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5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汉江流域、洞庭湖、鄱阳湖.湖北省地处长江中、下游,是血吸虫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南水北调中线汉水补偿工程区域正处于高度流行区的范围内,为此,本文对血吸虫病流行影响趋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2.
湖沼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是当前中国血吸虫病防治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对中国湖沼地区境内亚型血吸虫病防治的2种现行血防策略进行成本一效果的对比分析,以选择投资少、效果好的防治策略来指导实际工作。研究现场与方法亚研究现场选定湖北省松滋市大沟口村与桂花树村作为研究现场,2村毗邻,生态环境、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相似,且均属湖沼型坑内亚型血吸虫病流行区。1994年秋,桂花树村有螺面积424万m2,钉螺感染率0.7只/框(1框=0.11m2,下同),人口数为1211人,粪检阳性率为18.86%,耕牛59头,其感染率为45.8%;大沟口村有螺…  相似文献   
73.
三峡建坝对江汉平原血吸虫病疫区环境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对三峡建坝后可能对江汉平原地区血吸虫病病传播产生影响的长江水位、地下水位、降雨量、蒸发量等环境因素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程度。方法 收集三峡建坝前后长江不同典型水文年的逐月水位及螺情和病情资料;设立观测点观测地下水位、降雨量和蒸发量,将有关环境因素与螺情和病情进行统计学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三峡建坝后,在2~3月份长江水位将上升1.23~1.51m;在10月份将下降1.88~2.43m,这种长江水位升、降的变化,将对江汉平原沿江地下水位的侧向补给产生直接的影响。其波及范围,汛期最远达15km,枯水季节最远达7km。在沿长江25个流行县、市中距长江15km范围内的疫区人口、钉螺面积和病人数分别占全省的59.8%、61.1%和63.7%。结论 三峡建坝后长江水位的变化对钉螺孳生环境将产生直接的影响。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74.
对麻风树籽(JCS)不同制剂杀灭钉螺筛选实验观察,发现2 号粉剂和6 号水剂具有良好的杀钉螺效果。2 号浓度10mg/L,6 号浓度6-25mg/L,浸杀钉螺72h 死亡率均为100-0 % 。现场喷洒剂量6g/m2 ,5d 钉螺死亡率均为100-0% 。2 号粉剂急性鱼类毒性试验结果LC50 为696-31mg/L。该两种制剂进一步提纯和定型后,具有大批量生产和在疫区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2005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分析2005年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资料。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开展16个监测点的监测工作。结果监测点人群平均粪检阳性率1.71%,耕牛平均粪检阳性率为11.69%。结论监测结果反映出湖北血吸虫病流行的新变化以及防治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应加强监测点质量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与钉螺感染率的关系。方法 按照 《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 的要求开展血吸虫病监测, 收集2005-2011年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 钉螺感染率等指标, 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两者关系进行评估。结果 2005-2011年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分别为26.09%、 11.84%、 10.37%、 10.09%、 12.08%、 9.61%、 6.00%, 钉螺感染率分别为0.36%、 0.08%、 0.15%、 0.129%、 0.067%、 0.091%、 0.045%, 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 0.929, P < 0.01)。结论 江陵县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居民血检阳性率与钉螺感染率成正相关关系, 应加大钉螺尤其是感染性钉螺控制力度, 以保障疫区居民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湖北省2009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疫情变化,了解湖北省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血吸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16个监测点开展人群及家畜病情、螺情和相关因素调查,采用SPSS12.0软件统计分析监测结果。结果湖北省16个监测点居民感染率为1.03%,耕牛感染率为1.98%,活螺平均密度为0.2934只/0.11m2,感染螺平均密度为0.00041只/0.11m2,钉螺感染率为0.139%。各项疫情指标较前4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畜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部分监测村钉螺感染率仍较高,因此,应加强钉螺控制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78.
湖北省仙桃市刘家垸为典型的垸内封闭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其钉螺由围垸前残存钉螺繁衍而来;主要传染源为耕牛,人群感染方式与生产、生活有关,感染高峰年龄组为青、壮年。根据试区的环境与产业特征,经采取以兴林改变生态环境为主,辅以药物灭螺及加强耕牛、人群化疗等优化防治对策,各主要指标明显下降:1991年钉螺面积约26.33万m ̄2,阳性钉螺密度0.0034只/框(每框面积=0.11m2),耕牛感染率72.2%,人群感染率15.6%;1995年钉螺面积降至198m ̄2,未发现阳性钉螺,无耕牛感染,人群感染率降至0.29%。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湖北省松滋市湖沼地区居民防治血吸虫病的经济承受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辅以易感地带灭螺”的策略以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目标下,直接受益地区的人均负担系数可以达到总费用的1%~1.5%。  相似文献   
80.
长江中游湖区防止灌溉系统钉螺扩散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 探索防止涵闸引水灌溉扩散钉螺新技术。方法 运用流体力学、生物学进行跨学科研究和应用及实验室和现场相结合的方法 ,形成钉螺水力学及新的方法学特色的技术路线。在取得表达钉螺水力生物力学特征及其运动规律、物理参数、实用公式、沉降、起动流速值域的基础上 ,进而运用于现场涵闸防止钉螺扩散工程的设计、兴建及效果考核。结果 经过 5年多的努力 ,确定了测定钉螺、螺卵重率的方法并测得钉螺的平均重率 (1.80± 0 .0 1) g/cm3 ,螺卵的平均重率 (2 .2 9±0 .0 1) g/cm3 ;确立了钉螺壳形几何特征的分级法及分级标准 ,即按钉螺的螺体小、中、大进行了Ⅰ、Ⅱ、Ⅲ级分级 ;获得了表达钉螺静、动水沉速及起动流速的 6个特征值 ;建立了钉螺水体沉降、起动 5类实用公式 ;观察和测定了水体钉螺的水力运动特征及值域 ;阐明了水体钉螺扩散运动机理 ;并根据基础研究的结果 ,研制了“沉螺池”和“中层取水”防止钉螺扩散设施 ,经考核该工程设施沉、阻螺率达10 0 %。结论 本研究可为大江大河防止钉螺扩散及对涵闸的改建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用、有效的防螺工程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