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MMP-13在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的表达,为进一步探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两组:(1)空白对照组(正常组)8只,每天给予普通饲料;(2)阳性对照组(模型组)16只,每天给予普通饲料 1g胆固醇 15%猪油.16周末所有实验用兔麻醉处死,各组行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形态学观察,包括大体形态学观察、光镜观察.根据形态学特点再分成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通过免疫组化对斑块内的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结果:S-P免疫组化可见模型组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在粥样斑块中平滑肌细胞及泡沫细胞中的细胞核上呈阳性表达,而正常血管壁表达阴性.在稳定性斑块与不稳定性斑块对比中发现,MMP-13在不稳定斑块中表达明显较稳定斑块要高.结论:MMP-13在AS不稳定斑块中较稳定斑块阳性表达明显,显示MMP-13与AS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2.
缝隙连接与心房颤动的折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永霞  钟国强 《医学综述》2006,12(6):335-336
缝隙连接(GJ)由缝隙连接蛋白(Cx)构成,GJ作为细胞间的一种特殊通道介导着细胞间电和化学信号的传递,在维持电和机械耦联的正常进行以确保心肌协调收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GJ重构易致微折返形成,因而心房颤动容易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内室性早搏(简称室早)零射线射频消融的可行性并与传统X线指导下消融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主动脉窦内室早患者67例,依据不同操作方法分为两组,33例于X线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者为对照组,34例于Carto3系统重建下并采用体表以及电位定位法,行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者为试验组,对比分析两组即时成功率、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即刻成功率、远期成功率较对照组高(100%vs 88%;97%vs 82%,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X线透视时间为零,标测用时更短,放电次数更少[(34.9±2.3)min vs(59.0±4.3)min,(4.6±0.8)次vs(9.5±1.2)次,P0.05];并发症发生率也比对照组低。结论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治疗主动脉窦内室早可提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4.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并对基因组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存在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其相同特征是都能从基因组上转录而来,但是不能通过翻译转化成蛋白,在RNA水平上就能发挥各自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结果产生,引起人们对于非编码RNA的研究兴趣,而又最新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一定的联系,然而合并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致死率增加2倍以上。因此该文将针对非编码RNA对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5.
microRAN( miRAN)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功能调控者渐渐走近大家的视野。破坏miRAN水平不仅能够导致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长期慢性炎症的发生,还能够导致胰岛B细胞功能的丧失障碍和组织内新陈代谢对于胰岛素的抵抗,这为糖尿病其它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提供了病理基础。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正在遭受一种特殊的心脏损害,称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继发于代谢损伤后的特殊原发病过程,引发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导致心衰的发生,在这过程中,miRAN又一次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现阶段我们对于miRAN在糖尿病性心肌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从而发掘利用miRAN作为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生物标记和治疗的靶物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6.
37.
<正>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病发作而导致的出乎意料的突然死亡[1]。各种心脏病都可导致猝死,其中尤以冠心病居多,其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阻塞、痉挛,或二者同时发生,引起心肌供血不足或心律失常[2]。由于绝大多数SCD发生在医院外,难以得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所以,SCD发病急、死亡率高已成为国内外医疗保健难题之一。为此,对SCD作临床性分析,有益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大鼠妊娠前后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对子代海马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30只,3月龄,体重250~ 3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妊娠前1d吸入1.6%异氟烷6h组(BI组)、妊娠6、10、14和18d时吸入1.6%异氟烷6h组(PI组)、妊娠前吸入2.4%七氟烷6h组(BS组)和妊娠6、10、14和18d吸入2.4%七氟烷6h组(PS组).于出生当天(T1)、出生后第7(T2)、14(T3)和28天(T4)时各组按窝别随机取12只子鼠处死取海马,采用免疫荧光和RT-PCR法检测NMDA受体(NRI、NR2A和NR2B)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BI组和BS组子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组和PS组T1-3时子鼠海马NR1和NR2A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NR1 mRNA和NR2A mRNA表达上调,NR2B mRNA表达下调(P<0.01),T4时NMDA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I组比较,PS组T1-3时子鼠海马NR1和NR2A表达上调,NR2B表达下调,NR1 mRNA和NR2A mRNA表达上调,NR2B mRNA表达下调(P<0.05或0.01),T4时NMDA受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前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对子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无影响,妊娠后吸入异氟烷或七氟烷可引起子鼠海马NMDA受体表达异常,可能引起子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和神经系统发育及认知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39.
40.
目的通过黑木耳多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bFGF和PDGF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黑木耳多糖降血脂和抗氧化以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3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正常组)、高胆固醇饲料(模型组)以及高胆固醇加黑木耳多糖饲料(实验组)喂养。第12周末处死动物,取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及用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及bFGF和PDGF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小于模型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分别为(0.44±0.10)和(0.30±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透射电镜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平滑肌细胞内内质网、线粒体增多,主要为合成表型;而实验组平滑肌细胞内内质网、线粒体少,主要为收缩表型,并且斑块内bFGF和PDGF的表达减少。结论黑木耳多糖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血管平滑细胞从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的转化,从而抑制平滑肌细胞合成和分泌bFGF、PDGF和其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从而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血管平滑肌细胞参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