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8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39篇 |
内科学 | 1篇 |
外科学 | 96篇 |
综合类 | 38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4篇 |
肿瘤学 | 8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2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7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治(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途径。方法:20例妇产科手术后并发膀胱阴道瘘的患者经膀胱镜检查和膀胱亚甲蓝试验确诊。除1例经停留导尿管后自行闭合、2例恶性肿瘤复发未行手术外.17例于损伤发生后3个月行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其中8例经阴道途径,9例经腹部途径。结果:17例手术均成功,随访无复发。结论:对膀胱阴道瘘手术时机和手术途径的选择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瘘管性质及手术者的经验来选择。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Raz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应用经阴道膀胱颈悬吊术的Raz术式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13例。结果:随访6个月-3年,13例中10例治愈,1例Ⅱ型者部分有效,2例Ⅲ型者无效。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Raz术式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3.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的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定义为术中及术后30d内发生的并发症。结果211例患者中有72例(34.1%)发生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并发症,其中肠梗阻32例(15.2%),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次是伤口感染20例(9.5%)、肺部感染10例(4.7%)。围手术期再次手术16例(7.6%)。211例患者按年龄分为高龄组35例(≥70岁)和低龄组176例(〈70岁),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尿流改道方式分为可控组和非可控组(回肠膀胱),前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仍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其中肠梗阻最常见。年龄不是该手术的禁忌证,尿流改道方式是影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留置胃肠减压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留置胃肠减压分为胃肠减压组(18例)和对照组(19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11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有32例发生肠梗阻,占15.2%。其中胃肠减压组有4例发生肠梗阻(22.2%,4/18),对照组有28例发生肠梗阻(14.5%,28/19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减压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1例患者按术后有无肠梗阻分为肠梗阻组(32例)和无肠梗阻组(179例),两组进食时间分别为9.1和4.9 d,肠梗阻组进食时间明显长于无肠梗阻组(P〈0.01),但两组在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失血量和住院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梗阻组有7例肺部感染(21.8%,7/32),无肠梗阻组有3例肺部感染(1.7%,3/179),肠梗阻组肺部感染明显高于无肠梗阻组(P〈0.01)。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不留置胃肠减压是安全有效的,且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围手术期的护理有待进一步改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检索1987-2010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文献报道,统计分析35例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报道作者收治的腹膜后局灶型巨淋巴结增生症典型病例1例。结果:35例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患者在术前均诊断为"腹膜后肿块",行手术切除,多数肿瘤与周围无明显黏连、不侵犯重要器官或血管。术后病理确诊为巨淋巴结增生症。结论: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CT有特征表现,但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完整切除可治愈局灶型腹膜后巨淋巴结增生症。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检测肾癌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2004年本我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石蜡组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其中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肿瘤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共42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密切随访,平均随访39个月(3 ~78个月).其中完全甲基化19例,不完全甲基化13例,无甲基化10例.不同甲基化状态的患者预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42),甲基化与肿瘤分期显著相关(P=0.007).结论 SPINT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广泛存在,其甲基化状态与肾癌的肿瘤分期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核基蛋白(NMP22)在监测复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81例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尿NMP22含量,并与膀胱镜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UC)相比较.[结果]膀胱镜检有44例证实复发,其中有33例尿NMP22表现为阳性,敏感性为75.0%,特异性为94.6%,10例UC检查表现阳性,敏感性为22.7%.在病理分期Ta、T1、>T2组中敏感性分别为60.0%、72.7%、85.7%,Ta与T1,Ta与T2组差异显著,P<0.05,分级G1、G2、G3组中敏感性为71.4%、72.2%、91.7%,G1与G2,G1与G3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尿NMP22不但可以监测膀胱癌的复发,还可以大致判断膀胱癌的浸润性和恶性度.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与微血管65380;淋巴管生成的关系及其预后意义65377;【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同时应用CD34 65380;D2-40分别显色微血管和淋巴管进行微血管和淋巴管计数65377;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65377;【结果】 COX-2表达阳性率为67.9%65377;COX-2表达与肿瘤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 = 0.016),COX-2表达阳性组MVD和瘤内淋巴管(ITLVD)阳性的比例较阴性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6, P = 0.030)65377;瘤内淋巴管阳性与肿瘤分级(P = 0.001)和分期(P < 0.001)明显相关,瘤旁淋巴管(PTLVD)表达与肿瘤分期(P = 0.003)呈正相关65377;Kaplan-Meier 分析表明MVD和瘤内65380;瘤旁淋巴管阳性对疾病特异性生存有明显的影响(P < 0.001, P = 0.024和P = 0.004),COX-2和瘤内淋巴管阳性者无瘤生存时间较短(P = 0.013, P = 0.001)65377;多因素分析表明COX-2表达是膀胱移行细胞癌病人无瘤生存独立的预后因素65377;【结论】 COX-2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并促进血管及淋巴管生成,影响肿瘤的复发65380;进展和预后65377;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