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9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9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研究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Fas、hax和bcl-2蛋白在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DNA未端标记、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56例睾丸肿瘤细胞凋亡状态及凋亡相关基因Fas、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凋亡指数与肿瘤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Fas蛋白阳性表达37例(66.1%),bax阳性48例(85.7%),bcl-2阳性40例(71.4%);Fas、bax和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凋亡指数在Fas、bax及bcl-2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者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细胞凋亡在睾丸肿瘤发生中有重要作用。Fas、bax和bcl-2蛋白的异常表达尚不能成为睾丸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预后参数。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索诊断与治疗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的理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患有先天性重复肾盂输尿管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对本病的确诊率为(IVP)75%,B超41.67%,CT71.9%。MRI100%。行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者一期痊愈率87.8%。4例行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者均痊愈。结论:IVP结合B超检查可作诊断本病的常规方法,MRI对诊断本病准确率高,宜作进一步检查。当重复肾无功能时,宜作重复肾输尿管切除术。当重复肾功能良好时,作膀胱输尿管吻合术。  相似文献   
193.
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附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合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年1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53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静脉肾盂造影、B超、CT及MRI对本病确诊率分别为3/53、19.1%、82.1%、74.1%.成功行上尿路逆行造影对病灶均能准确定位.47例获随访,3年生存率为79.49%,5年生存率为71.9%.继发膀胱癌23.4%,肿瘤局部复发1例,未见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肾功能正常51.1%.结论:IVP及B超检查对本病病灶定位及定性诊断率低,但应作为常规检查;上尿路逆行造影对本病病灶定位准确率高,可作为IVP检查患肾不显影者的常规检查方法;CT及MRI对本病诊断率高,并能判断肿瘤向外浸润程度及周围淋巴结情况,应作为进一步检查措施.患肾输尿管全切除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方法,对浅表性肿瘤、独肾或对侧肾功能不全者可行输尿管部分切除术或经皮肾镜或输尿管镜治疗.  相似文献   
194.
肾上腺皮质腺癌2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月有  郑克立  戴宇平 《癌症》1999,18(4):449-45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27例,术前作B超(27例),CT(25例*),IVP(7例)检查。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结果:B超及CT肿瘤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19%(23/27),84.00%(21/25)。绝大多数瘤体直径〉6cm。术后平均生存期16.4个月。结论:就诊时否有远处转移是影响,术后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5.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