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 毫秒
11.
加味四逆散保护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课题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抗急性肝损伤的原理。一是采用四氯化碳一次性皮下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测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及肝组织MDA、GSH水平。二是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AD、GSH水平,并作病理学观察。三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升高的ALT、AST及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及GSH值升高;(2)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1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升高;(3)加味四逆散能降低D-Ga1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4)加味四逆散能使D-Ga1N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 相似文献
12.
苏州区域电子健康教育处方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的进步、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发展以及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的建立为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模式。介绍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传统健康教育处方的不足,从解决思路、职能分工、操作流程、项目经验等方面阐述苏州区域电子健康教育处方的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学生自我控制与攻击性结构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量表和攻击性问卷对298名中学生进行调查,并采取IAT实验程序测量被试内隐攻击性.结果 中学生的思维自控、情绪自控和行为自控与内隐攻击性无显著相关(r=-0.11,r=-0.07,r=-0.03,P>0.05),但对外显攻击性均有显著抑制效应(β=-0.232,β=-0.188,β=-0.231,P<0.05);内隐攻击性对自我控制与外显攻击性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R2=0.007,P>0.05).结论 自我控制可以有效抑制外显攻击性,且这种抑制效应不受个体内隐攻击性高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利用信息化解决看病难问题是区域卫生信息化推进的重要目标。分析看病难问题的成因,结合苏州地区实践,阐述其围绕一卡通工程,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化解决看病难问题的途径,包括双向转诊、手机支付、统一预约挂号、个人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编制适合中国文化背景的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问卷。方法通过访谈、开放式问卷等方法收集项目,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编制母亲的攻击型教养方式问卷。结果 1母亲攻击型教养方式包含7个因子:要求攻击、允许对同伴的攻击、严惩对父母的攻击、允许对父母的攻击、合理性惩罚、无理性惩罚,可解释方差总变量的77.460%;2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分别为0.8543和0.8463;3量表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都比较理想。结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适宜作为测量评估工具。 相似文献
18.
加味四逆散防治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实验旨在观察加味四逆散抗急性肝损伤的作用。一是采用四氯化碳一次性皮下注射造成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检刹血清ALT、AST、SOD、MDA、GSH水平及肝组织MDA、GSH水平。二是采用D-氨基半乳糖造成急性大鼠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SOD、MDA、GSH水平,并作病理学观察。三是观察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①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升高的ALT、AST及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②加味四逆散能降低CCL4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组织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GSH值升高;③加味四逆散能降低D-GaI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血清中升高的MDA值,并使降低的SOD及GSH值升高;④加味四逆散能使D-GIaN所致的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肝脏的病变程度明显减轻,尤以变性、坏死的程度减轻明显;⑤加味四逆散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305、80±32.55g/kg。研究表明,加味四逆散具有防治CCL、D—GaIN所致急性肝损伤作用,其抗肝损伤的作用机制与其降酶、抗过氧化作用有关,且该制剂口服安全无毒. 相似文献
19.
背景:膈俞穴为八会穴之一的血会,具有补血养血,活血化瘀的功能。目的:通过针刺膈俞穴治疗血瘀证,探讨其对血瘀证的活血化瘀功能。设计:随机对照,正常对照观察。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对象:选择2001-01/2002-12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住院的血瘀证患者65例。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口服活血化瘀中成药龙血竭,4片/次,3次/d,15d为1个疗程。治疗组:取双侧膈俞穴,穴位常规消毒,用25mm毫针进针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5min,留针10min,再行平补平泻手法5min,留针10min,然后出针,1次/d。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6-酮-前列腺素后F10、血浆血栓素B2含量。临床疗效标准(治愈为舌淡红,脉和缓有力,肢体疼痛、皮肤黏膜瘀斑消失,痛经消失,偏瘫肢体基本恢复正常功能,麻木消失。有效为舌暗红,脉微涩,肢体疼痛减轻,皮肤黏膜瘀斑减少,痛经减轻,偏瘫肢体部分恢复功能,麻木减轻。无效为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②观察血浆6-K-P、TXB2含量及6-K-P/TXB2值。结果:6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治愈:(15,10);有效:(13,11)]。②血浆6-K-P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59.28±16.48),(117.25±16.4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3.51±13.97),(114.64±16.39)μg/L,P<0.05]。③血浆TXB2含量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98.21±11.38),(110.45±1067)μg/L,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101.15±12.14),(109.21±11.58)μg/L,P<0.05)。④血浆6-K-P/TXB2值:治疗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621±0.203,1.101±0.316,P<0.05);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1.322±0.216,1.234±0.305,P<0.05)。结论:针刺膈俞穴可提高血浆6-K-P含量和6-K-P/TXB2值。降低TXB2含量,说明针刺膈俞穴通常调节血瘀证患者失衡的PGI2-TXA2系统,从而达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