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原发性胆囊癌是肝胆外科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因其早期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在超声检查中与常见的良性胆囊疾病鉴别困难而易被漏诊。目前,术前超声诊断胆囊癌符合率约42.9%~78.6%。为了探讨本病的早期超声诊断特点,分析误诊原因,现回顾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胆囊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综合性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肝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和综合性介入治疗两组对比,观察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门静脉癌栓及甲胎蛋白(AFP)的变化,声像图改变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肿瘤缩小率,门静脉癌栓消失和减少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意义。肿瘤血供的减少或消失多与肿瘤的缩小、声像图回声的均匀增强及AFP的下降相一致,是病变良好转归的表现,反之亦然。结论:综合性介入治疗对预防肝癌转移、延迟复发、改善预后有肯定意义,明显延长病人带瘤生存期,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随着近些年居民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胃癌的发生率出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对胃癌的确诊及干预是提高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但传统胃癌的检查手段多为侵入性操作,患者痛苦大、检测周期长。随着近些年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意义逐渐凸显出来,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临床工作实际,现拟从胃癌的病因机制、超声双重造影介绍、胃恶性病变特征及胃癌TNM分期影像学解析几方面入手,就超声双重造影在胃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4.
目的 对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2017年05月至2019年06月收治于本院的乳腺癌病例293例,将以上入选病例依据术后免疫组化结果分为三阴性乳腺癌组(TNBC,n=41例)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非TNBC,n=252例),所有病例均行CEUS检查,对两组乳腺癌病例的超声造影特征及定量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TNBC组病变最常见的超声造影表现为弥漫性高增强(36/41,87.81%),增强后边缘清晰(32/41,38.05%)、增强 后形态规整(24/41,58.54%)、灌注缺损比例大(30/41,73.17%)、增强后范围等大(35/41,85.37%);两组定量参数指标中,TNBC组在肿块整体Peak值及灌注最强区Peak值、Sharpness值方面与非TN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三阴性与非三阴性乳腺癌超声造影增强特征及灌注参数之间存在差异,超声造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TNBC的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35.
急腹症是急性腹痛的总称,女性病人急性下腹痛可涉及多科多种疾病,诊断较为复杂,特别是不典型腹痛,易造成误诊或不必要的开腹手术.超声作为重要的影像学辅助诊断方法,可了解腹腔、盆腔脏器及临近组织形态改变,有无积液存在等,有助于迅速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6.
目的:建立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的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以芦丁为参照物,采用HPLC法分析总黄酮类成分,并用计算机辅助相似性评价系统对指纹图谱进行了相似度分析。色谱柱为Inertsil C18(250mm&#215;4.6mm,5μm);流动相为水-乙腈-异丙醇-柠檬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183;min^-1;检测波长为360nm。结果:建立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指纹图谱检测方法,并且使三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简单、重复性良好,为舒血宁注射液、银杏叶提取物以及银杏叶的指纹图谱国家标准的确立提供了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比较初期与后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TGBD)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9年3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14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均接受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其中70例在起病后7 d内(初期组),而另75例患者在起病7 d后(后期组)接受PTGBD,在其后择期行LC手术。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结果 在围LC手术期,后期组手术失血量为(26.8±9.3)mL,显著少于初期组【(46.2±16.3)mL,P<0.05】,手术时间为(67.3±9.2)min,显著短于初期组【(83.2±8.3)min,P<0.05】,肛门排气时间为(22.5±5.9) h,显著短于初期组【(28.2±6.2)h,P<0.05】,腹腔引流时间为(3.3±1.1)d,显著短于初期组【(6.3±1.3)d,P<0.05】;后期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显著低于初期组(P<0.05);后期组术后胆漏、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显著低于初期组的20.0%(P<0.05)。结论 应用后期PTGBD联合LC序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疗效好,更安全,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