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强腰汤治疗肾虚夹瘀证腰痛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肾虚夹瘀证腰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例予补肾活血强腰汤煎服,每日1剂,每日3次;对照组66例给予壮腰健肾口服液口服,每次10ml,每日3次。两组均于治疗后进行疗效判定并于治疗后3个月随访。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随访腰痛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补肾活血强腰汤对不同病情程度的肾虚夹瘀证腰痛患者疗效相似(P>0.05)。结论肾虚夹瘀证腰痛患者服用具有补肾强腰、活血养血功效的补肾活血强腰汤疗效显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2.
灵甲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4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灵甲柔肝方治疗肝炎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85例肝炎后肝硬化肝肾亏虚兼瘀血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给予灵甲柔肝方,每日1剂水煎服,每日3次;对照组42例给予复方鳖甲软肝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可显著降低HA、PC-Ⅲ、LN肝纤维化血清标志物水平,改善ALT、AST、A、G肝功能指标.两组以上诸指标及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灵甲柔肝方对肝炎后肝硬化肝肾亏虚兼瘀血阻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药物性间质性肺炎近年来陆续有报道 ,但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 ,笔者复习文献就部分中西药物引起间质性肺炎的机理及其防治对策综述如下。1 引起间质性肺炎的中西药物1.1 西药。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和肺毒性抗肿瘤药物 :任少华[1] 报道化疗期间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原发疾病包括 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和 1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已剔除既往有肺部疾病的患者。结果共检出间质性肺炎 2 0例 ,所有患者在化疗期间均曾接受 G- CSF治疗 ,化疗方案均含有肺毒性药物包括环磷酰胺、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和鬼臼…  相似文献   
64.
痛风宁I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26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7年10月~1998年4月,我们运用痛风宁Ⅰ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6例,并与单用西药治疗的64例作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制定的痛风性关节炎诊断标准和(中药新药治疗痛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有关急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2一般资料190例均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患者,按2: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6例,住院36例,门诊90例;男114例,女12例;年龄18~65岁,平均(55.5上11.9)岁;病程2.0~14.5年,平均(8.2土6.2)年。对照组64例,住院25例,门诊39例;男58例,女6例;年…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中药对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的抗病毒疗效及肌酸激酶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中药联合替比夫定治疗;对照组予替比夫定单药治疗.两组用药疗程均为52 wk.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侯积分、生物化学应答、病毒学应...  相似文献   
66.
麻黄升麻汤载于《伤寒论》厥阴病篇,因条文和药物组成的特殊性,众多学者及医家在关于其是否为仲景经方的议题上争论纷纭,实际上临床效验之屡见不可置否,妄断麻黄升麻汤为后世谬误不属经方较为偏颇。该文指出麻黄升麻汤为张仲景《伤寒论》治杂病并病等复杂病证之典范,方中宣发收敛、滋阴助阳、清热散寒、升浮沉降并用,看似庞杂,实为有制;《黄帝内经》五郁是对五行运动失去其本性的高度概括,总结了五行的运动形式、功能、病性等诸多特点,同时《黄帝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也指出相应的治法,包括“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旨在恢复五行运动的生理状态,麻黄升麻汤证上下、虚实、寒热胶泥复杂,《黄帝内经》五郁及其治法可反映其关键证机及治法,有助于剖析麻黄升麻汤辨治思路与组方原则;病程中,太阴阳气受损及寒邪内陷厥阴为麻黄升麻汤证中的启始阶段,具有水郁、土郁、木郁的内涵,在此基础上阳气郁积太阳、阳明而致金郁及火郁则是其后续的继发改变,麻黄升麻汤中的五类药物组合恰能有靶向地作用于五郁病证的各个部分。该文结合《黄帝内经》五郁思想,综合古今专著与文献,对麻黄升麻汤证的证机原理及用药特点进行梳理,明确其方证,并概述近年临床报道,为临床应用麻黄升麻汤提供思路及依据,令经方更能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67.
目前抗生素耐药问题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新的抗生素研发进入瓶颈阶段,中医药治疗抗生素耐药值得期待,扈晓宇教授单用中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验案一例,从中医药角度探讨细菌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正>丘疹性荨麻疹是常见的荨麻疹类型,以瘙痒顽固、迁延难愈为临床特点。现代医家对本病,多庸于祛风除湿、清热散瘀等常法[1-2],疗效不甚满意。笔者经相关研究,发现其丘疹瘙痒,蒸蒸发热,发于夜间、春夏季等临床特点与"伏邪蛰于精亏之体"、"伏邪因阳动、时邪内发"的伏气发病特点颇为相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温化方对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IL10、IL17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温化方的保肝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采取随机、单盲、空白对照的研究方法,将30例慢性HBV携带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6例采用温化方,对照组14例口服安慰剂,治疗12周后,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携带HBV-DNA、Fibroscan弹性值及血清IL10、IL17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HBV-DNA、Fibroscan弹性值明显降低、血清IL10、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化方对脾肾阳虚型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同时对携带者的肝组织纤维化具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通过平衡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IL10、IL17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0.
正黄疸发病机制多认为病位与脾关系密切,病因关键是湿邪[1]。扈教授谨遵古训,推陈出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黄疸的发生与瘀血阻滞关系密切,《金匮要略》载:"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明理论》载:"大抵黄家属太阴。太阴者脾之经也,脾者土,黄为土色,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