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6篇
药学   11篇
  2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的疗效观察.方法 70例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35例)仅采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手术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明显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但是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并鼻甲肥大疗效显著,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及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2.
目的 对比研究2型糖尿病(T2DM)和T2DM合并稳定型冠心病(T2DM CAD)患者的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方法 测取88例健康对照组、73例T2DM和79例T2DM-CAD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GTN)和循环EPCs水平.结果 T2DM和T2DM-CAD组的循环EPCs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T2DM组循环CD133+KDR+EPCs%与循环CD34+KDR+ EPCs%高于T2DM-CAD组(分别为0.519%±0.288% vs 0.303%±0.357%,P=0.042和1.038%±1.252% vs 0.672%±0.220%,P=0.028).T2DM和T2DM-CAD组相比,肱动脉FMD没有显著性差异(6.62%±2.86% vs 6.13%00±2.51%,P=0.335),然而,肱动脉GTN有显著性差异(16.80%±6.47%00 vs 13.26%±4.49%,P=0.017).3组中CD34+ KDR+ EPCs%和CD133 +KDR+EPCs%与肱动脉FMD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多元回归分析循环CD133+KDR+EPCs%、CD34+ KDR+ EPCs%和HbAlc是肱动脉FMD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高血糖状态可以减少循环EPCs的数量,减弱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T2DM组相比,T2DMCAD组的循环EPCs水平和肱动脉GTN明显降低,血管平滑肌层受损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23.
5种常见念珠菌反向斑点杂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的反向斑点杂交诊断技术。方法针对念珠菌ERG11保守基因设计引物和杂交探针,对探针进行标记然后固定在尼龙膜形成一种杂交膜,将PCR产物点样在杂交膜进行斑点杂交,显色。结果通过通用引物扩增五种常见念珠菌DNA片段,大小为350bp。构建了5种念珠菌的反向斑点杂交膜,与其PCR产物反应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可快速、准确地鉴定临床常见念珠菌,有望在临床微生物诊断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4.
芒针结合隔药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提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临床疗效的最佳针灸方案,并从免疫学方面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11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组、芒针组、隔药灸组,每组37例.针灸组取穴大肠俞、关元俞、环跳等,采用芒针透刺针法治疗,并于针后隔药灸神阙、腰阳关等,每日1次;芒针组及隔药灸组单独采用相应芒针或隔药灸治疗方法.治疗21次后观察各组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数值并进行分析.结果:针灸组有效率为97.3%(36/37),优于芒针组的75.7%(28/37)和隔药灸组的73.0%(27/37,均P<0.05).各组治疗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直腿抬高幅度及腰椎活动度等指标均较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后针灸组较其他两组改善更加明显(均P<0.05).针灸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和隔药灸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芒针结合隔药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芒针或隔药灸治疗,在免疫作用机制上有调整患者体液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分析在癫(癎)外科门诊就诊并行录像脑电图(V-EEG)监测病人的特点,初步筛选可能需要手术的病人.方法: 回顾性总结800例行V-EEG监测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发病情况、MRI检查及前期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病人前期均诊断为癫(癎).60.6%为男性病人,74.5%的病人年龄在30岁以下.发病年龄10岁以下者占32.9%,有可能相关病因者占26.9%,76.3%为部分性发作,平均每月发作次数超过4次者占31.3%,癫(癎)合并假性发作者占2.8%.66.4%常规脑电图异常,80.9%的病人描记到发作期脑电活动,从开始监测到出现临床发作平均需要30 h以上,临床以部分性发作为主.30.0%的病人有影像学异常.结论: 癫(癎)外科门诊病人以部分性发作为主.V-EEG监测结果可作局部(癎)灶定位,尤其是发作期EEG,对发作性质的鉴别、癫(癎)类型判断以及致(癎)灶定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髋关节术后预防脑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9月行髋关节置换资料完整患者571例,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23例.对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OR=1.075,95% CI:1.031~1.122,P=0.001)和股骨颈骨折(OR=0.673,95% CI:0.126~0.732,P=0.008).多因素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为年龄(OR=1.054,95% CI:1.005~1.105,P=O.029).结论 高龄(>70岁)和股骨颈骨折为髋关节置换术后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7.
医学超声诊断是临床检查乳腺肿瘤的有效手段,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体系(BI-RADS)为超声诊断乳腺肿瘤制定了指南性规范。结合BI-RADS-US的超声乳腺肿瘤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基于BI-RADS-US体系的CAD系统的设计,以及几个重要的功能模块,并介绍了实现这些功能模块的主要技术,最后对结合BI-RADS-US的乳腺超声CAD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8.
129.
目的研究儿童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状瘤(juvenile onset recurrent respiratory papillomatosis,JORRP)的患儿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肿瘤组织中HPV6型和HPVl1型病毒含量的表达变化以及其病毒感染率。方法收集从首次发病到完全治愈的JORRP患儿29例,分别取每例患儿首次发病及治愈时的标本,采用qRT.PCR法分别测定其首次发病及完全治愈时乳头状瘤组织标本中HPV病毒的含量。结果①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与HPVl1型病毒qRT—PCR相对定量结果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发病组与治愈组HPV6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相同(P〉0.05);HPVll型病毒感染的总体阳性率不同(P〈0.05)。结论①完全治愈组与首次发病组的JORRP患儿相比,HPV6型与HPVll型病毒量的表达并无明显变化。②首次发病组的患儿均有HPVll型病毒感染,治愈组的患儿HPVll型病毒感染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 探讨内镜在泌尿系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内镜解除梗阻,置管引流,通畅尿液,防治并发症。结果 通过内镜治疗,解除梗阻,避免开放手术。讨论梗阻性无尿为泌尿外科急症,治疗方法很多,通过本组病例,内境下解除梗阻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