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84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肝硬化患者双能量CT碘定量参数肝动脉供血比重碘分数(AIF)及门静脉血流碘含量(PVIC)改变,探讨AIF及PVIC反映肝硬化患者血流灌注分布情况及肝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5例经临床确诊肝硬化患者(研究组)及26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上腹部CT扫描,增强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为能谱成像(GSI)模式扫描,应用能谱分析软件进行后处理。分别在动脉期、静脉期物质分离碘基图上于肝脏左外叶、左内叶及右叶各取1个直径10mm的ROI,测得ROI的碘浓度均值为增强扫描动脉期碘浓度(Ia)及门静脉期碘浓度(Ip),计算AIF、PVIC。对肝硬化组及正常对照组AIF、PVIC进行单因素分析,组间均数两两比较;肝硬化组AIF、PVIC分别与肝功能CTP分级评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肝硬化组Child-Pugh B级、C级AIF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68.650,P<0.01),且Child-Pugh B级、C级AIF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 (31.70±5.07)%,(47.74±5.75) % vs (21.06±4.29)%, AIF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正相关(r1=0.780,r2=0.848,P<0.01)。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与正常对照组均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14.949,P<0.01),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72±0.51)、(1.37±0.38)、(0.94±0.27)和(2.08±0.54) mg/mL;肝硬化组Child-Pugh A、B、C级PVIC呈逐级递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硬化CTP分级评分呈负相关(r1=-0.608,r2=-0.548,P<0.01)。结论:双能量CT参数AIF及PVIC的改变反映了肝硬化后门静脉对肝脏的血流灌注相对减少,且随肝硬化程度加重而呈逐级递减,Child-Pugh B级、C级出现肝动脉血流灌注增多;AIF及PVIC与肝硬化的临床分级相关,可作为评估肝功能储备状况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冠状动脉狭窄与心肌缺血的MRMPI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在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中的表现。方法 28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行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检查,对其表现及诊断价值进行研究。结果 19例(67.9%)首过期出现灌注异常,其中17例(89.5%)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19例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异常中分别灌注减低8例(42.1%),其中局限1个壁段2例,2个壁段2例,3个以上壁段5例。注入GD-DTPA对比剂后延迟扫描,8例(42.1%)显示心肌增强,其中局限1个壁段2例(25%),2个壁段3例(37.5%),3个以上壁段3例(37.5%)。结论 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能识别心肌的缺血与梗死,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判断治疗效果和进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颅脑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经临床证实的颅脑结核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中,单发及多发脑实质结核者9例,单纯累及脑膜者16例,脑实质结核瘤形成合并脑膜受累者6例,脑膜受累者合并脑积水征象1d例。结论MRI通常能对颅脑结核作出明确诊断,尤其是增强扫描能为本病的定性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松果体区乳头状肿瘤(PTPR)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PTPR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结合文献重点讨论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2例PTPR均为WHOⅡ级,边界清晰,1例形态不规则,1例呈卵圆形.CT上以等密度为主,可见稍高密度及小囊变.MR上T1WI和T2WI均以等信号为主,内部多发囊变,T1 WI内部可见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均有显著梗阻性脑积水.镜下见特征性乳头状结构.结论 对于境界清楚,与后连合、中脑导水管关系密切,内部多发小囊变,钙化少见,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的松果体区肿瘤,应把PTPR列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5.
【摘要】目的:探讨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量化评估肝脏脂肪变的可行性。方法:采用256排单源双能CT,采用能谱扫描模式,对2个肝脏脂肪变体外模型(模型A不含铁、模型B含铁,脂肪体积分数为0%~50%,铁浓度分别为5、20、25mg/mL)分别进行扫描。重建脂肪(水)基物质对图像,记录虚拟脂肪浓度值(VFC)。对3组管电流(200、320、485mA)下相应VFC与实际肝脂肪体积分数(FVF)的相关性行Spearmen相关分析,并拟合线性方程。结果:模型A在不同管电流下,肝脂肪体积分数10%~40%相应VFC与FVF均呈线性正相关(r=0.885,P<0.001),拟合线性方程斜率为0.072,截距为27.138;但肝脂肪体积分数0%~40%相应VFC与FVF无相关性(r=0.371,P=0.173)。在相同脂肪体积分数的情况下,模型B内铁浓度越高、相应VFC值越低。结论:在体外实验上,瞬时管电压切换单源双能CT物质分离技术可用于脂肪体积分数为10%~40%的肝脂肪定量评估,铁的存在导致VFC测值降低。  相似文献   
66.
肝转移瘤的动脉造影表现及介入性化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报告30例肝转移瘤的动脉造影表现。其中多血性转移10例(33.3%)。少血性16例(53.3%),邻接转移4例(13.3%)。对各种类型的转移瘤造影表现作了描述。多发病灶,周边血供和环状染色为多血性和少血性转移的相对特征。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以往不被重视的邻接转移缺乏特征性造影表现,诊断需结合其它影象学检查,14例接受了动脉内化疗灌注或栓塞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7.
肝转移瘤30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原发瘤多为结肠癌、胃癌及胰腺癌。多发性转移瘤26例(87%),单发4例(13%)。动脉造影为多血性,少血性和邻接转移三类表现。(1)多血性转移10例(33.3%),常来源于肉瘤、部分消化道腺癌和鼻咽癌等,造影表现为肝动脉增粗,新生血管丰富且多沿肿瘤周边分布,染色周边部较浓。小部分病例仪表现为瘤结节的均匀染色,缺少其它征象。(2)少血性转移16例(53.3%),主要来源于胃肠癌。造影显示肝动脉分支受压移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继发于陈旧性肺结核的空洞性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8例继发于陈旧性肺结核的空洞性肺曲霉菌病患者胸部CT检查资料.观察空洞内曲霉菌的CT表现.结果 98例共104个病灶.1、其中含球病灶43个,非含球病灶61个;两组对比,含球病灶中简单空洞(26个)、钙化(27个)较为多见(P<0.05);非含球病灶中复杂空洞(46个),胸膜增厚(2 3个),CTA发现病灶血管增粗增多迂曲(12个)较为多见(P<0.05).2、空洞内曲霉菌CT表现分为典型曲菌球、附壁结节、空洞壁增厚、部分软组织填充、软组织完全填充五类,其中以空洞内见“部分软组织填充征象”最多见,占56.7%(59/104).结论 空洞性肺曲霉菌的CT征象是多种多样的,需结合曲霉菌不同阶段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综合考虑,才能提高陈旧性肺结核继发空洞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多b值DWI在前列腺癌M R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经我院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证实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前列腺癌组和非癌组,每组15例患者,采取1.5 T MR扫描仪对多b值DWI序列进行扫描,根据b值组合分为组A、组B、组C分别为(0,200,400,600s/m m2),(0,4 0 0,6 0 0,8 0 0 s/m m2),(0,400,600,800,1000s/mm2),比较癌区与非癌区纯扩散值D、灌注分数f的差异。结果组A、组B、组C癌区与非癌区D值分别为(0.94±0.12)×10-3m m2/s和(2.0 4±0.1 9)×1 0-3m m2/s,(0.7 6±0.0 7)×1 0-3m m2/s和(1.8 3±0.1 8)×1 0-3m m2/s;(0.7 8±0.0 4)×1 0-3m m2/s和(1.81±0.23)×10-3mm2/s。组A、组B、组C癌区与非癌区f值分别为(26.1±7.1)%和(9.1±2.8)%;(1 5.2±2.6)%和(3.6±1.4)%;(1 5.9±5.1)%和(3.3±0.6)%。在组A、组B、组C中,癌区与非癌区的D值与f值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列腺MR诊断中,b值优化组合能够有效提取前列腺扩散和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肝脏MSCT多期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并应用多种量子降噪技术(Q01、Q02、USO)降低图像噪声、提高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连续58例行肝脏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使用Toshiba Aquilion 16层CT,管电压120k Vp、机架旋转0.5秒/圈、螺距0.938、准直层厚1mm*16层、图像重建层厚7mm,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目标噪声为10.0HU,CT机根据定位像扫描时获取的信息设置扫描时的管电流,范围100-400m A。标准软组织算法分别在不使用、使用Q01、Q02和USO降噪技术时重建层厚为1、3、5、7、10mm的图像共20组。测量肝门层面肝右叶、腹主动脉、脾脏和前腹壁皮下脂肪的图像噪声并计算平均值。根据图像噪声、病变显示、诊断可接受度将图像质量分3级,1mm图像增加三维后处理图像比较,由CT副主任技师和副主任医师各1名进行双盲法评价。结果图像噪声随着层厚的变薄而增加,使用Q01、Q02、USO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噪声,提高图像质量,层厚越薄噪声越大时降噪幅度越大。使用Q01、Q02和USO可使噪声分别下降3.1-5.8HU、4.5-8.3HU和5.5-12.6HU。层厚10mm不使用QD、7mm使用Q01、5mm和3mm使用Q02、层厚1mm使用USO可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结论肝脏MSCT增强扫描采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并根据层厚选择不同的量子降噪技术即可降低图像噪声又能提高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