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估肝动脉解剖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智  吴旻  唐晓军  陈刚  戴峰 《江苏医药》2012,33(5):543-54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肝动脉正常解剖和变异的评估作用。方法上腹部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患者500例,将动脉期原始数据进行薄层重建。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后处理技术,根据Michel′s分型标准对肝动脉解剖变异进行分析。结果500例患者中,Michel′sⅠ型300例(60.0%)[肝动脉变异者为200例(40.0%)],Ⅱ型40例(8.0%),Ⅲ型42例(8.4%),Ⅳ型10例(2.0%),Ⅴ型28例(5.6%),Ⅵ型30例(6.0%),Ⅶ型18例(3.6%),Ⅷ型6例(1.2%),Ⅸ型8例(1.6%),Ⅹ型6例(1.2%);另外12例肝动脉变异不在Michel′s分型中(2.4%)。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作为非损伤性检查方法对肝动脉解剖变异分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2.
谢正平  戴峰  蒋燕  袁莉莉 《现代医学》2012,40(3):276-280
目的:探讨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的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征。方法:对65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性肺损伤患者的常规CT和HRCT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甲型H1N1流感急诊肺损伤的HRCT主要有以下表现:(1)肺实质改变。呈均匀肺实变影20例,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伴部分腺泡结节影;呈斑片状模糊影36例,单侧或双侧分布,以中下肺为主;胸膜下实变影44例,呈紧贴胸膜下的斑片状或类圆形渗出性病变,密度均匀,边缘模糊;磨玻璃样改变43例,其中肺实质内磨玻璃影21例,胸膜下磨玻璃影22例,呈大片或斑片状分布,密度淡而均匀,内见网格状或结节状改变。(2)肺间质性改变。肺纹理增粗、紊乱35例;小叶间隔增厚23例;星芒状或结节状影24例;网格状影32例。结论:HRCT能客观反映重症甲型H1N1流感并发急性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指导非小细胞肺癌(NSCLC)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4例确诊为NSCLC的患者,于肺穿刺活检前行CTP或常规CT扫描,其中CTP指导穿刺34例,常规CT成像指导穿刺50例.分别比较两组不同成像方法指导穿刺中央型及周围型肺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中央型肺癌CTP引导穿刺阳性率高于常规CT引导穿刺(P<0.05),周围型肺癌两者穿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对位置较为特殊的肺癌病灶穿刺活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戴峰  任晓联 《淮海医药》2009,27(3):228-228
患者,男42岁。因肛内肿物反复脱出3年就诊。专科检查:截石位7°~8°见一核桃大小的皮赘,上披黏膜及皮肤,无明显红肿。肛镜下见7°-8°黏膜跨齿线隆起,黏膜充血水肿,无糜烂。指诊:肛门收缩正常,直肠粘膜光滑,未触及肿物及硬结。无血染指套。诊断:7°~8°混合痔(结缔组织外痔、内痔Ⅱ-Ⅲ)。  相似文献   
65.
梗阻性黄疸鼠肝脏血红素氧化酶-1及一氧化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时肝脏血红素氧化酶-1(HO-1)及血浆中一氧化碳(CO)含量的变化。方法 48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 4组:假手术对照组(CG)、梗阻性黄疸 7 d组(7 d)、梗阻性黄疸 14 d组(14 d)和梗阻性黄疸 21 d组(21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肝细胞中 HO-1表达进行分析,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肝静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浆中CO含量。结果 梗阻性黄疸时 HO-1不仅在 Kupffer细胞中表达,而且在肝实质细胞中呈弥漫性表达上调,14 d组和 21 d组肝实质细胞中HO-1表达均较7 d组增加(P<0.01)。梗阻性黄疸各组肝静脉血浆中CO含量较CG组增高(P<0.05,P<0.01);14 d组门静脉血浆中CO含量升高明显,与CG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梗阻性黄疸各组肝静脉血浆中 CO含量与同时间组门静脉血浆中 CO含量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梗阻性黄疸各时间组肝静脉CO含量的增高与肝实质细胞中HO-1表达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肝细胞HO-1表达上调致CO产生增多,从而有助于增加肝血流量并减少肝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6.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HBV 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两组在常规予以甘草酸制剂保肝、血制品支持、替比夫定抗病毒等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N-乙酰半胱氨酸8g慢滴qd,且两组均未给予人工肝治疗。观察两组28天后其临床症状、生化和病毒指标及12周生存情况。结果:①与治疗前相比:两组ALT、HBV-DNA、TB水平均显著下降,PTA显著上升;②治疗后治疗组PTA上升及TB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两组均有少量的胸闷反应;治疗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④12周生存情况比较,治疗组生存率96.7%,对照组90.0%,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N-乙酰半胱氨酸在替比夫定抗病毒基础上可以较好地用于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早期)的治疗。  相似文献   
67.
肝炎后肝硬化肺部X线表现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肺部X线异常表现越来越受到影像和临床科室的重视,胸部影像表现的正确描述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我们收集肝炎后肝硬化肺部有异常X线表现192例患者,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1材料与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6年6月间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胸部X线有异常表现者192例,其中  相似文献   
68.
In recent years,cancer incidence has increased so rapidly that it has becom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in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及CT灌注(CTP)成像在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纹状体内的变化及在PD大鼠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大鼠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各10只.模型组6-羟基多巴(6-OHDA)于右侧黑质致密部注射成模.三组同期饲养6个月后,以7.0Tesla小动物专用磁共振仪对三组大鼠脑部行MRI平扫、MR血管成像(MRA);双侧纹状体行1H-MRS及CTP灌注检测;检测后处死模型组大鼠,用电镜观察纹状体及黑质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三组大鼠MRI平扫及MRA成像在形态学未见异常.模型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内N-乙酰门冬氨酸(NAA)/肌酸(Cr)比值明显低于对侧及假手术、正常组的两侧(P<0.01),三组大鼠双侧纹状体内胆碱(Cho)/Cr比值均无显著差异.模型组大鼠毁损侧纹状体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较对侧及假手术、正常组的两侧减低(P<0.05).电镜观察模型组大鼠病侧纹状体及黑质部存在超微结构改变.结论 1H-MRS和CTP检测可以为PD大鼠模型纹状体部位的代谢及病理学改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多排CT血管成像描述肺静脉解剖特征的有效性,为射频消融术前观察肺静脉解剖构筑提供一种实用的影像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0例因房颤和心肌缺血症状接受多排CT增强心血管成像检查患者的影像数据。图像重建在工作站上使用三维容积再现和多平面重建方法完成,由两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肺静脉数量和左心房开口引流特征进行评价并达成共识。结果:22例(73.3%)有典型的右上叶肺静脉、右下叶肺静脉、左上叶肺静脉和左下叶肺静脉4个心房开口,右中叶肺静脉汇入到右上叶肺静脉。8例(26.6%)存在解剖变异,其中6例(20%)具有独立心房开口的副肺静脉(5例显示1支右中肺静脉,1例显示2支右中肺静脉),2例(6.7%)左肺静脉共干,形成一个大的心房开口。结论:肺静脉数量和汇合方式有较多的变异,多排CT肺静脉成像是观察肺静脉解剖特征和变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