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探讨入院首次新型冠状病毒(新冠)奥秘克戎株(Omicron)核酸检测ORF1ab基因、N基因的循环阈值(cycle threshold,Ct)与新冠感染患者转阴周期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3月到4月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5 212例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依据患者既往史及入院后相关指标检验,将其分为无基础疾病组(2 746例)及合并基础疾病组(2 466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ORF1ab基因和N基因的Ct值,分析入院首次检测不同Ct值下无基础疾病组与合并基础疾病组的ORF1ab基因、N基因的转阴周期之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评估ORF1ab基因、N基因检测的Ct值与转阴周期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转阴周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冠患者ORF1ab基因、N基因的Ct值与转阴周期均呈负相关(rORF1ab=-0.462 2,P<0.01;rN=-0.542 8,P<0.01)。Ct值≤20和20相似文献
72.
190 0年 ,奥地利生理学家卡尔·兰德斯坦纳揭开了人类 ABO血型的奥秘 ,为临床输血提供了科学依据。一个多世纪以来 ,输血拯救了无数生命。但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 ,目前的临床检测手段还不能完全保证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 ,输血相关传染病屡有发生 ,因此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1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目前可通过输注血液或血浆制品传播的病原体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 1型 / 2型 (HIV- 1 / 2 )、成人 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 (HTL V- L / 1 1 )、肝炎病毒 (包括 HBV、HCV、 HDV、HEV、HGV、HAV、非 A - … 相似文献
73.
药物性肝损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对肝脏产生的毒性损害称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DILI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较为复杂,因此,准确而可靠的生物标志物将对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很大帮助。DILI的传统生物标志物有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和总胆红素等。新型生物标志物有苹果酸脱氢酶、嘌呤核苷磷酸化酶、对氧磷酶-1和总胆酸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有活性氧、炎症标志、肝细胞渗漏酶等。肝脏再生标志物有甲胎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钙调蛋白等。多标志联合应用可能具有更好的诊断和预后价值。结合现代组学等技术的转化医学新平台无疑将提高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及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患者为病例组,并收集同期不伴有血栓栓塞的38例恶性肿瘤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病例组3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24例,上肢深静脉血栓5例,肺栓塞者1例.观察组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值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和D-二聚体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在并发感染、接受手术、地塞米松治疗和中心静脉置管上存在差异(P<0.05).30例患者在肿瘤确诊2个月内并发血栓性疾病.结论:恶性肿瘤并发感染、地塞米松的应用、接受手术和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时易并发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5.
76.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5年引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0-2004年30期载文的引文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本刊著者的引用文献规律及吸收利用信息的能力.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该刊2000-2004年30期833篇论文的引文量、引文类型、引文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进行统计分析,用布拉德福定律找出引文核心区域期刊.结果 833篇论文的总引文量6 385条,引文率从2000年的84.4%上升至2004年的90.5%.5年中篇均引文平均为7.7条.引文以期刊为主占88.3%,其中中、外文期刊分别占34.8%和65.2%.引用中、外文期刊的平均半衰期分别为4.8年和6.4年,平均普赖斯指数分别为51.8%和40.3%.所引中、外文期刊的核心区域期刊:中文4种,其引文量占所引中文期刊的48.1%;外文12种,其引文量占所引外文期刊的36.9%.结论 该刊作者的引文范围广泛,吸收和利用本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信息的能力较强.但利用外文文献的新颖性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中国颅内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栓危险因素,为该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栓与止血门诊的118例CVST患者,患者均经2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确诊。收集其临床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查及易栓症基因Panel筛查结果,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VST患者发生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8例CVST患者中,88.1%(104/118)的患者初发CVST年龄<45岁。57.6%(68/118)的患者仅经历1次CVST,33.1%(39/118)的患者发生至少2次静脉血栓,37.3%(44/118)的患者除CVST外,还经历了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其他部位血栓。CVST累及的各个静脉窦中,上矢状窦最易形成血栓(77/118),有54.2%(64/118)的患者存在多部位静脉窦同时受累。易栓症危险因素筛查显示,70.3%(83/118)的患者至少携带一个较明确的血栓危险因素,遗传性和获得性危险因素的检出率分别... 相似文献
79.
凝血因子V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凝血因子Ⅴ(FⅤ)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关系。方法检测静脉血栓患者及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的FⅤ的活性(FⅤ:C)(一期法)及FⅤ抗原(FⅤ:Ag)(ELISA法),用Premier5软件设计5对与静脉血栓症相关的基因多态性(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Ile359The和His1299Arg)引物,进行PCR扩增、产物纯化、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检测。对所发现的多态性用直接测序法证实,并对含多态性的标本用直接测序法进行FⅤ基因全部外显子编码区的筛查。结果静脉血栓组(VTE组)FⅤ:C(106.9±28.0)%,FⅤ:Ag(110.4±33.3)%;对照组FⅤ:C(102.4±30.9)%,FⅤ:Ag(102.1±24.1)%。VTE组FⅤ:Ag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Ⅴ:C两者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VTE组和对照组均无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和Ile359The多态性,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及3名正常人含有His1299Arg多态性。5例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同时伴有Met1736Val多态性,其中3例尚含Asp2194Gly多态性。结论FⅤ含量增高与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与Asp79His、Arg306The、Arg306Gly、Arg506Gln和Ile359The多态性基本无关;His1299Arg在VTE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isl299Arg与Metl736Ⅴal和As02194Gly多态性在人群中有连锁不平衡特性。 相似文献
80.
目的 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家系进行临床表型诊断和基因型分析,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 分别采用出血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试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试验、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实验和多聚体分析对2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先证者和家系成员进行表型诊断.抽提先证者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法扩增VWF基因的52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通过直接测序分析VWF基因突变.结果 2例先证者出血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延长,血浆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vWF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vWF抗原、vWF活性、vWF胶原结合功能均显著降低,多聚体分析显示2例先证者多聚体均缺无,先证者A基因分析发现第17外显子的纯合插入突变g.82888_82889insCATG,导致740位蛋氨酸往后编码10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先证者B基因分析发现第20外显子g.94865G>A(Trp856X)和第28外显子g.110698_110699delinsG导致1481位甘氨酸往后编码42个异常氨基酸后终止的复合杂合突变.结论 g.82888_82889insCATG纯合插入突变和g.94865G> A(Trp856stop)与g.110698_110699delinsG的复合杂合突变分别导致了2例先证者的3型遗传性血管性血友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