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39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4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手术平均时间150 min,术中出血量50~150ml,术后2~4 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6~27个。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d,术后随访至2010年8月,死亡1例,局部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不仅可达到开腹根治术的目的 ,而且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恢复快、保肛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5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54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生存情况。结果 54例患者中有45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9例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无术后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发生。手术平均时间210min,术中出血量为50~150mL,术后2~4d胃肠功能恢复。所有标本残端无癌细胞浸润或残留,清扫淋巴结数6~27枚。术后随访至2011年5月,死亡1例,局部复发1例。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具有操作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3.
文西年  刘诚明 《新疆医学》2005,35(5):156-157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胃癌的合理外科治疗取得了进一步进展…,但其诊断仍主要依靠钡餐及胃镜等。血清肿瘤标志物(TM)检查诊断消化道肿瘤在国外已广泛使用,日本已将组织多肽抗原(TPA)、CAl99、CA724作为胃癌有诊断价值的标志物。但目前用于临床的肿瘤抗原检测,均为非特异性,如何选择适当的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既能提高其敏感性、有效性,又能减少假阳性,这对胃癌的诊断治疗及预防均有重要意义。我们检测了66例胃癌病人的血清中的CA724、CA242、CEA与32例良性胃病进行了对照,并对单项、双项及三项联合测定结果进行分析,以探讨对胃癌的诊断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急性肺损伤(本文称胰源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induced b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ALI-SAP or parlcrealtic lung injury PLI)的发病机制及早期思他宁治疗后的影响。方法:在制备ALI-SAP大鼠模型(参照chetty方法制十二指肠闭袢并于袢内注射感染的人胆汁0.3ml)的基础上给予思他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及肺组织中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含量及胰肺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组肺体指数,体内血栓素(TXA2)、前列环素(PGI2)、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8(IL-8)均升高,思他宁治疗后明显降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思他宁治疗还可降低肺体指数及病死率,减轻胰腺、肺的病理损伤。结论:SAP早期血中炎性介质如TXA2及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导致肺损伤的主要原因。早期应用思他宁治疗有预防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8月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87例患者中,出现术中出血、术中肠破裂等并发症中转开腹患者15例,开腹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恢复可,在7~14 d内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如出现并发症及异常情况时应及时中转开腹,以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结肠癌HT29细胞株基础上获得高转移结肠癌细胞株,并建立高侵袭性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方法将结肠癌HT29细胞株通过体内连续传代方法获得高转移结肠癌细胞株,并成功建立高侵袭性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采用cDNA-microarray技术比较结肠癌细胞株及高转移细胞株形成的肝转移组织,获得与结肠癌肝转移相关的差异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亲代细胞和高转移细胞的基因表达。结果建立高侵袭性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定量PCR检测显示结肠癌高转移性HT29的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基因较亲代HT2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结肠癌HT29细胞株及其高侵袭性结肠癌肝转移的动物模型为结肠癌转移的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腹股沟斜疝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及修补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结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在手术时间、平均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等并发症方面优于传统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8.
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6年4月胃癌根治术标本52例共计淋巴结1 176枚,平均每例22.6枚(9~60枚),将淋巴结术中评定为阳性、可疑、阴性3类,阳性淋巴结常规病理检查,可疑、阴性淋巴结切成两半分别保存,可疑且常规病理为阴性的462枚淋巴结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查,研究不同部位各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淋巴结转移相关的因素.结果52例胃周淋巴结转移大量存在,有48.3%(223/462)阴性淋巴结存在微转移,肿瘤部位不同(胃窦、胃体部、胃上部)淋巴结转移的顺序和规律不同,跳跃性转移常见.所有淋巴结中No 6 组淋巴结转移率最高平均为75.7%,其次为No 3 组为72.9%.No 7、8、9 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5.3%、50.0%和35.9% .与No 8、9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有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P<0.05) .结论肿瘤部位、组织类型、浸润程度不同的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不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同种异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为研究小肠移植排斥反应提供良好的动物模型。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供、受体各50只,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预试验10次,术后72h存活率40%。正式实验40次,术后72h存活率85%。全部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供体手术时间平均70min,受体手术时间平均90min。结论:良好的血管吻合方法以及输血、补液、保温等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年龄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61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小于40岁者21例(青年组),40-60岁者62例(中年组),大于60岁者78例(老年组)。结果不同年龄组患者入院时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肿瘤发生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误诊率以青年组最高.为38.1%(8/21),显著高于中年组(9.7%,6/62)和老年组(2.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与直肠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低分化和Ⅳ期直肠癌所占比例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老年和青年直肠癌患者某些临床病理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青年直肠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较老年患者为低.肿瘤分期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