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戴午阳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44-154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脂浓度、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数和性状,同时检测血压和血脂;9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心肌梗死组24例、高血压并发心肌梗死组69例,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5例。各项数据用SPSS10.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高血压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92.8%),且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心肌梗死组次之(66.7%),正常组最低(22.9%)。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比,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高LDL-C血症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相关性。方法 93例EH患者(EH组)和32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心脏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Dd),计算LVMI,测量颈总动脉IMT、斑块以及两侧颈总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EH组又分为LVMI正常组和LVMI增高组。结果 EH组IMT高于对照组,其中LVMI增高组最高。EH组颈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高。斑块检出率及严重程度在LVMI增高组最高,LVMI正常组次之,两者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LVMI与IMT、PI、RI成正相关,与PSV成负相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与LVMI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外科手术患者中 ,约 2 %伴有糖尿病 ,在未作好充分准备前手术是很危险的。但若精心准备 ,正确处理 ,患者可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取得理想效果。我科 1990年 1月~ 1999年 12月间收治了 62例需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 ,现将围手术期处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 62例 ,男 30例 ,女 32例 ,年龄 38~ 81岁 ,60岁以上 4 5例。入院前有明确糖尿病史者 38例 ,其中 1型糖尿病 3例 ,2型 35例。无糖尿病史者 2 4例 ,占 38 7%。本组急诊手术 12例 ,择期手术 5 0例。其中胆囊炎、胆石症 16例 ,胃癌 8例 ,大肠癌 10例 ,乳腺癌12例 ,急性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30例),并以30例非心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厄贝沙坦组给予厄贝沙坦150 mg、阿司匹林150 mg,1次/d;常规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150 mg,1次/d;2组其余治疗方法相同,连续治疗14 d。在治疗前、治疗14 d抽取静脉血,用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含量,并对无创心功能(心脏射血分数EF%)进行评定。结果2组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厄贝沙坦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含量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均P0.01)和EF较治疗前有显著增加(P0.01)。厄贝沙坦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含量的差值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并有助于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明显不同于男性。为了提高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防 治 效果,特总结我院1990年~1998年82例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病例,并进行男女对比,临床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0年~1998年我院收治急性心肌梗死(AMI)295例,资料完整者288例, 其中男206例, 女82例,男∶女=2.5∶1。男性平均年龄58.2(26~78)岁,女性平均年龄63.6(40~8 0)岁,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晚6年。女性82例中,围绝经期前为2例,围绝经期为6例,围绝 经期后为74例。住院期间288例共死亡45例,总病死率为15.6%,其中男性28…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方法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6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P),同时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体重指数(BMI),分析ABI、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BI(0.68±0.35)低于对照组(1.14±0.21),PWV[(17.30±3.14)m/s]高于对照组[(11.30±0.86)m/s](P〈0.01)。与ABI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性别、空腹血糖、hs-CRP(P〈0.01)。PWV与年龄、收缩压和PP呈正相关(P〈0.01),与BMI呈负相关(P〈0.05)。以PWV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为PP和BMI。结论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PWV能反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的变化,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来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价值。方法1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臂血压指数(ABI)、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观察组在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ABI明显提高,脉搏没导速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病 (EH)所致的左室肥厚 (LVH)是心血管事件的一项独立危险因子。有LVH的高血压病人患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性显著增加 ,其心血管病病死率较无LVH者增加 8倍[1] 。本文选择 1999~ 2 0 0 0年伴LVH的EH住院患者 5 2例 ,观察氯沙坦 (Losartan)在治疗高血压并发左室肥厚中的作用。1 临床资料1.1 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按 1993年WHO/ISH标准确诊 ,临界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均不包括在内。5 2例入选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 (A组 ) :34例 ,男 2 5例 ,女 9例 ,年龄 4 0~ 85岁 ,平均 (5 8± 5 .6 )岁 ;复方降压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