明确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取21例使用口腔矫治器成功治疗的OSA患者参加研究,采用经颅咽方向投照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方法摄取闭口位、最大开口位及戴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双侧颞下颌关节的数字化X线片.测量髁状突的位置并作三个不同下颌位置的比较,对髁状突位置的变化及戴用口腔矫治器后的疗效变化作相关分析.结果 三个髁状突位置明显不同.患者戴入治疗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最上点座标为X(-1.21±1.98)mm,Y(-0.68±1.08)mm.髁状突位置的变化与口腔矫治器疗效的变化无明显相关性,x值的相关系数为r=0.057,y值的相关系数为r=0.024.结论 戴入有效的口腔矫治器后髁状突的最上点为靠近于颞下颌关节的结节点.  相似文献   
116.
广西壮族中专学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广西壮族中专学生口腔健康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情况,建立其基线调查资料。方法 对广西壮族学生较集中的2所中专学校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抽取壮族学生有效问卷66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9%以上的学生每天刷牙1到2次,大部分人知道刷牙的目的,但开始刷牙的时间较晚,掌握正确刷牙方法的很少。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低,所接受的口腔健康教育及保健治疗指导非常有限,对待牙病的态度和行为较落后,大部分调查项目未表现出性别差异。结论 广西壮族中专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态度和行为较落后,对其口腔健康教育需加强。  相似文献   
117.
正畸治疗中建立和维持良好后牙咬牙合关系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嫣  方志欣  黄敏方  黄燕飞 《广西医学》2004,26(12):1768-1770
目的 探讨在各类错的正畸治疗中如何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后牙咬关系。方法 通过 73例矫治成功的病例(其中Ⅱ类错 2 9例 ,Ⅲ类错 18例 ,Ⅰ类错 2 6例 ) ,分析、总结了建立和维持良好后牙咬关系的矫治设计、具体方法以及良好后牙咬关系一旦丧失如何处理的措施。结果 所有病例最终均获得了良好的后牙咬关系。多数在矫治过程中获得而有些却需在矫治后期专门为之。结论  (1)欲在各类错的固定正畸中取得或维持良好的后牙咬关系 ,在确定矫治计划时就必须仔细分析患者的错类型、骨面型结构、正侧貌形态 ,所需支抗类型、支抗的设计以及患者的配合程度等 ,从而能前瞻性地制定出相对切实可行的能够在矫治过程中同时完成后牙良好咬关系的计划 ,并能在治疗过程中根据随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 (2 )建立良好的后牙咬关系 ,Ⅱ类错比Ⅲ类错难度大。  相似文献   
118.
简易舌侧托槽间接粘结方法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侧矫治技术由于其具有美观正畸的特点,无论正畸医师还是患者对此矫治技术都非常关注。舌侧矫治技术不同于唇侧矫治技术的一个最大特点是必须进行舌侧托槽的间接粘结,以获得准确的托槽位置,从而获得好的矫治效果。舌侧托槽的间接粘结的技工室操作方法较典型的有:CLASS(custom  相似文献   
119.
患者男,31岁。主因右颈部肿物7年来我院就诊。7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右颈部肿物,如小枣大小,无不适,未曾诊治。近1年来肿物增长明显,伴坠胀感,无呼吸及吞咽困难。查体:血压13.3/10.7kPa,气管居中。右颈部下颌角下方触及一约4.0cm×4.0cm×2.5cm大小的肿物,质硬,边界清,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移动。超声检查:右侧颈动脉管腔外侧紧邻分叉上方可见一约3.8cm×4.4cm×2.3cm的实性肿物,将颈内、外动脉向内外推移并于边缘处包绕(图1),肿物形态欠规则,边界清,有包膜,内呈中等偏低较细密点状回声,实质内可见交错分布的小管状结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探讨颅咽结构改变量与疗效相关关系。方法:选取行口腔矫治器治疗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14人,戴口腔矫治器前及戴用口腔矫治器1~3个月后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及行多导睡眠图检查,分析治疗疗效,对11项颅咽结构变化量与疗效行相关关系分析。结果:14例患者戴用口腔矫治器后均取得较好疗效,下气道间隙与低通气指数、舌背至腭平面距离与呼吸暂停指数、下颌平面角与呼吸紊乱指数的变化量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矫治器设计中下颌的移位应尽量减小下颌平面角的增加量及舌背的下移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