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3篇
  免费   135篇
  国内免费   84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72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376篇
内科学   212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75篇
特种医学   9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860篇
预防医学   206篇
眼科学   22篇
药学   280篇
  6篇
中国医学   282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6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总结9例原位心脏移植经验,探讨该方法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心脏移植病人9例,均患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术前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为0.10-0.29(0.21±0.03),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用标准法处理5例,用双腔静脉法4例。供心热缺血时间2.6-6.7(4.2±1.0)min,冷缺血时间110- 175(141±16)min。抗排斥反应采用环孢素、麦考酚酸酯和甲泼尼龙三联方案,以环孢素为主。维持其血药浓度200μg/L;综合临床表现、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观察排斥反应,必要时行心内膜活检。结果手术全部成功,病人均在术后1-3月内出院,出院时心功能均恢复到0-Ⅰ级。随访4-42(27±20)个月,除1例病人在8个月时自行停服免疫抑制药因排斥反应死亡外,其余8例病人健康状况良好,6例病人已恢复工作。结论原位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病的有效手段。术前认真选择供体和受体,并造好血液配型及组织配型,移植过程中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和良好吻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和密切观察排斥反应是取得远期疗效的重点。  相似文献   
92.
哈尔滨市南岗区1992/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哈尔滨市南岗区结直肠癌(CRC)发病流行分布特点进行统计分析,探讨CRC对哈尔滨市南岗区人群的危害.方法:CRC发病资料来源于哈尔滨市南岗区肿瘤发病死亡登记报告,按ICD-9疾病分类进行编码,性别计算初发病率、世界人口调整发病率,35-64岁截缩发病率和0-64岁累积发病率,对近期CRC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CRC发病率呈显著的逐年增加趋势(u =2.87,P<0.05),由1992/1993年13.06/100 000增加到2004/2005年23.54/100 000,平均每年以5.73%的速度增加.其中男性每年以6.94%的速度增加,女性每年以4.46%的速度增加.60-79岁年龄组段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u=5.47,P<0.01).CRC发病以非体力劳动者所占比重最大.预测2010年CRC发病率将达到33.19/100 000,男女CRC发病率将分别达到44.85/100 000和31.89/100 000.结论:哈尔滨市南岗区居民CRC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3.
磁共振成像用于分子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分子影像学可广义定义为在活体内进行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过程描述和测量,而磁共振不仅具有非侵袭性,在活体成像中有着极精细的空间分辨率和极佳的组织分辨率,还可在活体器官的细胞或亚细胞水平定性与定量生物学过程。所以,磁共振技术在分子影像学研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基因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205r、s1130864、及rs1800947)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中国上海地区712例高血压病患者和672名正常血压者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位点和单倍型与高血压及表型的相关性。结果:未发现CRP基因的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组(EH)和正常血压者对照组(NT)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RP基因rs1205(T/C)基因位点和rs1130864(G/A)基因位点经过连锁不平衡分析,D’值〈0.85,进行单倍型分析显示,单倍型C-A分布频率在EH组和NT组中有显著差异[NT比EH:0.064比0.040,优势比(OR)=0.617,95%可信区间(CI):0.429~0.887,P=0.009],并且经过FDR校正后仍具有显著差异。未发现高血压病患者中不同单倍型之间血压、体质量指数和血清超敏CRP存在显著差异。结论:CRP基因3个SNP单点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无明显相关性,单倍型CA可能与高血压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国产伏立康唑对北京和我国其他地区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真菌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分别参照CLSIM27-A2和M38-A方案测定伏立康唑对144株酵母和82株产孢丝状真菌的抗菌活性。受试菌株包括念珠菌114株(含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20株、阿萨希毛孢子菌10株、曲霉62株(含伊曲康唑耐药曲霉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曲霉)、镰刀菌10株、尖端赛多孢菌10株。结果伏立康唑对念珠菌(不包括氟康唑耐药和剂量依赖敏感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阿萨希毛孢子菌的MIC50≤0.5mg/L、MIC90≤1mg/L;而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MIC50和MIC90均〉16mg/L。对曲霉、尖端赛多孢菌的MIC50≤1mg/L、MIC90≤2mg/L,对镰刀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4mg/L和〉16mg/L。结论伏立康唑对多数酵母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尤其是对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等氟康唑天然耐药菌株。该药对多数产孢丝状真菌也有较好的体外抗菌作用,包括伊曲康唑耐药及两性霉素B不敏感的曲霉以及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尖端赛多孢菌;但其对氟康唑获得性耐药白念珠菌有一定交叉耐药。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分析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老年患者护理措施.方法 对38例股骨颈骨折伴糖尿病老年患者采取有效方法控制血糖,加强基础及专科护理等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38例患者中顺利度过围手术期并达到痊愈者36例,转科治疗1例,并发伤口不愈1例.结论 股骨颈骨折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对减少感染等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7.
MLST分析在病原微生物基因分型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别细菌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有针对其表型、特异性的血清型的方法;还有单克隆抗体等免疫学分型,(这些方法的缺点是其有限的抗原不能够代表全基因组的,不能预测分型反应)。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的基因分型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病原微生物在其存活  相似文献   
98.
为有效地减少医疗纠纷,对易引起纠纷的人群进行研究,提出了避免医患纠纷的几点经验,供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大隐静脉和脾静脉滋养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探讨高流体静力压和缺氧对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曲张大隐静脉和高压性脾静脉管壁标本34例,另设对照组为正常大隐静脉和脾静脉34例。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隐静脉和脾静脉外膜层滋养血管,半薄切片定位。再采用超薄切片,透射电镜下观察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大隐静脉曲张组和病脾静脉组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细胞核结构完整,染色质分布正常;部分线粒体基质深染,嵴模糊、嵴断裂。结论高流体静力压和缺氧下大隐静脉和脾静脉管壁滋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会出现重塑现象,二者改变相同。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报告自1992年4月以来采用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晕区导管疾病51例,经门诊和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近红外线扫描诊断乳晕区导管疾病的正确率达95%,明显高于临床触诊检查的阳性率。由于乳晕区解剖结构复杂,局部皮肤较厚,质地较韧,小病灶不易触及,而近红外线扫描能显示直径小于0.5cm的结节病灶,辅以美蓝导管造影,较小的导管疾病也可显示,对于一些未能触及病灶的乳头溢液患者可明确定位,有助于进一步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和手术定位,及早发现T0期乳癌。因此,近红外线扫描对诊断乳晕区导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