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现将我院2006—2009年收治DKA患者38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方冬梅  陈俊君 《现代医药卫生》2014,(11):1613-1614,16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给予口服甲钴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经典方剂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神经传导速率等。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40/43),对照组为76.74%(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候及神经体征评分[(2.9±1.7)、(2.5±1.5)分]均低于对照组[(5.4±2.5)、(3.9±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明显缓解患者症状和体征,提升神经传导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全口无牙颌患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由于上下顽的牙槽嵴过度吸收,腭穹降低平、龈颊沟过浅,抬舌时舌侧粘膜与牙槽嵴几乎平齐、致使全口义齿修复固位不佳。本对我科近年来收治的一部分患采用了一种新的全口义齿固位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3年1月至9月,我院开展了一体式(one—pieceIOL)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临床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0例10眼,术前视力眼前指数者4例,眼前手动者4例,光感者2例,光定位及红绿色觉均正常,健眼视力均在0.6以上.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37岁,最大60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丹参滴丸中丹参紊和原儿荼醛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19:80:1),检测波长为279nm。结果丹参素和原几荼醛分别在10-80mg/L和2-16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5%和99.7%,RSD分别为1.6%和1.3%。结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作为复方丹参滴九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探讨房室传导阻滞的特点,以及阻滞的程度与梗死范围的关系。方法:对42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2例病例中,I度房室传导阻滞15例,占35%;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9例,占21%;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4例,占9%;高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占7%;III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占26%。单纯下壁(或合并右室)心梗,I度房室传导阻滞出现的频率高于下壁合并正后壁(或合并右室)心梗,而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则反之。结论:I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其次为Ⅲ度房宣传导阻滞;梗死的范围越大,阻滞的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17.
方冬梅 《吉林医学》2014,(17):3792-3792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皮下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短期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值均能达标,治疗组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糖值都明显下降,同时组间与组内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口服降糖药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探讨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并总结救治的经验和体会,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53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20ml/次,1次/d;观察组则采用血栓通进行治疗,500mg/次,1次/d,比较2组患者在采用不同药物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病情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达93%,相比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7%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而言,血栓通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康复,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摘 要〕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巯咪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 2019 年 12 月至 2020 年 11 月雷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60 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患者均给予甲巯咪唑治疗,治疗前、治疗 4 周后检 测血清 BNP 水平,分析血清 BNP 水平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巯咪唑治疗效果的相关性。结果:60 例患者中,治疗有效 41 例(68.33 %),治疗无效 19 例(31.67 %);无效组患者的血清 BNP 水平高于有效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低于 有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血清 BNP 水平与 TSH 呈负相关(r = – 0.405,P = 0.001);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 BNP 水平偏高、TSH 水平偏低是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巯咪唑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 结论:血清 BNP 水平偏高会影响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甲巯咪唑治疗的效果,临床采取措施控制血清 BNP 水平,可以提高 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