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8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FⅤ)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检测静脉血栓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FⅤ的活性(FⅤ:C)(一期法)及FⅤ抗原(FⅤ:Ag)(ELISA法),用Premier5软件设计5对与静脉血栓症相关的基因多态性(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Ile359The和His1299Arg)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对所发现的多态性用直接测序法证实,并对含多态性的标本用直接测序法进行FⅤ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的筛查。结果静脉血栓组(VTE组)FⅤ:C(106.9±28.0)%,FⅤ:Ag(110.4±33.3)%;对照组FⅤ:C(102.4±30.9)%,FⅤ:Ag(102.1±24.1)%。VTE组FⅤ: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Ⅴ:C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VTE组和对照组均无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和Ile359The多态性,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及3名正常人含有His1299Arg多态性。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同时伴有Met1736Val多态性,其中3例尚含Asp2194Gly多态性。结论FⅤ含量增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与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和Ile359The多态性基本无关;His1299Arg在VTE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sl299Arg与Metl736Ⅴal和As02194Gly多态性在人群中有连锁不平衡特性。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1例临床出血表现与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检测结果明显不符的血友病A患者表型、基因型诊断及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指标检测,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FⅧ:C,ELISA法检测FⅧ的抗原(FⅧ: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纠正实验筛查FⅧ抑制物;PCR扩增先证者F8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利用直接核苷酸测序法进行基因序列分析。针对先证者的基因突变位点,对其家系成员进行相应外显子基因检测;定点突变法构建B亚基缺失(760aa~1639aa)的人FⅧ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突变的表达质粒(pRC/RS Ⅴ-BDhFⅦcDNA),两种突变质粒分别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测定细胞上清液中的FⅧ:C和细胞上清液及裂解液中的FⅧ:Ag。结果 先证者APTT 延长,一步法及发色底物法检测的F Ⅷ:C均低于1.0%,血浆FⅧ:Ag为120.0%。APTT纠正试验阴性,其他凝血、抗凝及纤溶相关检测均未见异常。诊断为交叉反应阳性(CRM+)的血友病A。患者F8基因直接核苷酸测序发现3号外显子存在28828A→G突变,导致His99Arg氨基酸改变,其母亲该位点为杂合突变。体外表达研究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His99Arg突变蛋白FⅧ:Ag及F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180.0%及5.8%,His99Ala突变蛋白FⅧ:Ag及F Ⅷ:C分别为野生型的45.0%和20.0%。Western blot显示,His99Arg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中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明显增高,而His99Ala突变质粒表达上清液FⅧ蛋白含量较野生型减少。提示His99Arg为CRM+血友病A突变而His99Ala为CRM-血友病A突变。结论 体外检测发现His99Arg和His99Ala两种FⅧ能够表达,但常规凝血检测Hi99Arg突变FⅧ基本无功能,而His99Ala凝血功能也降低。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蛋白C(PC)基因P275S突变导致遗传性PC缺陷症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PC基因野生型和P275S突变型表达质粒,并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和COS 7细胞进行体外表达。ELISA检测转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的PC抗原;实时荧光RT-PCR(real time,RT-PCR)检测转染细胞PC mRNA表达量的改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PC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内的分布。结果转染细胞上清液和细胞裂解液中的PC P275S抗原分别为野生型PC抗原的22.6%和78.9%;实时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PC相比,PC P275S突变体在mRNA水平没有减少;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野生型PC蛋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均有大量分布,而PC P275S突变蛋白主要位于内质网中。结论分泌障碍和细胞内降解是PC P275S导致PC缺陷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94.
dUTP/UDG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中抗污染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dUTP/UDG反应体系在荧光定量PCR中抗PCR产物污染的能力。方法 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含dUTP的HBV—DNA PCR扩增产物作为污染源,分别加至含dUTP/UDG的PCR反应体系和普通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中,在荧光定量PCR仪上进行定量检测,从而得出含dUTP/UDG的PCR反应体系的抗污染能力。结果 1.最佳抗污染实验条件:UDG酶含量0.05U,消化时间37℃5min,灭活时间92℃1min;dUTPl00%代替dITP,四种底物浓度相等。2.含0.05U的UDG抗污染反应体系对每管浓度为10^3拷贝/ml的污染物可完全消化,并随UDG含量的增高及消化时间的延长,抗污染能力增强。结论 dUTP/UDG反应体系的应用能有效防止PCR产物污染,但抗污染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尚需加强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抗污染效果。  相似文献   
95.
目的 检测两个中国汉族人遗传性凝血因子Ⅺ缺陷症家系中FⅪ基因的突变。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血浆FⅪ∶C及FⅪ∶Ag ,并以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PCR扩增FⅪ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内含子序列 ,用DNA测序仪检测FⅪ的基因突变。结果 在两个家系中共发现三种基因突变 ,Trp2 2 8stop、Glu32 3Lys和Leu172Pro ,均为杂合型 ,且Leu172Pro为两个家系所共有。结论 三种FⅪ基因突变Trp2 2 8stop、Glu32 3Lys和Leu172Pro是导致中国人遗传性FⅪ缺陷的分子发病机制之一 ,突变Leu172Pro为国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96.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酶生成试验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34例血友病患者[其中血友病A(HA)114例,血友病B(HB)20例1的临床资料,根据FⅧ:C/FIX:C不同,将无FⅧ/FⅨ抑制物的132例HA/HB患者分成重型(FⅧ:C/FIX:C〈1%)、中型(FVIU:C/FIX:C1%~5%)及轻型(FⅧ:C/FIX:C6%~25%)3组,检测凝血酶生成、FⅧ:C/FIX:C及其抑制物。结果:重型HA/HB患者与轻型者比较,出血频度及凝血酶生成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型者与中型者比较,除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型者与轻型者比较,除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HB患者的出血频度与FⅧ:C或FIX:C无关(P=0.16),而与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密切相关(P=0.0001):结论:凝血酶生成试验可作为预测HA/HB患者出血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的检验医学线上课程的完成情况,探讨线上教学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我校2019至2020学年第二学期接受检验医学课程线上教学的72名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和3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线上授课方式、课程配套设置、授课教师评价、教案评...  相似文献   
98.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创刊于1983年。40年来,该刊见证了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取得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2015)、消除了淋巴丝虫病(2007年)和疟疾(2021),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在历届编委会的悉心指导下,该刊严守学术标准,坚守精品办刊理念,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创刊不久,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国际被Medline、 Scopus收录,国内被“中国科技引文数据库(CSCD, C库)”等收录,分别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预防医学与卫生学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曾被评选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卫生部首届医药卫生优秀期刊一等奖”“国家卫生计生委首届优秀期刊奖”“中华预防医学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优秀奖”和“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奖”等。2021年的核心影响因子为1.743,再创历史新高,继续在31本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中位列首位。2006年启动网络信息化建设,2016年建立了“微信”平台,使期刊的传播、服务能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本文总结了《中国寄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