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21.
Singh指数法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Singh指数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及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 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根据有无椎体压缩变形分成两组:非椎体压缩组(209例,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51例)按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 高分成连续性的Ⅶ度。结果 非椎体压缩组有96.6%的对象Singh指数异常,Ⅴ度至Ⅵ度84.1%,Ⅳ度及Ⅳ度以下12.5%;椎体压缩组,所有病例的Singh指数均显示异常,Ⅴ度3.9%,Ⅳ度9.8%,Ⅲ度及Ⅲ度以下86.3%。两组病例的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两组病例在SinghⅣ度显示最大的交汇,并以Ⅳ度为界,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Ⅳ度以下区域。结论 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结合临床和有关生化检查,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骨折风险的预测,应作为诊断临床骨质疏松症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索胰腺、后腹膜及椎旁癌肿疼痛的介入止痛方法,以微创技术缓解晚期癌痛。方法对86例晚期癌症因原发或转移病变侵及后腹膜、纵隔和椎旁以及脊柱引起剧烈疼痛患者,应用介入微创技术经腰动脉、肋间动脉和其他肿瘤供养血管插管行化疗药物灌注治疗。随访术后病情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肿瘤生长得以抑制,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应用数字分级及主诉分级两种评分法同时评估,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达90.7%和88.4%。结论腰、肋动脉化疗药物灌注能有效缓解因后腹膜、纵隔或椎旁以及脊柱病变引起的癌性疼痛,可作为临床可供选择的方法予以应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覆膜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治疗恶性食管气管瘘的安全性和疗效,并与单纯支架置入治疗比较。方法选择食管癌合并食管气管瘘60例患者行内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或单纯内支架置入治疗。60例患者随机分为支架组(A组)28例、支架联合介入化疗组(B组)32例,定期随访观察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并对有效率、中位生存时间、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支架置入堵瘘成功,成功率96.7%。A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6个月,B组为8.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1、3、6个月时的有效率分别为78.1%、68.8%、62.5%。并发症中食管支架再狭窄率,B组低于A组。结论内支架置入联合介入化疗能提高恶性食管气管瘘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并减少了支架带来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Singh指数法在诊断骨质疏松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取260例绝经后妇女的前后位骨盆X线片,分成非椎体压缩组(n=209,46~80岁)和椎体压缩组(n=51,46~89分),根据Singh指数法的分度标准,将股骨近段骨质丢失的情况由低到高分成连续性的七度。结果Singh指数与年龄呈负相关(非椎体压缩组r=-0.637,椎体压缩组r=-0.654,P<0.01),非椎体压缩组的Singh指数主要分远见卓识在四度以上区域,而椎体压缩组则主要分布在四度以下区域.结论Singh指数法是一种经济,方便和有效的骨密度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percutaneous fluoroscopical gastrostomy,PFG)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12月221例住院行PFG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因、营养状态、术前CT显示的胃与肠道及肝脏的相对位置、穿刺外口与内口部位、术后是否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分析PFG术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21例患者中有31例发生术后瘘口出血,发生率为14.03%。患者营养状态、穿刺外口位置、穿刺内口位置、术后是否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及术者经验是影响PFG术后出血的因素(P<0.05)。结论:舟状腹、穿刺外口位于腹直肌中部、穿刺内口位于胃体中部,术后未用明胶海绵加压包扎、术者行PFG少于50例为PFG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提示术前谨慎评估出血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手术预案,术后使用明胶海绵包扎可减少PFG术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