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77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26篇
预防医学   65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34篇
肿瘤学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随着社会的急剧变迁,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模式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某些危险因素增加了慢性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慢性病对人健康的危害加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研究慢性病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从健康管理理论视角出发,系统梳理了慢性病建构过程中社会问题及其文化意义,旨在阐明健康管理是建构人生进程、社会经济发展和健康公平的途径,进而对防治慢性病的认识和把握提供一个新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膀胱混合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膀胱混合细胞癌临床资料,总结其性别比、好发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结果:膀胱混合细胞癌以男性多见,多发生在膀胱基底部.临床表现多为无痛肉眼血尿者、尿路刺激症状等,术前活检有助于早期诊断.手术治疗是主要治疗方式.结论:膀胱混合细胞癌是一种临床较为少见的膀胱恶性肿瘤,预后极差,其临床特征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3.
目的观察大鼠在正常盐饮食情况下,醛固酮增多对SD大鼠主动脉的影响、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和大鼠主动脉组织中与血清炎症因子相对应的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动物随机分正常组和醛固酮组,每组8只,醛固酮组采用醛固酮皮下注射(20μg/d),常规饲养6周后,用Masson染色血管胶原沉积情况,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管组织炎症因子受体表达。结果 Masson染色可见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有大量胶原沉积,醛固酮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6、MCP-1)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分别为(187.00±6.58)比(150.90±5.12)ng/L,(83.06±2.79)比(70.73±2.02)ng/L,均为P<0.01];与正常组相比,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组织中的炎症因子相应受体(IL-6受体和MCP-1受体)的表达亦同步上调。结论醛固酮组大鼠主动脉胶原明显沉积,血清炎症因子和主动脉相应受体表达上调,提示醛固酮不仅是促纤维化因子,而且是促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134.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胆结石尤其是胆固醇性胆结石患病率较高.NAFLD和胆结石的发生均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密切相关,因此NAFLD与胆结石均被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综合国内外多项研究,主要从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其发病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等因素有关,而年龄、性别、肥胖、血脂紊乱、血糖异常等是其高危因素.了解NAFLD患者并发胆固醇性胆结石的机制及危险因素,对防治NAFLD、胆结石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计算机信息管理中心管理着疾控中心的各种信息和数据交换,是疫情网络开放管理的核心枢纽,其管理的科学性和网络安全防范体系是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保证。本文阐述了郑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ZZCDC)疫情网络开放管理现状和解决的措施,以供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息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冰片外用对大鼠外伤引起的急性疼痛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及外用冰片组3组,假手术组仅对手术部位进行皮肤脱毛,建立手术组及外用冰片组大鼠后肢穿刺伤疼痛模型,外用冰片组术后创面外用冰片粉末300 mg。观察外用冰片组和手术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继发机械痛阈、继发热痛阈水平和脊髓背角Fos蛋白阳性细胞数量(FPIN)的差异。结果假手术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痛阈变化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用冰片组术后继发机械痛阈、继发热痛阈值均高于手术组,FPIN(22.6±6.7)低于手术组(36.2±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片外用于损伤部位,通过抑制损伤处伤害性感受器的传入信号对外伤后引发的急性疼痛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7.
陈跃  庞战军  刘青云 《中外医疗》2010,29(23):29-30,32
目的评测常用的几种宫高腹围法用于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方法选择2000至2008年在我院出生的正常体重儿1090例,产前测量宫高、腹围,以8种方法分别估算胎儿体重,与其出生体重相比较,计算符合率,对几种方法预测胎儿体重的准确性进行比较。结果卓晶如法等5种算法的预测符合率超过50%,其中卓晶如法预测符合率最高,达61.2%,而罗来敏算法的符合率最低,仅19.8%;不同方法的预测误差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卓晶如法和颜贞淑法预测误差较小,而罗来敏法的预测误差最大。结论卓晶如算法等预测胎儿体重正常的符合率较高,罗来敏算法用于胎儿体重正常的预测准确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8.
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脐尿管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脐尿管癌患者7例.男6例,女1例.平均年龄52(26~75)岁.临床表现间歇无痛肉眼血尿5例,血尿伴尿中有黏液1例,血尿伴下腹部疼痛1例.术前检查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膀胱镜、尿脱落细胞、CT、IVU.肿瘤直径平均3.6(2.0~6.0)cm.7例中行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6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 结果 病理报告黏液腺癌5例,肿瘤细胞呈柱状,胞质内见空泡状黏液分泌特征;未特殊分类腺癌1例,癌细胞呈腺样排列,腺腔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癌细胞核大,染色质深;小细胞型内分泌癌1例,癌组织主要位于肌层及脂肪组织中,呈片状分布,癌细胞核小呈短梭形或圆形,可见空心菊形团结构,免疫组化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Sheldon分期ⅢA期6例,ⅢC期1例.1例术后3个月死于多发骨转移,1例术后15个月和2年分别出现膀胱颈部及尿道复发接受经尿道肿瘤电切术,余5例随访2~30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脐尿管癌是一种少见类型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扩大性膀胱部分切除术可以达到长期无瘤生存效果,脐尿管下端体积较小的肿瘤可行保留脐部手术,放化疗无肯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9.
目的研究长期饮酒对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及心肌中丙二醛(MDA)、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方法慢性自由饮质量浓度36%酒精6个月,制备大鼠酒精性心肌病早期模型。观察大鼠心肌细胞形态、超微结构改变及心肌中MDA、MT含量变化。结果实验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超微结构改变和心肌细胞间质充血等损伤,心肌中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长期饮酒可致大鼠心肌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损伤,MDA增多,MT减少。  相似文献   
140.
卡维地洛对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第三代肾上腺素 β受体拮抗剂———卡维地洛 (Carvedilol,CVD)对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左前降支冠状动脉结扎 ,建立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前 7d连续胃管给CVD(1mg/kg) ,结扎左前降支冠状动脉 30min后松开进行再灌注 36 0min ,处死动物。观察室性心律失常和肌酸激酶 同工酶、乳酸脱氢酶、一氧化氮及丙二醛变化 ,并进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结果 :CVD使再灌注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 5 3.85 % (P <0 .0 1) ,死亡率减少 5 7.15 % (P <0 .0 1)。CVD减少肌酸激酶 同工酶、低密度脂蛋白及丙二醛的释放 ,稳定一氧化氮的分泌。心肌苏木精 伊红染色及电镜检查对照组细胞明显呈片状或局灶性坏死 ,闰盘结构紊乱 ,大量反应性的中性粒细胞浸润于坏死细胞之间。CVD组心肌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 ,闰盘结构基本完整 ,粒细胞浸润也明显减少。结论 :CVD明显降低心脏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对大鼠在体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强烈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