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全国癌肿的第三位,其年死亡率在各种肿瘤中占首位。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低龄化的趋势,青年人发生多属晚期,究其原因还是对症状未予重视的缘故。我院自1994年10月~2004年3月共收治35岁以下经病理证实酌胃癌病人7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用瑞素(Fresubin)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2003年3月-200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50例,男性38例,女性12例,中位年龄55.1岁。其中2003年3月至2003年6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16例(A组);2003年7月至2003年12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术者34例(B组)。A组于术前3天禁食水,口服瑞素,术后第2天经鼻肠管给予瑞素,仍口服肠道抗菌素。热量不足部分静脉输注糖盐水补充。A组术前准备;B组仅常规术前准备,术后连续行肠外全营养5天。结果:二组病人术前及术后体重、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血清钠、血清钾、血糖、血尿素、肌酐等无显著性的差异,A组病人术中肠道清洁度好于B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表现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及营养支持费用显著少于B组。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术前、术后行瑞素肠内营养有助于胃肠功能恢复可减少医疗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分析CK19 mRNA、MUC1 mRNA作为胃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2例胃癌462枚常规病理阴性淋巴结中黏蛋白1(MUC1)mRN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对照组为4例胃良性病变患者的38枚淋巴结。结果 胃良性病变患者38枚淋巴结中CK19 mRNA和MUC1 mRNA表达均为阴性;CK19、MUC1 mRNA在胃癌患者462枚常规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中223枚(48.3%)阳性表达,其中180枚(39.0%)淋巴结CK19 mRNA阳性表达,136枚(29.4%)MUC1 mRNA阳性表达,CK19 mRNA和MUC1 mRNA均为阳性者有125枚(27.0%)。不同组织类型淋巴结CK19、MUC1 mRNA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肿瘤浸润层次、原发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对1995-1996年期间进行的新疆和布克赛尔县人囊型包虫病(CE)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随访,了解人类感染CE的自然史。方法:运用超声及血清学方法对经前期筛查确诊的51例患者,包括CE手术治疗者20例、经皮穿刺引流术(PAIR)治疗者4例、确诊CE未接受治疗者6例、超声可疑阳性者5例、肝脏孤立钙化灶8例、有既往手术史而超声未见异常者4例和超声未见异常而血清学阳性者4例,随访1~8年。结果:30例确诊CE患者中,6例未治疗者,1例4年后自发性治愈,另1例1年后随访由内囊塌陷型(CE3)转变为多子囊型(CE2);20例手术治疗者,2例4年后复发,5例持续为包虫残腔;4例PAIR治疗者,2例复发。大多数CE患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持续阳性,但在CE术后治疗有效者中呈下降趋势,而在PAIR治疗组及术后复发者中呈上升趋势。结论:治疗后及未治疗的包虫囊肿显示了多样的病理过程。血清IgG抗体水平对临床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为合理地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对46例行包括第12组淋巴结在内的根治性胃癌淋巴结清扫术(D2或以上手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关系。结果:胃癌患者12a、12b、12p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13.1%、2.2%,12a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胃上部(U区)、胃中部(M区)、胃下部(L区)及全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7%、28.6%、14.8%和83.3%,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U、M、L各区(P〈0.05);肿瘤直径≤5cm及〉5cm者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3.8%、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透浆膜与浆膜未受浸润的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和0,浸透浆膜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升高(P〈0.05);低分化、高一中分化胃癌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9.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及分化程度与第12组淋巴结的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